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分析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展望2021年社会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编撰的2021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
本报告以翔实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四大板块,用1篇总报告和19篇分报告(未含附录部分),分别讨论了“十三五”期间以及2020年中国社会运行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形势。
总报告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未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打赢阶段性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积极成效,提出了2021年以及“十四五”期间应对挑战和难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第二板块由6篇报告组成,比较全面地分析了2020年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事业、教育事业、社会治安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领域的形势和问题。
第三板块包括7篇调查报告,这些报告以翔实的调查数据,分别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效、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发展状况、新时代中国居民文化服务与旅游消费状况、中国大学生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青少年数字文化实践(短视频)状况以及城市快递员状况等。
第四板块由6篇专题报告组成,其中3篇专题报告系统描述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舆情状况、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1篇专题报告重点分析了抗疫复工与迈向“十四五”时期的中国职工状况,1篇专题报分析了2020年中国决胜精准扶贫成效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篇专题报告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中国健康扶贫攻坚成效和“十四五”时期健康扶贫的发展趋势。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各篇分报告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社会蓝皮书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序 “十四五”时期要积极推进社会结构的改进
- 一 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社会的“结构改进”
- 二 我国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两大短板”
- 三 补齐短板,通过释放社会活力实现“结构改进”
- 前言
- 摘要
- Ⅰ 总报告 Ⅰ General Report
- B.1 迈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新发展阶段
- 一 “十三五”期间中国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 (一)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显著,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 (三)全国就业整体稳定,就业质量提高,特殊人群就业推进工作取得成效
- (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成效
- (五)“三农”事业进步斐然,农村脱贫成果显著
- (六)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 (七)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绿色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 (八)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居民住房水平明显提高
- 二 未来五年社会发展的潜在问题和挑战
- (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长期存在
- (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居民消费增长潜力需要增强
- (三)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人口发展战略需要继续调整
- (四)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亟待有效衔接,相对贫困问题不容忽视
- (五)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空间较大,教育公平性水平仍需提高
- (六)橄榄形社会尚未形成,要加强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改进
- 三 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形势与对策
- (一)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经济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 (二)持续提高民生福祉,创造高品质生活
- (三)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致力于避开低生育率陷阱
- (四)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 (五)加强有序社会流动,推动社会结构现代化改进
- 参考文献
- Ⅱ 发展篇 Ⅱ Reports on Social Development
- B.2 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报告
- 一 居民收入实现继续增长,收入差距仍趋缩小
- (一)居民收入实现继续增长
- (二)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 (三)居民收入差距仍趋缩小
- 1.居民收入中位数增长较快恢复
- 2.居民收入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 3.居民收入地区差距总体缩小
- 二 居民消费支出逐步恢复,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 (一)居民消费支出逐步恢复,服务消费低位反弹
- 1.农村居民消费恢复快于城镇居民
- 2.恩格尔系数非常态化回升
- 3.居民服务消费低位反弹
- (二)居民消费品质继续提升,消费类别跨界替代
- 1.居民食品消费更趋营养健康
- 2.居民耐用品消费普及提质
- (三)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 1.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 2.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 3.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 三 消费者信心止跌回升,支撑消费需求恢复
- (一)消费者信心止跌回升
- (二)消费者就业信心由弱转强
- (三)消费者收入信心筑底好转
- (四)居民消费意愿震荡略升
- 四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好,居民消费潜力有所释放
- (一)国民收入分配状况改善
- (二)居民消费率有所提升
- (三)住户部门杠杆率较快上升
- 五 2021年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和消费的建议
- (一)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 (二)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居民就业质量
- (三)完善要素定酬机制,优化居民收入结构
- (四)提升供给质量水平,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 (五)营造良好价格环境,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 参考文献
- B.3 2020年就业形势与未来展望
- 一 就业局势总体抗压企稳、好于预期
- (一)就业增长快速恢复
- (二)失业水平持续下降
- (三)市场需求逐步回暖
- (四)企业用工渐趋稳定
- (五)群体就业基本稳定
- 二 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应对
- (一)疫情影响就业的经济社会条件特征
-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机理
- (三)疫情对就业影响的阶段趋势
- (四)疫情对就业影响的突出特征
- (五)应对疫情的就业政策措施
- 三 下一步趋势和政策建议
- (一)未来趋势与挑战
- (二)政策建议
- B.4 2020年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报告
- 一 2020年中国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挑战
- (一)疫情对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影响
- (二)中国社会保险总体收支平衡,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 (三)应对疫情冲击,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
- (四)社保扶贫工作更加细化,多手段共促脱贫攻坚
- 二 医疗保险事业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
- (一)将新冠肺炎诊疗救治费用纳入医保
- (二)中国医疗保险收支基本持平,不断深化制度改革
- (三)2020年中国医保补助标准继续提升,医疗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 (四)建立健全稳健可持续的医疗保险筹资运行机制
- 三 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保险金支出大幅提升
- (一)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中国就业压力增大
- (二)2020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大幅上升
- 四 养老保障事业总体运行平稳
- (一)养老金持续16年上涨,基金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 (二)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满足老龄社会需求
- (三)多部门联合发力保障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 五 退役军人保障政策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 (一)退役军人保障制度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 (二)多途径拓展退役军人安置渠道
- 六 目前中国社会保险事业存在的问题
- (一)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 (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成
- (四)失业保险工资替代率低,供求不相匹配
- 七 未来中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B.5 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报告
- 一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 (一)各级各类教育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
- 二 锐意改革,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 (一)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的“停课不停学”工作
-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 (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 (四)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
- 三 统筹发展,集中力量办教育
- (一)超过95%的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 (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 (三)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 四 凸显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一)多项教育公平目标顺利达成
- (二)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极大改善
- (三)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成效
- 五 2020年教育公共舆论热点
- (一)“停课不停学”背后城乡在线教育数字鸿沟问题
- (二)推迟高考引发社会热议
- (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
- (四)“双一流”评估和学科评估工作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 B.6 2020年中国社会治安形势分析报告
- 一 2020年社会治安总体状况与趋势
- (一)反恐形势总体平稳,政治安全风险挑战更加现实直接
- (二)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维护稳定,公安机关立案数量明显下降
- (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六清”行动效果明显
- (四)纵深推进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 (五)持续打击食药环和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积极回应民生诉求
- (六)新型网络犯罪快速上升,电信网络诈骗突出
- (七)禁毒形势稳中有进,趋势向好
- 二 2020年度治安形势“风险点”
- (一)扫黑除恶斗争依旧严峻
- (二)涉疫涉企违法犯罪凸显
- (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影响广泛
- (四)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 (五)枪支爆炸物品违法犯罪问题突出
- 三 未来展望
- (一)强化底线思维,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
- (二)净化社会环境,谋划扫黑除恶常态化
- (三)服务双循环,多元化解“疫后综合征”
- (四)深化部际协同,立体防控新型网络犯罪
- (五)坚持“双防”策略,密织禁毒防控网
- (六)多线多层并行施策,打击整治枪支爆炸物品违法犯罪
- 参考文献
- B.7 202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 一 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进展
- (一)建立应急法制
- (二)完善应急预案
- (三)理顺应急体制
- (四)构建应急机制
- 二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运行绩效
- (一)信息报告系统辅助快速监测和预警
- (二)及时组建应急决策小组并启动联防联控机制
- (三)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习,疫情发生后预案及时启动、各类机构迅速进入防控状态
- (四)疫情处置中,紧抓监测方法和疫苗开发、药品以及应急资源配置
- (五)疫情处置和恢复中重视信息公开和社会沟通
- 三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表现
- (一)决策和领导机制上,加强原有的领导小组模式,形成“两组一机制”的决策领导模式
- (二)发挥联防联控的优势,协调防疫、救治、经济和民生
- (三)在救治感染人群上,坚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
- (四)重视民生保障
- 四 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
- (一)决策主体有待进一步明确,决策过程设置需完善,以提高决策和及时进入应急处置状态的效率
- (二)预测预警机制在风险评估、科学预见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 (三)应急救治战略要素储备管理不完善、资源储备不足,应急状态下资源协调和调配存在不协调问题
- (四)预案编制模式化,对新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引作用有限
- (五)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核心机构能力有待加强
- (六)疾控中心、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的衔接不畅、协同不足
- 1.疾控中心与医院的关系
- 2.疾控中心与基层的关系
- (七)基层医疗与社区管理部门的协同亟待加强
- (八)夯实“一案三制”核心架构,加强常态化运作,建立和持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体系
- 参考文献
- Ⅲ 调查篇 Ⅲ Reports on Social Survey
- B.8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认可度调研报告
- 一 “和谐”“爱国”等体现社会凝聚的价值理念得到更高认同,“法治”“诚信”等体现社会秩序的价值理念的认可度显著提升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可度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共识扩大
- 三 “爱国”“富强”“公正”由底层群体更为认可的价值理念转变为各群体共识价值理念
- 四 “民主”“法治”“诚信”的认可度在精英和底层公众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 五 对社会现状评价较高者比例大幅提升,与评价偏低者在核心价值观认同上的差异明显缩小
- 六 结论与建议
- (一)底层民众和精英群体在“法治”“诚信”等价值理念方面的差距仍有缩小空间
- (二)社会状况评价偏低者注重“平等”“公正”价值观,说明社会治理压力依然存在
- (三)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评价在各世代中依然最低,青少年理想教育仍是重点
- (四)以农民工为主的蓝领职业群体社会评价在各职业群体中最低,值得关注
- 参考文献
- B.9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评估报告
- 一 总体评估
- (一)“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总体成效显著
- 1.参与力度大,参与企业数量多,地区来源和行业来源广泛
- 2.帮扶力度大,帮扶范围广,帮扶精准度高
- 3.扶贫效果明显,帮扶方式多样
- (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特色明显
- 1.不同省份的企业在帮扶规模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贡献
- 2.“万企帮万村”助力全国范围内的脱贫攻坚战,体现出“精准扶贫”的特点
- 3.产业帮扶和公益帮扶表现突出,西部地区受帮扶程度高
- 4.发挥在地企业优势,实现在地化帮扶
- 5.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丰硕成果
- 6.高度关注深度贫困地区
- 二 绩效评估
- (一)企业帮带效应
- (二)人均资源帮扶力度
- (三)万企带贫率
- (四)区域共富效应
- 三 成效机制分析
- (一)企业党建是企业扶贫工作的政治引领
- (二)政府商协会和慈善公益组织的带动作用明显
- (四)企业经济实力是扶贫能力的重要保障
- (五)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地位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对企业扶贫效果有显著影响
- 四 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 (一)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 (二)全力推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胜利收官,为下一阶段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 2.积极主动回应疫情给贫困村庄和贫困群众带来的巨大冲击,研究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新机制、新措施和新途径
- (三)全面总结“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实践经验,建立民营企业和帮扶村庄的长效合作机制
- B.10 中国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调研报告
- 一 社会阶层结构划分的标准
- 二 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的构成
- (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 (二)私营企业主阶层
- (三)经理人员阶层
- (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 (五)办事人员阶层
- (六)个体工商户阶层
- (七)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阶层
- (八)产业工人阶层
- (九)农业劳动者阶层
- (十)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
- 三 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
- 四 特大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形态
- 五 结语
- 参考文献
- B.11 新时代中国居民文化服务与旅游消费调研报告
- 一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和居民文化消费的社会变迁
- (一)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居民获得感持续增强
- (二)居民文化生活逐渐向高端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 (三)供需矛盾逐渐向个性化、数字化文化服务转变
- 二 中国居民旅游消费的社会变迁
- (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出游”逐渐成为日常生活方式
- (二)“全域旅游”推动旅游服务变革,游客体验改善显著
- (三)中国游客境外形象有提升,但与当地居民期待仍有差距
- (四)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出游意愿,行业完全复苏尚需时日
- 三 结语
- 参考文献
- B.12 中国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调查报告
- 一 大学生健康状况
- (一)大学生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良好,普遍认为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社会交往都比较健康
- (二)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症状和器官功能健康问题,胃肠、疲劳、睡眠质量和身体疼痛等问题较为明显
-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较高;相比于大一新生,老生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明显较高;女大学生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程度略高于男大学生
- (四)大学生社会交往健康状况整体较好,大多数人与家人关系和睦,并拥有关系密切、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同学或朋友,但存在社交孤独问题
- 二 大学生健康行为
- (一)大学生饮食习惯不良,不重视早餐、点外卖现象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偏爱油炸、烧烤、可乐类食品
- (二)大学生作息不规律、“刷夜”现象普遍,睡眠不足问题突出,重点大学和高年级学生熬夜现象更加严重
- (三)部分大学生存在吸烟、喝酒等危害健康的行为,一成大学生吸烟且其中42.5%的学生每天吸烟的数量在5支及以上,近两成的大学生每月都有喝酒行为
- (四)大学生注重体育锻炼,主动就医意识较强,但超1/4的大学生会选择自己买药或网上查治等方式自我治疗
- 三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学生健康状况
- (一)大学生社会交往健康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心理健康状况并未受到冲击,反而有所改善
- (二)疫情期间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整体较好,早睡比例增加,但有少部分学生熬夜问题更加严重
- 四 结论与建议
- B.13 中国青少年数字文化实践调研报告
- 一 青少年数字文化实践的多主体参与
- 二 青少年短视频应用的特点
- (一)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概况
- 1.青少年上网时间分布
- 2.青少年上网从事的主要活动
- (二)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特征分析
- 1.青少年短视频使用时间分布
- 2.青少年短视频功能应用概况
- 3.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人口学差异
- 4.青少年短视频使用与父母行为的关系
- 5.人际关系与青少年短视频使用
- (三)青少年对短视频的自主判断
- 三 家长眼中的青少年短视频使用
- (一)家长眼中青少年的短视频使用频率
- (二)家长对子女使用短视频的监管和效果
- 四 家长对于短视频的内容适宜性判断
- (一)家长对于道德争议性短视频的评价
- (二)家长对于子女观看道德争议性短视频的态度
- 五 家长对于青少年数字文化实践的态度
- (一)以短视频为例看家长对数字内容产品青少年适宜性的评判
- (二)家长对于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一般性态度
- (三)家长对青少年数字文化生活的整体理解
- 1.青少年数字文化生活是一种发展趋势
- 2.青少年数字文化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六 研究发现和引导青少年数字生活的建议
- (一)主要研究发现
- (二)积极引导和保护青少年数字文化实践的建议
- 1.构建精细化的内容分类体系
- 2.政府引领“家·校·企”三方协作模式
- 3.软硬件共同发挥作用的未成年人模式
- 4.发挥技术发展优势,实现积极引导
- B.14 中国城市快递员调查报告
- 一 快递员的工作状况及劳动权益保护
- (一)平台模式快递员收入水平较高,保障水平较低
- (二)人力资本因素未能显示应有作用,较高学历者从事快递投送可能是无奈之举
- (三)高收入来自高强度加班,小时工资率仅相当于最低工资标准
- (四)劳动权益保护有待完善,以罚代管问题较突出
- (五)近四成表示有失业风险,但是工作满意度中等偏上
- 二 快递员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态度
- (一)三、四线城市居住自有住房比例较高,超半数认为经济状况有困难
- (二)生活方式呈低娱乐、低开销状态
- (三)女性吸烟喝酒比例与男性持平,40岁以上群体抗压能力略强
- (四)工作认同感较低,强调家庭背景对于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重要性
- (五)城市“红细胞”难以融入所在城市,漂泊感明显
- (六)稳定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三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Ⅳ 专题篇 Ⅳ Reports on Special Subjects
- B.15 2020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分析报告
- 一 2020年舆情分类及相比往年的变化
- 二 网络舆论生成机制的新变化
- (一)社交网络
- (二)短视频
- (三)新闻媒体及户外媒介
- (四)谣言和营销号
- 三 新冠肺炎疫情中政府危机管控和舆情应对
- 四 国际舆情升温
- (一)中外抗疫效果比较
- (二)中外相互认知滑坡
- (三)国内舆论场的大国定力
- 五 公共议题中的舆论撕裂和共识重建
- (一)社会公德
- (二)公民和政府、社区的关系
- (三)科学家群体的崛起
- (四)小众文化的网络能量
- 六 2021年舆情形势展望
- (一)民生舆情将成为2021年第一大舆情
- (二)播客成为网络舆论新平台
- (三)对平台企业的强监管和涉企舆论
- (四)国际舆论的压力
- B.16 2020年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分析
- 一 食品药品安全制度建设情况
- (一)食品安全制度建设
- (二)药品安全制度建设
- 二 食品药品安全现状
- (一)食品安全现状
- 1.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 2.主要食品安全状况稳定
- 3.食品安全事件更受关注
- 4.专项整治行动令人民群众更有“感”
- 5.食品安全改革还需深化
- (二)药品安全现状
- 1.药品生产经营许可情况
- 2.药品注册情况
- 3.投诉举报及案件查处方面
- 三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
- (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 (二)药品安全抽检情况
- 四 食品药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 (二)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 五 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的政策建议
- (一)食品安全政策建议
- 1.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 2.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 3.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 4.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
- (二)药品安全政策建议
- 1.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
- 2.加强药监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 3.加强审评审批体系和能力建设
- 4.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5.加强社会共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 参考文献
- B.17 2020~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与预测
- 一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
- (一)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 1.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 2.碧水保卫战持续向好
- 3.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
- 4.自然生态质量保持平稳
- (二)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
- (三)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
- (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赢得国际声誉
- 二 2020年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一)后疫情时代经济面临绿色复苏挑战
- (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活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 (三)农村环境保护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
- (四)公众生态环境意识与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尚需努力
- 三 2021年发展态势和政策建议
- (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 (二)以科技创新催生绿色发展新动能
- (三)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1.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 2.推动绿色就业,创造社会、经济、生态价值
- 3.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 (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五)持续推进多边议程,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 参考文献
- B.18 抗疫复工与迈向“十四五”时期的中国职工状况
- 一 疫情背景下的劳工阶层现状
- (一)就业从谷底平稳反弹,调查失业率稳中有落
- (二)职工工资增长由负转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低调施行
- (三)社会保险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社保费用“免减缓”规模空前
- (四)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总量继续下降,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
- (五)劳动争议持续攀升,劳动报酬、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是主要争议标的
- 二 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动者权益的冲击与我国应对危机的劳动政策
- 三 “十四五”时期中国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政策趋向
- 参考文献
- B.19 2020年中国决胜精准扶贫分析报告
- 一 2020年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
- (一)驻村工作队与驻村干部规模继续扩张
- (二)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持续提升
- (三)住房医疗脱贫成果巩固深化
- 1.农村危房改造户数和投入资金额度继续攀升
- 2.优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持续下沉
- (四)“五个一批”持续发力
- 1.以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提高贫困户收入
- 2.以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换穷业”
- 3.以生态补偿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 4.以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传递
- 5.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 二 新冠肺炎疫情与脱贫攻坚
-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冲击
- (二)各地克服疫情对脱贫任务影响的典型做法与效果
- (三)脱贫攻坚工作对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
- 三 2020年精准扶贫进展
- (一)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趋零
- (二)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
- (三)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 (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 (五)贫困治理现代化能力明显提升
- (六)中国减贫经验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范本
- 四 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
- (一)设定相对贫困人口评定标准,建立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 (二)确定多元主体扶贫方向,走市场化和社会化相对贫困治理道路
- (三)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确立城乡一体化的相对贫困治理战略
- 五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必要性
-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何以有机衔接
- B.20 2015~2020年中国健康扶贫攻坚战研究报告
- 一 健康扶贫的时代背景、政策设计与成效
- (一)健康扶贫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 1.健康扶贫的时代背景
- 2.健康扶贫的社会意义
- (二)健康扶贫的政策设计与工作进展
- 1.大病专项救治
- 2.医保综合保障
- 3.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 4.公共卫生服务与慢病管理
- 5.农村妇女“两癌”救助
- 6.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创新
- 二 “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健康扶贫的医疗服务供给
- (一)脱贫攻坚战前的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 1.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供给不足
- 2.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均衡
- 3.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机制不完善
- (二)健康扶贫攻坚战中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 1.加大财政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
- 2.重点地区精准帮扶和倾斜支持
- 3.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 (三)医疗卫生服务扶贫的成效
- 1.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增强
- 2.资源分布更加公平均衡
- 3.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状况改善
- 三 “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健康扶贫的经济保障
- (一)脱贫攻坚战前的医疗保障体系
- 1.医疗费用报销待遇水平低
- 2.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
- 3.经办服务效率低
- (二)健康扶贫攻坚战中的医保扶贫
- 1.提升报销待遇水平
- 2.构建“五道医疗保障线”体系
- 3.推进“一站式”经办与结算服务
- (三)医保扶贫所取得的成效
- 1.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 2.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支出负担减轻
- 3.经办服务的效率大大提升
- 四 后扶贫时代健康扶贫的展望及对策
- (一)后扶贫时代的主要挑战
- 1.退出或即将退出的建档立卡户仍面临返贫风险或健康支出困难
- 2.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 3.“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转化
- (二)“十四五”期间健康扶贫的短期任务
- 1.推进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 2.提升医保扶贫的经办效率
- 3.构建健康扶贫的监管体系
- (三)后扶贫时代健康扶贫的长期对策
- 1.通过“治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 2.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导向的扶贫思路
- 3.构建医保、医疗救助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 Ⅴ 附录 Ⅴ Appendix
- B.21 中国社会发展统计概览(2020)
- 一 经济发展
- 二 人口与就业
- 三 城乡居民生活
- 四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与社会组织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Contents
- Ⅰ General Report
- Ⅱ Reports on Social Development
- Ⅲ Reports on Social Survey
- Ⅳ Reports on Special Subjects
- Ⅴ Appendix
- 皮书数据库
- 基本子库
- 法律声明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