经济
类型
8.1
豆瓣评分
不可朗读
语音朗读
186千字
字数
2020-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读懂人民币汇率,洞悉汇率变化,预判汇率走向,掌握金融全球化时代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技能。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通过十五篇关于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文章,运用成体系的逻辑框架来分析当前我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付出的努力。
过去十多年来,作者始终认为,中国政府有必要加快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市场化进程,让汇率水平更多地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维持汇率水平稳定的做法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
-
自序 为什么汇率浮动至关重要?
-
上篇 人民币汇率改革:升值周期与贬值周期下的复杂改革尝试
-
第一章 从七个维度来理解汇率制度选择
-
一、维度一:经济增长受汇率制度选择直接影响
-
二、维度二:遏制通货膨胀的汇率手段
-
三、维度三:汇率波动与背离的两面性
-
四、维度四:经济体内外冲击不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
-
五、维度五: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与债务危机
-
六、维度六:货币主权及铸币税的汇率制度视角
-
七、维度七:政治因素——信誉和时间一致性难题
-
八、唯一结论:没有任何汇率制度能适合所有国家
-
第二章 “外升内贬”: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后的挑战(2005—2010)
-
一、人民币汇改的五条路径选择
-
二、从经济学逻辑层面认识人民币的“外升内贬”
-
三、深入认识人民币汇改的五条路径
-
四、五条路径的综合评估
-
五、人民币汇改的最优选择:向BBC折中制度过渡
-
第三章 激荡八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之路(2005—2012)
-
一、一条漫漫升值路
-
二、三个视角的历史回顾
-
三、一个疑问:人民币对美元20多年持续升值的动力何在
-
四、新挑战: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的可能性
-
五、人民币升值:从高速路转向慢车道
-
第四章 过河十年:人民币汇改的复杂探索(2005—2014)
-
一、一波三折的汇改历程
-
二、直面人民币汇改的四个问题
-
三、三个建议:汇改的收益平衡
-
第五章 811汇改前后:改革步入深水区
-
一、新汇改带来新争议
-
二、十年汇改与三大成就
-
三、再回首:探究811汇改的国内外形势
-
四、重新认识811汇改:宏观与微观的得失
-
五、未来汇改的四个走向
-
六、结论:汇改助力功不可没
-
第六章 811汇改一周年:自由浮动的艰难尝试
-
一、一年后的汇改观察
-
二、国内外宏观视角下的中国经济新形势
-
三、811汇改一周年的那些显著变化
-
四、人民币汇率走向何方?
-
五、结论:把握汇改过渡阶段的机会
-
第七章 811汇改两周年:慎言升值新周期
-
一、升值新周期真来了吗?
-
二、转跌为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新变化的背后
-
三、五个原因判断人民币仍将贬值
-
四、结论:重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
下篇 人民币国际化:经历升降周期后的再出发
-
第八章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国际金融新战略
-
一、人民币“脱美”
-
二、人民币国际化启程
-
三、从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开始:“亚元”畅想曲
-
四、不可缺失的声音: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
五、人民币国际化与三个层次的战略推进
-
第九章 三箭齐发: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条主线
-
一、人民币国际化:崛起中国的选择
-
二、揭秘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条主线
-
三、人民币国际化:成就与问题
-
四、走出中国特色的货币国际化之路
-
第十章 透视“跛足”的人民币国际化
-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路径
-
二、不平衡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三、关于“跛足”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争论
-
四、香港模板:人民币国际化桥头堡
-
五、争论: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
-
六、需要引以为鉴的日本模式
-
第十一章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主战场
-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香港模板
-
二、驶入快车道的香港人民币市场
-
三、直面香港桥头堡的问题与障碍
-
四、香港模板的风险
-
五、跬步向前:不成熟的时机与可控性的政策
-
第十二章 剖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在岸离岸套利现象
-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套利顽疾
-
二、人民币国际化停滞:套汇、套利是主因?
-
三、搜寻人民币套汇的证据
-
四、搜寻人民币套利的证据
-
五、不成熟条件下产生的套汇、套利
-
第十三章 基于跨境资本流动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观察
-
一、人民币国际化从发展到停滞?
-
二、几个概念的阐述
-
三、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因素
-
四、结论:基本面的强势影响
-
五、两个不同视角稳健性检验的确认
-
六、结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放缓只是阶段性调整
-
第十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应从人民币亚洲化做起
-
一、与亚洲货币合作:中国特色货币国际化之路
-
二、虚假繁荣: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
-
三、四条反思:人民币国际化不能重蹈日元覆辙
-
四、破解日元困局:走向亚洲的货币合作
-
五、人民币走向亚洲:寻找一条灵活的共赢之路
-
六、人民币国际化:植根亚洲
-
第十五章 通过天然气交易人民币计价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
一、拓展人民币计价化币职能
-
二、发展与停滞: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
三、美元国际化的借鉴:打造天然气人民币体系
-
四、多方位入手布局天然气人民币体系
-
附录 人民币升值究竟是对是错?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了解了大概
内容相对专业,有些地方看的不是很明白,不过,整体学习到了一些,对于汇率有一定的了解了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花了我许多时间,大约 3 天左右。期间我要借助 GPT4、Gemini 来帮我理解,并且检查理解后的逻辑错误。GPT4 可以帮我理顺逻辑,Gemini 虽然在举例说明上太教条,但它会告诉我一些当前最新的进展,这是需要原文作者需要一版再版去更新的,这类作品的时效性很强。汇率是把双刃剑。汇率上涨时:出口受阻;进口增加;依赖商品进口的国家通胀压力下降;国际资本流入;偿还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成本降低,减轻外债压力。汇率下降时: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进口减少,有利于本国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依赖商品进口的国家通胀压力上升;偿还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成本上升,外债压力增加。影响领域汇率上涨(本币升值)汇率下跌(本币贬值)出口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贵,出口减少,影响出口行业收入和就业。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便宜,出口增加,有利于出口行业发展。进口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消费者受益,但本国企业面临竞争压力。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进口减少,但可能增加本国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通货膨胀进口价格降低,抑制通货膨胀。进口价格上升,增加通货膨胀压力。资本流动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因投资者预期本币升值带来更高收益。可能引发资本外流,因投资者担忧本币继续贬值。外债偿还外币计价的外债成本降低,减轻债务负担。偿还外币计价的外债成本增加,加重债务负担。当前,人民币正在逐步实现国际化。事实也告诉我们,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的过程,主要由市场来推动。揠苗助长式的人为推动,不仅成本巨大,而且欲速则不达。如果在进口结算时希望以人民币作为交易手段,中国就得相应增加美元资产 —— 这反而也会提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进口交易中对方之所以会接受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主要是因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旦预期转向,人们就会抛售这部分人民币。正确的方向,似乎应该是通过资本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人民币流动性(资本输出),包括:用人民币对外投资、对外贷款、购买海外机构发行的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债券等。2014 年是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转折点。2014 年三季度之后,中国开始出现资本账户逆差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因此,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突然就变成一个问题。如果 811 汇改能彻底交给市场,或许人民币汇率会快速探底,但中国政府为了稳汇率运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白白交了 1 万亿美元的学费,这或许是应该公开批评的。直到 2016 年底 2017 年初,人民币汇率重新趋于稳定,但仍然有人为中国政府汇率维稳政策辩护。事实是在那个时间段,由于美元指数贬值,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汇率都实现了企稳回升。不过这里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消耗的 1 万亿外汇并没有全部变成海外资产,有一部分资产逃到海外,这个账我不理解。如果汇率仍存在人为操控没有彻底市场化,那么可以通过强行压低本国汇率来刺激出口业务,坏处是可能把国内其它资本也吸引到外贸业务中,造成资源错配,形成外贸业务的虚假繁荣。中国的海外资产投资收益率很低 —— 主要是美国国债吗,大约 3% 左右。中国的海外负债投资收益率很高 —— 主要是外国私人对华投资,有着 22% 的投资收益。以上两种情形,放在一起看,就是中国给海外借了许多资本,但反过来要给海外支付高额利息。由于中国政府的干预,导致人民币汇率分化为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在岸市场汇率由中国央行确定,离岸市场汇率由市场供需决定。出于控制人民币汇率的需求,中国央行为了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在外汇市场用人民币购入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迅速上升,最高到达 4 万亿美元。这听起来非常有民族自豪感,毕竟外汇储备也代表了国家有钱了。坏处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通常是非常低的,投资对象主要是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国债。另外购买外汇的人民币同时也会让国内的流动性太多,或者流动性过剩,造成国内通胀压力增加。如果采取完全的自由汇率策略,以上两点本来可以避免。从几个角度理解汇率制度选择维度一:经济增长受汇率制度选择直接影响 - 支持固定汇率的观点认为这样做可以抹平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 —— 盯住一篮子货币。- 支持汇率市场化的观点认为汇率易变性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实际风险,与其选择控制不如交给市场力量来决定。- 中间派。维度二:遏制通胀的汇率手段钉住汇率制度 —— 目前主要是钉住美元,比如香港,和固定汇率差别只是钉住的目标有一定差异。只适合经济体量小的单位,大国不应该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浮动汇率制度 —— 汇率浮动由市场供求决定,这可能会造成输入性通胀,本国政府缺乏调控手段等问题。没有一种汇率制度是完美的,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依存度、金融市场成熟度来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维度三:汇率波动与背离的两面性固定汇率会导致汇率的背离问题,汇率的调整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浮动汇率在遇到外部事件冲击(如利率变化、贸易条件变化)的时候,会出现市场恐慌,导致短时间内的汇率超调,增加金融风险。维度四:经济体内外冲击不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浮动汇率可以更好的应对国际剧烈的价格变动,起到经济缓冲器的作用。比如: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石油进口国货币贬值后可以提高本国非油品商品的出口总额,抵消石油进口带来的成本增加。当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时,石油出口国货币贬值,也可以增加非石油商品的出口,弥补油价下跌带来的损失。固定汇率应对外部贸易冲击,可以将外汇储备当作缓冲器,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或者贸易逆差等原因,为了阻止本身贬值,会消耗外汇储备,这相当于从市场上抽走了部分货币,造成通缩压力。维度五: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与债务危机固定汇率不是完全受到国际资本信任的,投机者认为持续高估的货币水平尽早要向市场均衡汇率水平回归,因此会发动金融攻击,引发一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里吐槽一下,作者有些话太绕不好读懂,尤其是在引用一些经济学原理的时候,仿佛有一种读译文的感觉,我要借助 AI 来帮我转化成可以理解的内容。一个国家的债务主要以外币计价,或者短债长投,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维度六:货币主权及铸币税的汇率制度视角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际货币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大国可以通过实现浮动汇率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更加可悲的是,执行浮动汇率的小国连独立的货币政策都难以实现。以下是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在外币和本国货币关系方面的对比表格:项目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汇率决定方式市场供求决定,汇率自由浮动由中央银行干预,汇率固定在特定水平中央银行的干预很少或没有直接干预外汇市场,主要依赖市场机制频繁干预外汇市场,通过买卖外汇来维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自由度高度自主,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国内经济需求灵活调整货币供应受限于维持汇率稳定的需要,货币政策自由度较低外汇储备的需求需求较少,不需要大量外汇储备需求较高,需要大量外汇储备以支持固定汇率通货膨胀管理主要通过国内货币政策管理,与外汇市场的关系较弱通胀管理受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大,需要平衡外汇操作与货币供应外币流入的影响导致本币升值,可能削弱出口竞争力,但市场会自动调整需增加本币发行以购买外汇,可能导致本国货币供应过多引发通胀外币流出的影响导致本币贬值,可能增强出口竞争力,但也可能引发资本外逃需出售外汇储备以稳定汇率,可能减少本国货币供应通胀风险取决于货币政策,如果货币供应过多,仍可能出现通胀由于需要大量发行本币购买外汇,可能增加通胀压力经济调节的灵活性较高,能够快速应对经济波动,通过汇率调整进行自动平衡较低,经济调节依赖于外汇市场操作,灵活性不足货币政策目标的优先级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和通胀目标优先维持汇率稳定优先,可能牺牲一定的国内经济稳定可以看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主要是外向性的还是内向性的,也会影响到汇率政策。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对比表选择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国家的特点 2005 年 7 月,我国央行宣布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在 2008 年之前的实践中总结发现,主要还是以主观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以下是关于巴拉萨 - 萨缪尔森效应的内容表格:概念描述效应名称巴拉萨 - 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 Effect)基本理论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速相对较高的国家,其实际汇率将会升值。实际汇率升值的表现形式 1. 名义汇率升值: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上升,即本国货币升值。
2. 通货膨胀:国内价格水平上升。原因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产品更具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货币升值或国内物价上涨。影响汇率变化或物价变化可能对经济产生广泛影响,包括影响国际贸易、投资和物价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提高本国货币汇率升值压力,如果名义汇率没有上涨,也会传导给本国的物价,本国的钱多了,资源不变,就会通胀。劳动生产率提高得越快,本国货币汇率升值压力越大。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够,就有可能会出现人民币升值幅度小于进口价格上升幅度,迎来输入性通胀,这就是外升内贬。BBC 制度是一种介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的方案。以一篮子货币挂钩,设定一个汇率波动的区间,根据市场基本面,爬行向上或者向下。这是一种对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一种管控手段。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的 4 个重要指标 1、贸易顺差;2、短期国际资本流动;3、输入性通用压力,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4、外部压力,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直面人民币汇改的四大问题 1、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持续干预降低了外汇市场的透明度与可预测性,不利于外汇远期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发展。外汇远期市场是企业和金融机构提前锁定未来汇率的工具;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提前规划生产和销售活动。2、在美元有效汇率强劲升值的背景下,比如 2024 年的现在,美元利率处于高位,美元升值,带动人民币升值(央行干预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会出现人民币相对除美元外的其它货币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压力增加。3、如果人民币汇率上涨过快,会伤害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造成系统性金融危机。比如出口竞争力下降、外资企业撤离、资产价格波动形成泡沫、汇率回调时造成的资本外流等。4、美国就人民币汇率升值给中国施加压力。汇改的收益平衡 1、中国央行应该降低对人民币中间价汇率的干预,顺应市场供求压力;2、中国央行应通过建立年度宽幅汇率目标区,让汇率在一定区间内随着市场供需波动,当波动接近极限目标时,央行下场强力干预;3、为了保持央行对独立货币政策和汇率的掌控,央行对待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要保持谨慎,避免受到国际资本自由进出带来的剧烈波动。2015 年 8 月,中国央行进一步改革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大程度上参考了前一日的收盘价。由于此前人民币主要对标美元汇率,导致对日本和欧元的汇率升值过快。人民币汇率被压低会引导国内产业转向出口制造业,造成产业错配,经济失衡。在汇率低估被纠正后,服务业就会迎来发展机会。下表对比了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速和实际增速高于潜在增速的主要特点、成因和影响:对比项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速实际增速高于潜在增速定义实际增长率低于经济长期可持续的潜在增长率。实际增长率高于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资源过度利用。资源利用情况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可能存在闲置产能或高失业率。资源过度利用,劳动力紧张,生产要素价格上升。通胀压力通胀压力较低,可能出现通货紧缩。通胀压力增大,物价快速上涨,存在过热风险。原因需求不足、投资减弱、外部需求下滑、政策紧缩。需求过旺、政策过度刺激、外部需求强劲、资本流入过多。经济周期位置处于衰退或经济疲软阶段。处于经济扩张或繁荣阶段。政策应对采取财政或货币刺激政策,提升需求和投资。采取紧缩政策(提高利率、减少政府支出)以抑制经济过热。风险经济长期低迷,失业增加,通缩风险,可能进入经济衰退。经济过热,通胀加剧,资产泡沫形成,泡沫破裂可能引发危机。举例经济衰退期、全球需求下降(如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经济繁荣期、资产价格泡沫形成(如 90 年代美国科技泡沫)。劳动力市场失业率较高,劳动力市场疲软。失业率低,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资本市场影响投资信心低迷,资本流出可能加剧。投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如房地产、股市)可能加剧。长期效果若长期维持,可能陷入经济疲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若长期维持,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危机或衰退风险增加。实现浮动汇率的国家,宏观经济基本面就是一国的货币锚。人民币与避险货币的对比:指标避险货币(美元、日元)人民币(新兴市场货币)流动性流动性极高,能够应对大规模资本流动流动性较低,外汇市场规模有限,全球化程度不够资本市场开放性完全开放,资本可以自由流入流出资本市场相对封闭,资本流动受限金融市场深度金融市场高度发达,能够承载巨额国际资本交易金融市场相对不发达,外汇和国债市场规模较小汇率波动自由浮动,汇率更多由市场供需决定汇率受政策管理,存在人为干预和调整避险功能在国际市场动荡时表现出良好的避险功能,吸引全球资金流入在风险时期难以吸引资本流入,避险属性不足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处于国际货币体系外围的中国,与处于国际货币体系核心的美国相比,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中国不仅要继续为美国提供融资,由于中国拥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还不得不承受未来美元大幅贬值的潜在风险。这一切,缘于美元的主导地位和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必须坚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内需和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下面是一个内外循环分析的简化表格分析维度内循环(国内经济循环)外循环(外部经济循环)市场规模主要依赖国内市场。市场规模可能受限于国内需求和消费能力。全球市场规模更大,企业可通过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扩大销售和生产规模。资源获取依赖国内资源和生产能力。资源可能有限,特别是在自然资源和技术方面。可通过国际贸易获取稀缺资源和原材料,优化资源配置。经济自主性高度自主,减少对外部经济波动的依赖,提高经济的自主性。经济对全球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依赖性较强,易受外部环境波动影响。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可能较慢,受到国内市场和资源的限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国际合作,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就业机会依赖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但市场规模小可能限制增长。外贸带来的国际市场需求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出口导向型行业。产业结构主要发展服务业和消费品,产业结构可能趋向于本土化和多样化。依赖全球供应链,可能导致产业结构更具国际化,特别是在高科技和制造业领域。经济稳定性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内循环经济模式更稳定。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外循环经济模式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生活成本可能因生产成本高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生活成本增加。通过进口低成本商品,可以维持较低的生活成本。金融市场主要依赖国内资本市场,可能面临流动性和融资难题。全球资本市场的连接度高,流动性更强,但也面临国际市场波动风险。贸易平衡减少对外出口,可能导致贸易逆差减少,但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出口增加贸易顺差,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但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总结 - 内循环的优势在于增强经济自主性和稳定性,但可能面临市场规模小、技术和资源限制等挑战。- 外循环的优势在于利用全球市场扩大经济规模、获取资源和技术,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然而,它也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的影响。四个原因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1、中国尚未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也不是完全自由兑换,这限制了中国通过资本项目向外输出人民币;资本管制限制了外资进入中国,也限制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2、人民币汇率并非自由活动,即使完全采用 BBC 制度,也仍然摆脱不了央行的干预。3、 相比发达市场,中国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4、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意愿是否足够强烈。相比发达市场,中国金融市场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内容:1、融资渠道多元化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过度依赖银行;股权融资占比相对较低;高等级的信用债券少,说明企业的债券融资能力有待加强;2、金融产品创业不足:中国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复杂程度相对发达市场较低,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风险管理工具不足;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3、金融市场开放度有待提高:外资准入限制仍存在,金融市场没有外资参与竞争;资本管制,限制资金流入流出;4、金融监管体系有待完善;5、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付清算系统效率不高;金融数据共享程度低。日元的国际化不足,值得中国认真对待研究。以下是日元与美元、欧元在国际化进程方面的对比表格:指标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 60% 以上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 20% 左右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但占比不到 6% 国际结算货币全球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约 40% 的全球交易使用美元全球第二大结算货币,主要在欧盟和欧洲使用结算货币比例较低,主要用于东亚和日本周边资本输出通过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全球资本输出广泛通过欧盟国家间资本流动和部分跨国公司资本输出有限,日元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影响较小离岸市场发展离岸美元市场成熟广泛,全球金融中心都使用美元欧元区内外都有广泛的离岸市场离岸日元市场发展不充分,规模较小跨国公司使用美国跨国公司广泛使用美元进行国际交易欧洲跨国公司普遍使用欧元,尤其在欧盟内部日本跨国公司往往使用美元或其他货币进行交易汇率机制浮动汇率,市场决定,但美联储有干预能力浮动汇率,由欧洲央行通过统一货币政策管理管理浮动汇率,日本央行有较强干预能力金融市场开放度资本市场高度开放,吸引全球投资者资本市场在欧元区内外都较为开放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限,资本流动受限制货币政策美联储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政策全球化欧洲央行统一制定政策,覆盖多个国家的经济体日本央行执行长期宽松货币政策,利率长期较低政府政策支持美国政府积极推动美元国际化,维护其霸主地位欧盟政策支持欧元在欧洲及全球范围内使用日本政府对日元国际化推动相对保守全球信任和接受度高度信任,广泛接受,全球性货币高度信任,欧盟内外普遍接受受区域限制,全球接受度相对较低经济增长支撑世界最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经济区总体较强,但内部国家发展不均衡长期经济低迷,增速放缓,限制了日元国际化进程总结:- 美元通过强大的资本输出、跨国公司、全球离岸市场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欧元虽然主要集中在欧盟内部,但通过统一货币政策和较强的经济支撑,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国际货币。- 日元由于资本输出和国际化推动不足,全球接受度有限,尽管是第三大储备货币,但国际化进程远不及美元和欧元成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央行大规模积累外汇储备的必要性将显著下降。由于人民币的汇率尚未市场化,存在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并,可以用来获得套利。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或者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利差消失,香港离岸人民币的存款规模的增长可能会陷入停滞。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