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2千字
字数
2020-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再现28个改写命运者的关键时刻,帮助你认识、发现自己人生的N种可能。
内容简介
本书从各行各业中遴选出28位企业家代表(以中小企业为主),如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三全创始人陈泽民、“缝纫机大王”阮积祥等,讲述了他们改变世界的梦想和初心,以及他们经历磨难与冶炼、改写命运的关键时刻。
借此希望能激励创业者坚持价值观驱动,坚持价值创造,同时也希望引发年轻人有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明白人生存在N种可能。这个世界上没有捷径,千难万阻,坚持就是唯一的捷径。永远不要担心人生会没有路,因为路就在脚下。
目录
- 版权信息
- 正和岛“新经典”书系
- 前言
- 第一章 觉醒的原力
- 陈泽民 50岁蹬三轮下海,20多年做汤圆,74岁二次创业
- 拉一个坡两分钱,能买一个鸡蛋
- 命运,阴差阳错
- 你的真诚,命运会多一分回馈你
- 50岁蹬三轮下海:我不创业,儿子怎么谈恋爱?
- 冰天雪地,车翻了!身后悬崖百丈
- 别人说我不会做生意,我却做到了最后
- 74岁,用20多年卖汤圆的钱,重拾旧梦
- 77岁,给中央写了一封公开信
- 黄国斌 12岁卖冰棍起家,如今创业30年,奶奶的话受用一生
- 饥寒交迫,奶奶说“会好起来的”
- 12岁打工、卖冰棍,16岁盖别墅
- 创办“双友”,“活下去”的唯一真理
- 那段“头破血流”的日子和我的妻子
- 被人用刀逼债!又绝境逢生
- “富”不过三代?但“贵”可以
- 尽我所能,为这片土地做贡献
- 郝向峰 死磕16年,在荒漠上种枸杞
- “为了生计,我也是迫不得已……”
- 尝尽苦头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 把房子押上,背水一战
- 赶在车轮碾压之前,活下去
- 不做这片土地的罪人
- 不是时代不行,是你没懂这个时代
- 马云来了,给了我很大信心
- 一次内心深处的灵魂拷问
- 坚持,就是唯一的捷径
- 王淑琴 两次谢绝做“官”,带领老国企起死回生
- 高中时埋下的一颗种子
- 35岁,谢绝当副县长;40岁,谢绝当副市长
- 至今泪目的改革史
- 未能画上句号的改制
- 断臂求生,砍掉自己的业务是最难的
- 超级大转型,从衰落到黎明
- 把丝绸卖给威廉王子
- 穿过暴风雨,成为不一样的人
- 姚明 “打赢”美国政府,炼就行业“隐形冠军”
- 借500元摆书摊,历经9年台企锻炼
- 埋头苦干,十年干成“隐形冠军”
- 胜诉美国商务部,扬眉吐气
- 二次下南洋,到印度设工厂
- 逆行的特色模式:大生产、大库存和大销售
- 站着睡觉,到市场上“亮剑”
- 十年成为行业“隐形冠军”的三个关键
- 成绩是继续前进的动力
- 翟志海 教育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 白天上课,夜里搬铁块,每日只睡3小时
- 1988年揣200元下海,创业负债3万多元
- 20万个同行来参观,2000多所中学来观摩
- 转学生吃安眠药,班主任陪吃陪睡看护一个月
- 1亿元搞足球,送70多个孩子到巴西学球
- 回归教育的本质
- 阮鸿献 14岁被迫辍学,40岁成云南首富,人生永远不会没有路
- “十八般武艺”孩子王:阮四
- “两天不许吃饭,给我跪石板”
- 火光下,父亲抽着烟嘴,告诉我要记一辈子的话
- 太阳,请许诺我光明不落
- 14岁,被迫辍学,收金银花创业
- 3次历经生死
- 一通恐吓电话
- 把药店开到最难的地方
- 人生,永远不会有“无路”的时候
- 第二章 一个铜板变出第一桶金
- 胡正森 5岁砍柴放牛,3次历经生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 社革山上的砍柴小哥
- 贫穷中,父亲教会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 3次历经生死,明白了一个道理
- 越努力,越幸运
- 我住在一晚11元的宾馆里,一夜无眠
- 中年创业:我升职,老婆下岗
- 辉煌的背后都是磨难
- 修业必先修德
- 滴水成海,聚沙成塔
- 何永智 我与两张“重庆名片”
- 童年的味道
- 从3口锅起步,辞掉“铁饭碗”做火锅
- “火锅皇后”推动重庆成为“火锅之都”
- 因为喜欢,即使是“死路”,也一定要做
- 坐着轮椅、拄着双拐,修成洪崖洞
- 小天鹅遇危机,63岁再回企业
- 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 李建宏 做企业,不能只看财务报表
- 外行人“搞出”地标建筑
- 一场大病改变了我
- 做企业,不能只看财务报表
-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 当脚步止于山顶时,心灵的攀登才刚刚开始
- 这座山远远高过珠峰
- 丁彦辉 人生路上,善良必须大于金钱
- 一个“问题”少年
- 突然醒悟!拿锥子扎手
- 24岁,借500元南下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把产品卖到120多个国家,年销23亿元
- 善良和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 阮积祥 从补鞋匠到“缝纫机大王”
- 补鞋少年,为了生计远走他乡
- 积蓄被骗,顶住家庭压力创业
- 力排众议,从小作坊到跨国公司
- 一哄而上的产业,后面肯定没好日子
- 曹和平 36年,从郊区小店到年销500亿元的商业帝国
- 别人说我毛小子,我先除两大弊病
- 要“金蝉脱壳”,必须股改
- 要贴着市场走,过度服务是有问题的
- 商业竞争就是比勇气、比智慧、比耐力
- 在变化中,有个坚决不变的要素
- 陈凯旋 创业25年,带领立白从0做到200亿元
-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 “借鸡生蛋”,有了第一批产品
- 一个客户,连续3次撕了我的名片
- 挽救了“中国洗涤行业”
- 这一战,对国际巨头说“不”
- 签约陈佩斯:从广东走向全国
- 专注一件事,打下半壁江山
- 卖产品,实际是卖人品
- 绝不让“雷锋”吃亏
- 年过花甲,再立志
- 第三章 至暗时刻:任何时候人生都可以重启
- 郭家学 在绝望中看透比财富更重要的事
- 辞去公职,从养猪做起
- 投身医药,开启东盛之旅
- 欠债48亿元,8年还清
- 接手广誉远,找到人生信仰
- 东盛密码:产品为本,营销为路
- 与美好的事情在一起,中医很时尚
- 五十知天命,人生的价值大于财富
- 生与死,院子里的那棵山楂树
- 傅胜龙 放弃是我人生最大的收获
- 放弃是我最大的收获
- 毛泽东是我最崇拜的人
- 造城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 用真诚之心建立与政府的“亲”“清”关系
- 做“三保”:保安、保洁、保姆
- 让农民工的儿子成为新时代的工匠
- 丁邦清 曾买不起4元的书,后来带领公司一年进账100亿元
- 小时候,我就想吃上一顿饱饭
-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 领导“七顾石榴岗”,我踏入广告行业
- 一个光杆司令,去接一把“快速下落的刀子”
- “你们谁的命比我的更值钱,就去休息!”
- 拼命,可以改变命运
- 打不准,导弹还不如石头
- 关上办公室的门,再拍桌子
- 营收突破100亿元的本土广告公司
- 所谓成长,就是敢于“剥自己的皮”
- 杨勇萍 凑20万元创业,两次患上焦虑症,做成行业龙头
- 你要敢离职,我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 5人挤一小屋,一出门就摔跤
- 赚着卖白菜的钱,冒着“贩毒品”的风险
- 从“菜头”到“菇爷”:两亿多元的业务,我不要了
- 借给公司两亿元,第二次患焦虑症
- 最大的一次跟头
- 那一天我坐头等舱,任正非坐经济舱
- 打拼25年,体悟最深的是“舍得”二字
- 贾伟 一个杯子卖了50亿元,要建1000万设计师的团队
- “沙漠里来的孩子”做出了中国最大的设计公司
- 订单量增长10倍、100倍的背后
- 如何“管理1000个孙悟空”
- 我的头脑中,常有两个人在打架
- 一款杯子卖了50亿元,爆品的逻辑是什么
- 公司总部大楼烧成灰烬
- 超越过去
- 吕曦 创业30年,吃过无数亏,才懂这3句话
- 1992年,我一天赚2500元,塞满整个床底
- 大半年零收入,一举杀出重围,打败宝洁
- 苦苦挣扎,用4年时间,走出绝境
- 一次痛彻心扉的领悟
- 用10年的时间,告别过去
- 公司被罚1000多万元,我替人还债1000万元
- 把1分钟,掰成10分钟
- 热爱,我的热爱
- 不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 钱金耐 一把火烧毁11亿元,我如何东山再起
- 创业维艰,一场大火损失11亿元
- 共渡难关,高管团队5个月不拿工资
- 危机重重,德汇为何33年不倒
- 第四章 心中有一亩田
- 韩伟 38年做了一件事,就是养鸡
- 曾穷得冬天穿塑料凉鞋,3000元、50只鸡起步创业
- 东北第一个贷款的农民:1984年借了15万元
- 1992年,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成立
- 历时3年严苛检验,闯进日本市场
- 一个月完成交班:大胆交、彻底交
- “你们企业现在还活着就是奇迹”
- 老批评东北夸南方,会适得其反
- 因果关系是铁律
- 一个贪婪的人是饿鬼
- 茅忠群 管理1.7万人、年营收突破100亿元的秘密
- 管理不要走极端,更不要迂腐
- 过于严厉的制度,只能让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仁爱之心,必有善果
- “仁”的背后,还有“智”和“勇”
- 做企业,有比利润更重要的事
- 束从轩 靠一碗鸡汤年入30亿元
- 在鸡舍打了7年地铺,创业31年只休息13天
- 被人喊作“乡巴佬”,蛰伏4年只为一件事
- 花400万元买来一个建议:换掉餐厅名字
- 管理1.5万人,就这1个忠告
- 做好一顿饭,万变不离其宗
- 余惠勇 宁愿倒闭,也要做“三无退货”
- 放弃月薪6000元,选择1200元
- 开店100家,7年连续亏损
- 夫妻搭档做企业并没有那么难
- 哪怕倒闭,百果园都要做“三无退货”
- 谁先相信,谁就赢
- 能当好妈妈,就能够做好管理
- 最有效的管理:以文化为主导,辅佐以制度
-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创始人的修为
- 周生俊 43岁裸辞创业,拍婚纱成行业龙头
- 难忘乞丐的故事
- 21岁进入摄影行业,成为转折点
- 43岁裸辞,在地下室创立“金夫人”
- 外界称我为“中国婚纱摄影之父”
- 惊人之举:为行业买单
- 我们做的不只是一门生意
- 利他是人生最大的真理
- 老婆永远是对的
- 郑承烈 靠“一双筷子”干成隐形冠军
- “在我的生命中,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 “一年365天,我工作了364天半”
- “不要总盯着竞争对手,不要用旧眼光看问题”
- “我这辈子没有抽过烟,也没有给任何人递过烟”
- “价格低是劣势,不是优势”
- “我宁愿用薪金20万元的员工,也绝不会用10万元的员工”
- “企业没有秘密还能胜出,那才叫真本事”
- “当企业焦虑自身发展速度不够快,往往是它想早点死”
- “我只是尊重天道,有什么值得去夸奖的呢”
- 江南春 用80亿美元,换了一个教训
- 市值蒸发80亿美元,换来一个教训
- 是非即成败
- 相信时代,相信未来
- 后记1 致敬企业家:铭记、放下、纵情向前
- 后记2 寻找生命中的更多可能性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