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继《股市长线法宝》后又一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视角独特、结论有力,值得我国广大投资者阅读参考。

常规投资指南一般会从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定价理论告诉投资者如何投资,而本书则不然,作者摒弃了比较流行的“价值”投资策略和“增长”投资策略,从价值的来源考查投资策略,在强调“估值”重要性的同时,分析了投资者对高速成长产业预期过高的心理,认为快速成长产业并不适合长期投资,最后预测“婴儿潮”“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将如何影响金融市场,为投资者调整其投资组合配置提供了意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价值投资理论的自我救赎
  • 前言
  • 第一部分 揭开增长率陷阱的面纱
  • 第1章 增长率陷阱
  • 1.1 科技的硕果
  • 1.2 增长率陷阱
  • 1.3 谁获利,谁受损
  • 1.4 历史上的最佳长期股票
  • 1.5 股票与长期收益
  • 1.6 投资者的未来
  • 1.7 即将到来的人口危机
  • 1.8 全球解决方案
  • 1.9 投资的新方法
  • 1.10 本书的安排
  • 第2章 创造性的毁灭还是创造被毁灭
  • 2.1 “我应该购买和持有哪只股票?”
  • 2.2 创造性的毁灭
  • 2.3 回过头去寻找答案
  • 2.4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历史
  • 2.5 标准普尔500指数原始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
  • 2.6 长期收益
  • 2.7 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落后的原因
  • 2.8 雅虎
  • 2.9 对市场价值和投资者收益的混淆
  • 2.10 投资者应该持有还是出售派生股票
  • 2.11 投资者的教训
  • 第3章 历久弥坚:寻找旗舰企业
  • 3.1 旗舰企业:表现最好的股票
  • 3.2 公司的坏消息怎样变成投资者的好消息
  • 3.3 表现最佳的标准普尔500“幸存者”
  • 3.4 寻找旗舰企业: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
  • 3.5 过去的旗舰企业:20世纪70年代的“漂亮50”
  • 3.6 投资者的教训
  • 第4章 增长并不意味着收益:投资快速增长部门的误区
  • 4.1 全球产业分类标准
  • 4.2 泡沫部门:石油和科技
  • 4.3 金融和卫生保健:扩张的产业
  • 4.4 消费者部门:非必需消费品和日常消费品
  • 4.5 部门的变迁与收益
  • 4.6 部门投资策略
  • 4.7 投资者的教训
  • 第二部分 对新事物的高估
  • 第5章 泡沫陷阱:如何发现并规避市场狂热
  • 5.1 网络和科技泡沫
  • 5.2 投资者吸取教训了吗
  • 5.3 第一课:定价至关重要
  • 5.4 第二课:不要“爱上”你的股票
  • 5.5 第三课:当心庞大却又不知名的公司
  • 5.6 第四课:避免三位数的市盈率
  • 5.7 大盘科技类股票
  • 5.8 预测科技类公司利润增长率的愚蠢行为
  • 5.9 第五课:在泡沫中不要卖空
  • 5.10 对投资者的建议
  • 第6章 投资新中之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 6.1 这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 6.2 长期的IPO回报
  • 6.3 长期中最好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 6.4 IPO投资组合的回报
  • 6.5 IPO的风险
  • 6.6 炙热的IPO市场
  • 6.7 老的、新的和创造性的毁灭
  • 6.8 创建者、风险投资家和投资银行家
  • 6.9 没有利润和资产支持的IPO股票
  • 6.10 大众的迷惑与疯狂
  • 6.11 小结
  • 第7章 资本贪婪者:作为生产力创造者和价值毁灭者的科技
  • 7.1 “你们必须停止发明”
  • 7.2 合成谬误
  • 7.3 资本的节制与挥霍
  • 7.4 科技进步
  • 7.5 竞争更加激烈的经济
  • 7.6 航空行业
  • 7.7 管理者眼中的科技
  • 第8章 生产效率与利润:在失败的行业中取胜
  • 8.1 航空行业:西南航空公司
  • 8.2 零售行业:沃尔玛
  • 8.3 沃尔玛的成功策略
  • 8.4 钢铁行业:纽柯公司
  • 8.5 在失败的行业中取胜
  • 第三部分 股东价值的源泉
  • 第9章 把钱给我:股利、股票收益和公司治理
  • 9.1 大景象
  • 9.2 不断降低的股利收益率
  • 9.3 增长期权和股利
  • 9.4 沃伦·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 9.5 股利和公司治理
  • 9.6 股利赤字
  • 9.7 股利税
  • 9.8 股票期权和股利
  • 9.9 期权改革
  • 9.10 小结
  • 第10章 股利再投资:熊市保护伞和收益加速器
  • 10.1 极大的熊市
  • 10.2 没有大萧条时的股票收益
  • 10.3 熊市保护伞和收益加速器
  • 10.4 熊市保护伞: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案例
  • 10.5 股利和业绩最优秀的股票
  • 10.6 高股利收益率投资策略
  • 10.7 标准普尔10(S&P 10)策略
  • 10.8 核心10
  • 10.9 校准收益加速器
  • 10.10 股份回购
  • 10.11 美元平均成本
  • 10.12 其他积累现金的投资
  • 10.13 小结
  • 第11章 利润:股东收益的基本来源
  • 11.1 利润准则
  • 11.2 现在的利润是真实的吗
  • 11.3 利润概念
  • 11.4 雇员股票期权的争议
  • 11.5 为什么股票期权应该作为支出
  • 11.6 基于养老金成本的争论
  • 11.7 标准普尔的核心利润
  • 11.8 利润质量
  • 11.9 利润偏差:上上下下
  • 11.10 最后的话,向未来一瞥
  • 第四部分 人口危机和未来全球经济强国的转变
  • 第12章 过去仅仅是个序幕吗:股票的过去和将来
  • 12.1 历史上的资产收益率
  • 12.2 西格尔常量:6.5%~7%的实际股票收益率
  • 12.3 股权风险溢价
  • 12.4 股权收益率的回归平均值
  • 12.5 世界范围内的股票收益率
  • 12.6 过去仅仅是个序幕吗
  • 12.7 来自人口问题的挑战
  • 第13章 不能被改变的未来: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浪潮
  • 13.1 为什么投资者应该关心这个问题
  • 13.2 不断变老的世界
  • 13.3 工人的匮乏
  • 13.4 生育率的升降
  • 13.5 不断延长的寿命
  • 13.6 不断下降的退休年龄
  • 13.7 社会保障危机
  • 13.8 社会保障:一个永远造钱的机器?
  • 13.9 社会保障信托基金
  • 13.10 老龄化浪潮来袭时的投资者策略
  • 第14章 克服老龄化浪潮:哪些政策有效,哪些政策无效
  • 14.1 为退休年龄建模
  • 14.2 过早退休的结果
  • 14.3 更高的生产增长率
  • 14.4 生产率提高的源泉
  • 14.5 生产率提高与老龄化浪潮
  • 14.6 更高的社会保障税并不是解决方法
  • 14.7 移民
  • 14.8 应该做些什么
  • 第15章 全球化解决方案:真正的新经济
  • 15.1 创新和发现的传播
  • 15.2 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 15.3 中国:起起落落
  • 15.4 工业革命的先驱:印刷术
  • 15.5 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欧洲和中国
  • 15.6 工业革命
  • 15.7 真正的新经济
  • 15.7.1 创新与网络的未来
  • 15.7.2 中国和印度
  • 15.8 21世纪中叶的世界
  • 15.8.1 不仅仅有中国和印度
  • 15.8.2 贸易赤字和对西方公司的接管
  • 15.8.3 失去工作和创造工作
  • 15.8.4 是机会,而不是威胁
  • 15.9 我们的未来
  • 第五部分 投资组合策略
  • 第16章 全球市场与世界投资组合
  • 16.1 中国和巴西
  • 16.2 传统观念再次出错
  • 16.3 增长与股票收益
  • 16.4 世界投资组合
  • 16.5 本国股权偏爱
  • 16.6 国际市场间日益紧密的联系
  • 16.7 部门多样化与国家多样化
  • 16.8 推荐分配
  • 16.9 怎样投资海外
  • 16.10 交易所交易基金
  • 16.11 国内指数化
  • 16.12 投资组合核心的国际指数化
  • 第17章 未来策略:D-I-V指标
  • 17.1 从指数化到D-I-V指标
  • 17.2 股利
  • 17.3 国际化
  • 17.4 估价
  • 17.5 部门策略
  • 17.6 指数化和收益的增加
  • 17.7 总的股票投资组合
  • 17.8 小结
  • 附录A 标准普尔500指数原始公司的完整历史和收益
  • 附录B 标准普尔500指数原始公司的收益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