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61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介绍了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相关内容和基础知识
内容简介
第4版修订版的读者定位和特色仍然保持不变,内容适当压缩基本理论知识,减少与交叉学科的重复,使之与本科教材内容既有衔接又不重复,把充实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作为修订补充的重点,如多晶型药物、纳米技术、超临界提取分离等,以体现先进性、新颖性,增强实用性、可读性。本书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之一。本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编写而成。系统介绍了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相关内容和基础知识,并详细介绍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药典包含剂型的有关内容。本书可供高等院校药学类、中药学类专业本专科师生使用,对从事药物制剂生产、研究的技术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3版 编写人员
- 主编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总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药剂学与药剂业的发展
- 第三节 剂型
- 第四节 药物制剂
- 第五节 药典及其他典籍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溶解与溶出现象
- 第一节 溶解度
- 第二节 药物的解离与分配
- 第三节 溶出现象
- 第四节 复合溶剂与潜溶剂
- 第五节 助溶与助溶剂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
- 第一节 表面现象
-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药物的多晶型现象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多晶型的鉴别和检测
- 第三节 多晶型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 第四节 多晶型的稳定性和转变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流变学基础与应用
- 第一节 基本理论
- 第二节 流体流动性质的测定
- 第三节 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粉体学基础与应用
- 第一节 粒子大小与分布
- 第二节 粉粒形态的表征
- 第三节 粉体的密度及孔隙率
- 第四节 吸附与吸附等温线
- 第五节 粉体的流动性
- 第六节 粉体学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药物制剂的化学稳定性
- 第三节 药物制剂的物理稳定性
- 第四节 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和生物制剂的稳定性
- 第五节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提取与分离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提取的经典方法
- 第三节 分离的经典方法
- 第四节 提取与分离的新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粉碎与混合
- 第一节 粉碎
- 第二节 过筛
- 第三节 混合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浓缩与干燥
- 第一节 浓缩
- 第二节 干燥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冷冻干燥技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冷冻干燥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 第三节 冷冻干燥设备
- 第四节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灭菌法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灭菌法动力学基础
- 第三节 物理灭菌法
- 第四节 化学灭菌法
- 第五节 灭菌技术的选择和验证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药剂的着色与矫味
- 第一节 药品的顺应性
- 第二节 制剂的着色与着色剂
- 第三节 制剂的矫味与矫味剂
- 第四节 电子舌与电子鼻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液体药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 第三节 胶体溶液型药剂
- 第四节 混悬剂
- 第五节 乳剂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注射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
- 第三节 注射剂的原料、附加剂
- 第四节 注射剂的容器
- 第五节 注射剂车间的设计与管理
- 第六节 溶液型注射剂
- 第七节 混悬液型注射剂
- 第八节 乳状液型注射剂
- 第九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 第十节 生物技术药物注射剂
- 第十一节 中药注射剂
- 第十二节 注射剂处方设计的基本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十六章 输液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输液剂的生产工艺
- 第三节 输液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四节 输液剂的处方及制备举例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眼用制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
- 第三节 眼用制剂的制备
- 第四节 新型眼用制剂
- 参考文献
- 第十八章 散剂与颗粒剂
- 第一节 散剂
- 第二节 颗粒剂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片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片剂常用辅料
- 第三节 片剂制备
- 第四节 片剂包衣
- 第五节 片剂生产工艺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六节 片剂质量评价
- 第七节 中药片剂
- 第八节 新型片剂的处方设计和制备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章 胶囊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空心胶囊
- 第三节 硬胶囊剂的内容物
- 第四节 硬胶囊剂的制备
- 第五节 软胶囊剂
- 第六节 特殊胶囊剂
- 第七节 胶囊剂的质量评价、包装与贮存
- 第八节 胶囊剂举例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一章 软膏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软膏基质
- 第三节 半固体制剂的重要性质
- 第四节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与皮肤渗透
- 第五节 制备
- 第六节 质量评价和贮存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栓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栓剂的作用与吸收
- 第三节 栓剂基质与附加剂
- 第四节 栓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
- 第五节 栓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
- 第六节 栓剂实例与新型栓剂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三章 干粉吸入剂、气雾剂和雾化剂
- 第一节 呼吸系统对药物的吸收
- 第二节 干粉吸入剂
- 第三节 气雾剂
- 第四节 雾化剂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四章 浸出药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浸出原理、方法与工艺流程
- 第三节 常用浸出剂型
- 第四节 浸出药剂的质量控制
- 第五节 浸出药剂的工艺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五章 硬膏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硬膏剂的制备
- 第三节 硬膏剂的质量评价
- 第四节 硬膏剂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六章 丸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丸剂常用的赋形剂
- 第三节 丸剂的制备
- 第四节 丸剂的质量控制、包装和贮存
- 第五节 滴丸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七章 膜剂、海绵剂、骨蜡和中药传统剂型
- 第一节 膜剂
- 第二节 海绵剂
- 第三节 骨蜡
- 第四节 中药传统剂型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八章 注射给药系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脂质体注射给药系统
- 第三节 微球注射给药系统
- 第四节 微乳注射给药系统
- 第五节 聚合物胶束注射给药系统
- 第六节 纳米药物注射给药系统
- 第七节 其他注射给药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九章 口服缓释与控释给药系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的设计
- 第三节 缓控释制剂的类型、释药原理及制备
- 第四节 定时与定位释药制剂
- 第五节 水凝胶型自调式释药系统
- 第六节 缓控释制剂的释放度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章 口服速释给药系统与相关新技术
- 第一节 口腔崩解片
- 第二节 分散片
- 第三节 口服给药系统新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一章 经皮给药系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 第三节 经皮给药系统的材料
- 第四节 药物经皮吸收的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 第六节 新技术、新方法在犜犇犇犛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二章 鼻腔给药系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鼻腔的结构与生理
- 第三节 药物的鼻腔吸收
- 第四节 鼻黏膜吸收的动物模型
- 第五节 鼻腔给药的剂型
- 第六节 鼻腔给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三章 制剂辅料的应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药用辅料的安全性与相互作用
- 第三节 聚合物辅料的应用性质
- 第四节 常用辅料的应用发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四章 药用功能高分子材料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聚合物胶束材料
- 第三节 树形聚合物材料
- 第四节 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
- 第五节 胃肠道黏附高分子材料
- 第六节 生理环境在体响应性高分子材料
- 第七节 聚合物前药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五章 制剂包装材料与包装设备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制剂包装相关法规
- 第三节 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 第四节 制剂包装技术
- 第五节 制剂包装主要设备
- 第六节 制剂辅助包装设备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六章 药物吸收
- 第一节 生物膜与上皮
- 第二节 药物吸收的机制
- 第三节 口服药物的吸收
- 第四节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七章 药物分布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药物向组织内分布
- 第三节 影响分布的因素
- 第四节 淋巴系统转运
- 第五节 脑 内 分 布
- 第六节 其他分布过程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八章 药物代谢
- 第一节 药物代谢酶
- 第二节 药物代谢反应类型
- 第三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与药物相互作用
- 第四节 药物代谢实验研究方法和技术
- 第五节 药物在胃肠道的处置
- 第六节 药物代谢与新药设计和研发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九章 药物排泄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三节 药物的肾脏排泄
- 第四节 药物从肾外途径排泄
- 第五节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 第六节 药物排泄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四十章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吸收速度
- 第三节 生物利用度(吸收程度)
- 第四节 生物利用度测定数据的处理
- 第五节 生物等效性评价及体内外测定数据的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第四十一章 药动学
- 第一节 总论
- 第二节 数学补充知识
- 第三节 一室模型
- 第四节 二室模型
- 第五节 药动-药效学
- 第六节 生理药动学模型
- 第七节 统计矩解析
- 第八节 临床药动学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