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中国传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关系。

内容简介

近代是西方政治文明和马克思主义输入中国,并对中国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时期。近代中国政治变革基本是在立宪主义框架内进行的,但由于中国传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封闭性、系统性和稳定性,无论西方宪政文明对中国政治变革产生多大影响,都无法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宪政体系。近代中国政治变革既不能游离于世界政治进程之外,又不能完全沿着本国传统轨迹运行,在价值目标和政治道路的选择上,政治变革的主题转换及其替代形态的生成,只能采取兼顾中西、整合古今、面向未来、综合创新的方针,积极构筑现代国家所必需的社会基础,否则,就无法跳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中国政治变革的障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言
  • 导论
  • 第一章 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论要
  •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状况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 第三节 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轨迹
  • 第四节 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阻力和局限
  • 第二章 立宪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上)
  • 第一节 立宪主义的概念与内涵
  • 第二节 立宪主义产生的基础
  • 第三节 立宪主义形成的过程
  • 第四节 立宪主义的理论要素
  • 第五节 立宪主义的制度形态
  • 第三章 立宪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下)
  • 第一节 立宪主义的引入
  • 第二节 立宪主义的演化及其效应
  • 第三节 近代政治变革的路径选择
  • 第四章 清末民初的宪政改革
  • 第一节 改良派的立宪主张与活动
  • 第二节 清政府的立宪主张与活动
  • 第三节 革命派的宪政思想与实践
  • 第四节 清末民初的立宪政治论析
  • 第五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立宪与议会政治
  • 第一节 变味的制宪
  • 第二节 议会政治的扭曲
  • 第三节 “联省自治”与“制宪救国”
  • 第四节 北洋政府时期立宪运动论析
  • 第六章 中西文化论争与中国政治新走势
  • 第一节 中西文化论争
  • 第二节 文化论争中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 第三节 文化论争对中国政治走势的影响
  • 第七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政
  • 第一节 “训政”思想的异变
  • 第二节 维护一党专制的制宪活动
  • 第三节 “训政”下的人权抗争与宪政运动
  • 第八章 红色政权的立宪实践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制度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
  • 第九章 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历史启示
  • 第一节 民主政治基础的构建
  • 第二节 政治变革目标的确定
  • 第三节 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
  • 第四节 现代理性公民的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历史,理解现实。

    这是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专著,作者针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渗透,国内改革动力不足,制度设计缺乏自觉性、独立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等缺陷,深入思考和剖析了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成败得失及其对中国政治进程的影响,得出了许多新的认识,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和经验参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