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0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带你走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现场;10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详述考古发掘历程和文明背后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上下五千年”早已刻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基因,而考古学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相似又不同的华夏,也许难说二者谁更“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华文明景观,得益于考古学的襄助,已经殊为精彩,蔚为大观。20世纪的考古发现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看法。

全书从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堪称最早的“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拨开古蜀迷雾的广汉三星堆、见证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汉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号、敦煌莫高窟,分别由十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刘瑞、崔勇、樊锦诗,以亲历者的角度为公众揭开考古探掘的面纱,带领读者来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现场,讲述中国十个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历、前沿进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这一个个现场如同“时间胶囊”,展现了中国各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提供了独立于文献之外的历史信息,给予我们另一种观察中国文明的视角。

书中图文并茂,尽可能将考古报告中的位置示意图、平剖面图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结合起来,为读者还原一个现场的原境,并提供背景知识、发现过程、延伸阅读、博物馆展品等信息,将专深的考古报告、学术研究转化为面向普通读者的知识读物,可供对历史、考古有兴趣,以及有意参观遗址博物馆的读者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引言 从“文明”二字想到的
  • 第一讲 良渚——5000年前的神秘古国
  • 1 长江流域文明的摇篮
  • 中华5000年文明的源头
  • 良渚的发现:长江流域文明的摇篮
  • 良渚人的精致生活
  • 良渚时期的文化交融圈
  • 良渚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代表
  • 2 良渚古城,5000年前的“超级工程”
  • 良渚古城和水坝工程的发现
  • 良渚古城的修建材料——草裹泥
  • 良渚农业的发展——碳化稻米
  • 良渚古城消失之谜
  • 3 玉琮上的神人面孔
  • 发达的良渚玉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良渚玉器的影响
  • 第二讲 二里头——何以堪称“最早的中国”?
  • 1 洛阳盆地,“最早中国”的诞生地
  • 何为“中国”?
  • 由“多元邦国”到“一体王朝”
  • 以二里头为先导的中国文明
  • 洛阳盆地的优越性
  • 2 二里头的“中国之最”
  • 中国最早的大十字路口和城市主干道网
  • 中国最早的宫城
  • 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宫殿建筑群
  • 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
  •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 中国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 “中国之最”的意义
  • 3 二里头的龙形象为何“最中国”?
  • “许老师,出铜器了”
  • 重见天日的绿松石龙
  • 二里头龙形象的源流
  • 第三讲 殷墟——埋藏着一个真实的商王朝
  • 1 甲骨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 一片甲骨惊天下
  • 甲骨文的识读
  • 甲骨卜辞的内容
  • 商代是“毛笔字”时代
  • 2 青铜器,“青铜时代”的文明象征
  • 青铜器的发现
  • 青铜器的种类
  • 礼制的象征
  • 青铜器的铸造
  • 青铜文明的扩张
  • 3 妇好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
  • 妇好墓的发现
  • 妇好墓的发掘
  • 妇好的身份
  • 第四讲 三星堆文明——拨开迷雾下的古蜀故都
  • 1 三星堆,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二次考古发掘
  • 三星堆的初现
  • 两个祭祀葬坑
  • 祭祀坑中的大型青铜面具
  • 三星堆不代表商代的最高文明
  • 2 从传说到实证
  • 三星堆中的金杖意味着什么?
  • 古蜀国中的蚕丛指的是什么?
  • 《山海经》中的神树与摇钱树有关吗?
  • 三星堆文明的来龙去脉
  • 三星堆文明发展到哪里去?
  • 3 三星堆文明与中国以外的上古文明
  • 三星堆发现的意义不比特洛伊古城小
  • 三星堆与西亚的联系——海贝的出现
  • 三星堆文明不仅吸收外来文化,更坚持自我创造
  • 为何在越南发现的玉器与三星堆的一模一样?
  • 第五讲 小河墓地——罗布荒原上的中西文明交融之谜
  • 1 深埋在沙漠中的小河墓地是如何被发现的?
  • 最早的发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贝格曼
  • 时隔60年,小河墓地的再发现
  • 小河墓地的探寻与发掘
  • 墓葬的特点:棺前都立着4米多的高立柱
  • 小河墓地曾经水草丰美
  • 未解之谜:寻找和猜测小河墓地的生活区
  • 2 千年女尸“小河公主”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 “小河公主”之谜
  • 小河人来自哪里?
  • 小河人穿什么?
  • 木尸和随葬品
  • 3 罗布泊楼兰的消失与生态保护
  • 曾经的东西文化枢纽——楼兰
  • 楼兰消失与生态保护
  • 新疆是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交流地
  • 第六讲 秦始皇陵——中央集权制的缩影
  • 1 秦始皇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
  • 被妖魔化的秦始皇
  • “末代之王”现象
  • 秦始皇陵的修建或不到十年
  • 真实的秦始皇
  • 2 秦陵的兵马俑等陪葬坑代表了什么?
  •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外藏系统
  • 马厩坑——秦人为何如此爱马?
  • 存有铠甲和头盔的陪葬坑
  • 文官俑——最早的公务员形象
  • 3 不止军事和暴政,秦文化其实是多彩的
  • 百戏俑vs希腊罗马雕塑
  • 秦始皇也是音乐爱好者
  • 三出阙与封土
  • 秦始皇的宇宙观
  • 第七讲 海昏侯墓——一座布局清晰完整的汉代列侯墓园
  • 1 27天的汉代皇帝刘贺
  • 历史上的海昏侯
  • 海昏侯墓的发现与其规格
  • 海昏侯国都邑“紫金城”遗址的发现
  • 带入墓葬的黄金和财富
  • 2 5200多枚出土的简牍,或许将改写历史典籍?
  • 1800多年前的《齐论》
  • 《六博棋谱》、房中术和《易经》
  • 木牍里的奏章、诏书、签牌
  • 发现简牍的过程
  • 3 海昏侯墓的孔子镜屏
  • 最早的孔子像
  • 最早的《史记》和最早的东王公
  • 刘贺为何要把孔子镜屏随葬入墓
  • 第八讲 汉唐长安城——十三朝古都的兴衰史
  • 1 十朝都会一城中:为什么这么多朝代都定都长安?
  • 关中——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 关中的开发史
  • “八方辐辏,人员聚集”的长安
  • “丝路一号古船”——汉代的第一艘木板船
  • 2 长安城到底有多宏伟气派?
  • 唐长安城——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 体现秩序和等级的南北轴线
  • 最后也是最大的里坊城市
  • 考古学中的长安城
  • 3 长安城最繁荣的商业街
  • 著名的东西市场
  • 东西市之外的繁华之最——延寿坊、崇仁坊、夜市
  • 东西市都卖些什么?
  • 丝绸之路的起点——渭桥的发现
  • 繁华的丝路——物资和人员的交流
  • 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以小见大,文化融合
  • 第九讲 南海Ⅰ号——一艘价值连城的沉船,一段尘封海底的历史
  • 1 中国水下考古的诞生
  • “南海Ⅰ号”的发现
  • 为什么中国会开展水下考古?
  • 艰难的起步
  • 从首次发现到最后完成考古工作,花了30余年
  • 采集到的考古数据可以精确到毫米
  • 2 浓缩了海洋时代的南宋商船
  • “南海Ⅰ号”为什么沉没?
  • 为何没有压舱石?
  • 沉没多年却没有腐烂
  • 时间胶囊般的“南海Ⅰ号”
  • “南海Ⅰ号”上有丝绸吗?
  • 舌尖上的“南海Ⅰ号”
  • 住在“南海Ⅰ号”上
  • 航海人怎么打发时间
  • 3 “来样加工”的国际贸易形式在宋代就出现了?
  • 从“南海I号”出水瓷器看宋代外销瓷
  • “来样加工”,宋代初现雏形
  • “南海Ⅰ号”上“来样加工”的金器
  • 地理大发现后世界贸易的改变
  • 第十讲 敦煌莫高窟——璀璨的艺术宝库
  • 1 为什么会在大漠之中建造石窟群?
  • 我是怎样来到敦煌的
  • 大漠之中的石窟群
  • 我们通过考古工作所见到的莫高窟遗迹
  • 2 莫高窟,一座世界艺术宝库
  • 敦煌艺术的来源
  • 交相呼应的形制、彩塑和壁画
  • 墙壁上的博物馆
  • 3 藏经洞有哪些珍贵的文物?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