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中西文论史上提炼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十种形态加以研究,每一种形态代表文学政治学的一种认知方式与理论创造。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提炼五种,分别是教化论、文道论、诗史论、人本论,想象论;从西方提炼五种,分别是理念论、自由论、批判论、权力论、正义论。从中西古代时段看,双方大体处于独立发展价段。

从近代以来看,双方开始交流与融合,不过基于不同的文化基础与社会目标,仍然体现出各自特色,形成不同的形态特征。

本书主张“文学想象政治”,即认为文学与政治均以想象美好生活为目标,从而导致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并以此作为标准判断曾经出现的各种形态;作为分类的依强则是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某一形态所代表的文学观念的独特性及影响力。

在研究中,着重揭示不同的中介要素对于建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影响,分析不同形态在阐释文学价值与引导创作实践上的审美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为什么继续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 第一章 “政教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政教论”的缘起与发展
  • 第二节 “政教论”的“美刺说”
  • 第三节 “政教论”的“教化说”
  • 第四节 “政教论”的“温柔敦厚说”
  • 第二章 “文道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文以载道”:一个文论原型
  • 第二节 载道之“道”的超越性
  • 第三节 载道之“文”的本体性
  • 第四节 载道之“载”的个体性
  • 第五节 对于“文以载道”的批判
  • 第三章 “诗史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诗史”概念的提出及义涵
  • 第二节 “诗史论”的推进与实践
  • 第三节 “诗史”精神的“通观意识”
  • 第四章 “理念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从“理念”到“理性”
  • 第二节 在“理想国”驱逐诗人
  • 第三节 “净化”的突围:迎回的可能性
  • 第四节 “寓教于乐”:诗的益处与乐趣
  • 第五章 “自由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发展及义涵
  • 第二节 自由、人道与革命
  •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立法”
  • 第六章 “批判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发展与特性
  • 第二节 “科学”与“现实主义的胜利”
  • 第三节 细节、典型与“自然而然”
  • 第七章 “权力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当代西方文论的“权力”转向
  • 第二节 “权力系谱学”的构成与影响
  • 第三节 “权力”视域下的文学与政治
  • 第八章 “人本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人本论”的沉与浮
  •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四重限制
  • 第九章 “想象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寻找透明的中介
  • 第二节 “文学想象政治”的超越性
  • 第三节 一个可确立的批评视野
  • 第十章 “正义论”中的文学与政治
  • 第一节 从努斯鲍姆《诗性正义》谈起
  • 第二节 “文学正义”:一种“诗性的自然法”
  • 第三节 “文学正义”的基本特性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