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学大家许倬云中国历史文化系列作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传承过去,把握未来。

内容简介

《许倬云说美国》:一部了解真实美国的通俗佳作 促使我们反思关于美国、西方民主政治、现代化的想象。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在世界文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从政治体的角度看中国,讲述中华民族的万年历程,回答什么是”中国人”。

《中国文化的精神》:回归民众,走入你我之间,从普通人的角度。讲述中国人文化的根底,展示活生生的中国文化。

目录

  •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 版权信息
  • 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 二十年来的美国
  • 第一章 我的美国六十年
  • 第二章 开疆辟土的历程
  • 第三章 农业形态的变迁
  • 第四章 工业化的过程
  • 第五章 多族群社会及其问题(上)
  • 第六章 多族群社会及其问题(下)
  • 第七章 经济运作的模式
  • 第八章 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
  • 第九章 阶层固化的社会现实
  • 第十章 动态更新的美国政治
  • 第十一章 不断发展的文化脉络
  • 第十二章 美国时代潮流的变化(上)
  • 第十三章 美国时代潮流的变化(下)
  • 第十四章 未成的帝国和败坏的资本主义
  • 第十五章 未来的世界与中国
  •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古代以前:中国地区考古略说
  • 一、孕育出中国文化的自然地理
  • 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
  • 三、农业与聚落
  • 四、新石器文化的区系类型及聚合过程
  • 五、古代传说与族群分合
  • 六、复杂社会的出现
  • 七、中国古代文化与两河古代文化发展的比较
  •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黎明(公元前16世纪—前3世纪)
  • 一、进入青铜时代
  • 二、古代文化核心的商文化
  • 三、华夏文明体系——西周封建与“三代”观念
  • 四、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地方文化与融合
  • 五、中国思想体系的核心成形——孔子学说及诸子百家的辩证发展
  • 六、南方的兴起——长江流域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融合
  • 七、编户齐民:国家组织与人民生活
  • 八、生活资源与生活方式
  • 九、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 第三章 中国的中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
  • 一、普世国家体制
  • 二、精耕农业与市场网络
  • 三、中国文化体系的整合
  • 四、民间的信仰
  • 五、北疆游牧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接触
  • 六、走向南方
  • 七、佛教传入中国与道教的形成
  • 八、秦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 九、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比较
  • 第四章 东亚的中国(2世纪—10世纪)
  • 一、秦汉帝国的崩解
  • 二、中国与周边民族
  • 三、佛教的影响
  • 四、文学与艺术
  • 五、天文、数学与医药
  • 六、中古的衣食住行
  • 七、经济形态的转变
  • 八、民族关系
  • 九、中国对外关系
  • 十、唐帝国与伊斯兰帝国的比较
  • 第五章 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10世纪—15世纪)
  • 一、中古后期的中国与列国体制
  • 二、北族政权与汉人世界
  • 三、东亚经济圈的形成
  • 四、经济与多元网络
  • 五、宋代以来的知识阶层
  • 六、思想的多元与整合
  • 七、近古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 八、近古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 九、近古中国与东亚转型的特色
  • 第六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 上篇(15世纪—17世纪)
  • 一、明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僵化
  • 二、人口与生活资源
  • 三、大海波涛
  • 四、第一波西潮
  • 五、明代的工业
  • 六、明代的市场经济
  • 七、南北经济社会的差异
  • 八、明代思想的转变
  • 九、明代中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
  • 十、明朝时的台湾
  • 第七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 下篇(17世纪—19世纪中叶)
  • 一、清帝国的性质
  • 二、台湾的开发
  • 三、清初民族与文化冲突问题
  • 四、清代学术风气
  • 五、民间社会组织
  • 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 七、清代的商业活动
  • 八、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接触
  • 九、通俗文化
  • 十、当时的欧洲
  • 第八章 百年蹒跚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 一、内乱与外患
  • 二、中国近代经济的改变
  • 三、教育制度的改变
  • 四、近代中国的武化现象
  • 五、都会文化的勃兴
  • 六、时代思想与文化变迁
  • 七、中国近代革命与俄国革命的比较
  • 八、中国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 九、台湾百年的变化
  • 后言
  •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 版权信息
  • 卷首语
  • 自序 我们究竟是谁?
  • 绪论 在全球化的时代审察自己
  •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族群的分合
  • 第二章 夏商周:核心的形成
  •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
  • 第四章 天下帝国:关键性的秦汉时代
  • 第五章 秦汉时代的扩张
  • 第六章 天下国家模式的衰坏
  • 第七章 隋唐的天下国家
  • 第八章 宋、辽、金和西夏的时代
  • 第九章 金、元时代的外族征服
  • 第十章 明代:专制皇权(上)
  • 第十一章 明代:专制皇权(下)
  • 第十二章 满清时代: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上)
  • 第十三章 满清时代: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下)
  • 第十四章 后论: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上)
  • 第十五章 后论: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下)
  • 附录 《说中国》·解说
  • 中国文化的精神
  • 版权信息
  • 导读 生活肌肤中的中国文化
  • 解题 复杂的历史变奏
  • 前言 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
  • 第一章 时空中的生活美学
  • 第二章 天地人神的世界
  • 第三章 神鬼故事的传说
  • 第四章 多元互动的秩序
  • 第五章 永远变化的宇宙
  • 第六章 生命存在的意义
  • 第七章 守护人间的众神
  • 第八章 世俗化的宗教
  • 第九章 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
  • 第十章 小说传达的境界
  • 后言 中国文化的新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江河万古,奔腾不息

    许老的书,文字优美,纸短情长,我看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才把这本合集看完,不敢写划线笔记,生怕玷污了这份美好,我这粗糙得就像达瓦石,他却像一块翠玉。人文历史我学得很菜,所以也算是重温,我很喜欢《说中国》这本书,虽然春秋战国被称为乱世,但也正为如此乱,中国文化加剧了融合和扩张,整个中国地区都得到了发展。通俗说,要没有战国争霸,可能没有兰州拉面和四川火锅。所以乱世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说来,“融合” 就是 “战乱” 这件坏事里面的积极因素,它带来了好事 —— 更加庞大和多样化的中华族群。我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一定要节选出来分享一下 “八百年来,连续不断的集权专制,以及闭塞的形势,使中国失去主动积极的气魄,当近代的世界正在迈入现代的时,中国落后了八百年!如果中国以如此长久而且丰富的人文思想传统和天下国家的豁达包容,也参加了八百年来走向全球化的过程,对于人类历史的正面影响将是如何巨大!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世界历史的不幸。” 说下来之前任何一个大王朝崩溃恐怕都没有如此和平、如此兵不血刃、以如此之低的民众伤亡程度换来。我不由感叹,历史的车轮怎么又滚回去了?错了就是错了,专制、战争、死亡、灾难、谁也不能硬着头皮说这是好事。而且,若从一个时代某一个人的感受而言,很多事情不仅是坏事,更是人间惨剧。许老摆脱了大多史学著作局限于政治和军事斗争范畴的局限,从经济、文化、地理甚至气候等多维度,客观论述政权、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这种全方位立体的视角有益于我们全面认清历史,学习镜鉴,还是很有收获的。文化的力量是持久的,也是让我们自信的源泉,我们已经深深地打下了文化的烙印,身上流着中华文化的血,这是一股融合的血,这是一股无分你我的血。

      14
      2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美国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重新整合了美国社会,个人主义表现为享乐主义,势单力薄的下层民众选择在各种集体娱乐性活动中获得参与感。随之而来的经济转型却使很多下层民众对社会心生不满。在个人主义精神下,大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入各式各样的群体,群体之间冲突激烈。而美国政党会借此机会,更鲜明地提出政治主张,以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美国随之进一步走向碎片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许倬云四本书的集成:说美国 + 中国文化三部曲。每一部都算是通史,但又有其特殊核心关切。既见其历史学功底,又显其社会学视角,还有对当下的关照。《说美国》结合历史和体验谈美国政治社会的演化。《万古江河》关注历史上中国与周边文明的互动。《说中国》探讨中国人的认同感。《中国文化的精神》剖析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