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00千字
字数
0000-00-00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近世以来伟大历史学家的六部著作,关于文明兴衰与人类存亡的终极思考!
内容简介
汤因比著作集(全七册)含《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历史研究(上、下)》《从东方到西方:汤因比环球游记》《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习俗与变革: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文明经受考验》共六部。
二十一世纪世界面临的挑战并不比过去少:恐怖主义、宗教冲突、排外主义、种族歧视、环境恶化……汤因比的文明史观从未过时,始终为人类反思自身、拯救自身提供着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解释。这套汤因比著作集视野广阔,面向寰宇,通观全球,细数古今各个文明的起源、成长、断裂与式微;胸怀世界,悲天悯人,对近代文明的忧虑以及对人类前途的关怀跃然纸上;内容旁征博引、谋篇井然有序,行文畅达,字句典雅,足为史家范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历史研究(上卷)
- 版权信息
- 作者序
- 节录本编者的说明
- 第一部 导论
- 第一章 历史研究的单位
- 第二章 诸文明的比较研究
- 第三章 各个社会的可比性
- 第一节 诸文明与原始社会
- 第二节 对文明统一性的误解
- 第三节 关于诸文明可比性的案例
- 第四节 历史、科学与虚构
-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 第四章 问题的提出以及为何无法解决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种族
- 第三节 环境
- 第五章 挑战与迎战
- 第一节 神话线索
- 第二节 相关的神话
- 第六章 抵抗逆境的美德
- 第七章 环境的挑战
- 第一节 艰苦地区的刺激
- 第二节 新地方的刺激
- 第三节 打击的刺激
- 第四节 压力的刺激
- 第五节 缺失的刺激
- 第八章 “中庸之道”
- 第一节 足够与过量
- 第二节 三方面的比较
- 第三节 两种流产的文明
- 第四节 伊斯兰教对基督教的影响
-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长
- 第九章 停滞的文明
- 第一节 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
- 第二节 奥斯曼文明
- 第三节 斯巴达文明
- 第四节 一般特征
- 第十章 文明成长的本质
- 第一节 两条虚假的路径
- 第二节 迈向自决之路
- 第十一章 成长的分析
- 第一节 社会与个体
- 第二节 个体的归隐和复出
- 第三节 少数创造性群体的归隐和复出
- 第十二章 成长过程的差异
- 第四部 文明的衰落
- 第十三章 问题的性质
- 第十四章 决定论者的解决方案
- 第十五章 对环境控制力的丧失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人为环境
- 第三节 否定的结论
- 第十六章 自决的失败
- 第一节 模仿的机械性
- 第二节 旧瓶装新酒
- 第三节 对创造性的报复:一种短暂的自我崇拜
- 第四节 对创造性的报复:对一种短命制度的崇拜
- 第五节 对创造性的报复:对一种短命技术的崇拜
- 第六节 军国主义的自杀
- 第七节 对胜利的陶醉
- 第五部 文明的解体
- 第十七章 解体的性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分裂与轮回
- 第十八章 社会机体的分裂
- 第一节 少数统治者
- 第二节 内部无产者
- 第三节 西方世界的内部无产者
- 第四节 外部无产者
- 第五节 西方世界的外部无产者
- 第六节 外来的与本地的灵感
- 第十九章 灵魂的分裂
- 第一节 行为、情感和生活的两种选择
- 第二节 “放任”与自制
- 第三节 逃避与殉道
- 第四节 流离感与负罪感
- 第五节 混乱感
- 第六节 统一感
- 第七节 复古主义
- 第八节 未来主义
- 第九节 未来主义的升华
- 第十节 遁世和变容
- 第十一节 新生
- 第二十章 解体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 第一节 作为救世主的创造性天才
- 第二节 持剑的救世主
- 第三节 带有时间机器的救世主
- 第四节 戴着王者面具的哲学家
- 第五节 化身人形的神灵
- 第二十一章解体的节 律
- 第二十二章 解体的趋同
- 编者说明和表格
- 编者说明
- 论点摘要
- 第一部 导论
- 第一章 历史研究的单位
- 第二章 诸文明的比较研究
- 第三章 各个社会的可比性
-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 第四章 问题的提出以及为何无法解决
- 第五章 挑战与迎战
- 第六章 抵抗逆境的美德
- 第七章 环境的挑战
- 第八章 “中庸之道”
-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长
- 第九章 停滞的文明
- 第十章 文明成长的本质
- 第十一章 成长的分析
- 第十二章 成长过程的差异
- 第四部 文明的衰落
- 第十三章 问题的性质
- 第十四章 决定论者的解决方案
- 第十五章 对环境控制力的丧失
- 第十六章 自决的失败
- 第五部 文明的解体
- 第十七章 解体的性质
- 第十八章 社会机体的分裂
- 第十九章 灵魂的分裂
- 第二十章 解体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 第二十二章 解体的趋同
- 历史研究(下卷)
- 版权信息
- 序
- 编者说明
- 第六部 大一统国家
- 第二十三章 目的还是手段?
- 第二十四章 永恒的幻想
- 第二十五章 “为人作嫁”
- 第一节 大一统国家的传导作用
- 第二节 和平心理
- 第三节 帝国制度的功能
- 第七部 普世教会
- 第二十六章 关于普世教会与文明关系的不同观点
- 第一节 教会有如毒瘤
- 第二节 教会有如蝶蛹
- 第三节 教会是高级社会
- 第二十七章 文明在教会生活中的作用
- 第一节 文明是序曲
- 第二节 文明是倒退
- 第二十八章 尘世纷争的挑战
- 第八部 英雄时代
- 第二十九章 悲剧的进程
- 第一节 社会的堤坝
- 第二节 压力的积聚
- 第三节 灾难及其后果
- 第四节 幻想与事实
- 第九部 文明在空间上的接触
- 第三十章 研究领域的拓展
- 第三十一章 同时代文明的碰撞
- 第一节 研究计划
- 第二节 研究计划的展开
- 第三十二章 同时代文明碰撞的戏剧性
- 第一节 连环的碰撞
- 第二节 不同的回应
- 第三十三章 同时代文明碰撞的后果
- 第一节 进攻失败的后果
- 第二节 进攻得手的后果
- 第十部 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
- 第三十四章 复兴的概况
- 第一节 导论:“文艺复兴”
- 第二节 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复兴
- 第三节 法律制度的复兴
- 第四节 哲学的复兴
- 第五节 语言文学的复兴
- 第六节 视觉艺术的复兴
- 第七节 宗教理想和制度的复兴
- 第十一部 历史规律与自由
- 第三十五章 问题
- 第一节 “规律”的含义
- 第二节 现代西方历史学家的反律法主义
- 第三十六章 人类事务服从“自然规律”
- 第一节 例证
- 第二节 对于历史上流行的“自然规律”的合理解释
- 第三节 历史上的自然规律是不可动摇的还是可以驾驭的?
- 第三十七章 人性对于自然规律的抗拒
- 第三十八章 上帝的律法
- 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
- 第三十九章 这种探究的必要性
- 第四十章 先验的答案难以服人
- 第四十一章 文明史的证据
- 第一节 有非西方先例的西方经验
- 第二节 史无前例的西方经验
- 第四十二章 技术、战争与政府
- 第一节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 第二节 走向未来的世界秩序
- 第四十三章 技术、阶级斗争与就业
- 第一节 问题的实质
- 第二节 机械化与自由企业
- 第三节 实现社会和谐的不同途径
- 第四节 社会正义的潜在代价
- 第五节 从此永远过上幸福的生活?
- 第十三部 结论
- 第四十四章 本书是如何写成的
- 论点摘要
- 第六部 大一统国家
- 第二十三章 目的还是手段?
- 第二十四章 永恒的幻想
- 第二十五章 “为人作嫁”
- 第七部 普世教会
- 第二十六章 关于普世教会与文明关系的不同观点
- 第二十七章 文明在教会生活中的作用
- 第二十八章 尘世纷争的挑战
- 第八部 英雄时代
- 第二十九章 悲剧的进程
- 第九部 文明在空间上的接触
- 第三十章 研究领域的拓展
- 第三十一章 同时代文明的碰撞
- 第三十二章 同时代文明碰撞的戏剧性
- 第三十三章 同时代文明碰撞的后果
- 第十部 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
- 第三十四章 复兴的概况
- 第十一部 历史规律与自由
- 第三十五章 问题
- 第三十六章 人类事务服从“自然规律”
- 第三十七章 人性对于自然规律的抗拒
- 第三十八章 上帝的律法
- 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
- 第三十九章 这种探究的必要性
- 第四十章 先验的答案难以服人
- 第四十一章 文明史的证据
- 第四十二章 技术、战争与政府
- 第四十三章 技术、阶级斗争与就业
- 第十三部 结论
- 第四十四章 本书是如何写成的
- 人类与大地母亲
- 版权信息
- 上卷 人类与大地母亲
- 译者前言
- 序言
- 第一章 自然现象之谜
- 第二章 生物圈
- 第三章 人类的降生
- 第四章 文明中心
- 第五章 技术革命 (约公元前70000/40000—前3000年)
- 第六章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冲积盆地的开发与苏美尔文明的创立
- 第七章 尼罗河流域冲积盆地的开发与法老埃及文明的创立
- 第八章 苏美尔与阿卡德 (约公元前3000—前2230年)
- 第九章 法老埃及 (约公元前3000—前2181年)
- 第十章 世界 的地平线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 第十一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 (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 第十二章 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 第十三章 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 第十四章 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 (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 第十五章 中美洲“奥尔梅克”文明的出现
- 第十六章 苏美尔—阿卡德世界与埃及 (约公元前950—前745年)
- 第十七章 叙利亚文明 (约公元前1191—前745年)
- 第十八章 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1050—前750年)
- 第十九章 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1000—前600年)
- 第二十章 中国文明 (公元前1027—前506年)
- 第二十一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 (约公元前800—前400年)
- 第二十二章 亚述军国主义的最后一搏 (公元前745—前605年) 与同时期欧亚大草原上的异军突起
- 第二十三章 亚述军国主义的灾难性后果 (公元前605—前522年)
- 第二十四章 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750—前507年)
- 第二十五章 开启精神生活的新里程 (约公元前600—前480年)
- 第二十六章 第一波斯帝国 (约公元前550—前330年)
- 第二十七章 第一波斯帝国与希腊世界的对抗 (公元前499—前330年)
- 第二十八章 希腊文明的文化成就 (公元前478—前338年)
- 第二十九章 亚历山大征服第一波斯帝国的政治后果 (公元前329—前221年)
- 第三十章 希腊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公元前334—前221年)
- 第三十一章 中国的战国时代 (公元前506—前221年)
- 第三十二章 中国的百家争鸣 (公元前506—前221年)
- 第三十三章 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600—前200年)
- 第三十四章 争夺地中海西部地区霸权的斗争 (约公元前600—前221年)
- 第三十五章 中国的秦帝国和西汉帝国 (公元前221—公元9年)
- 第三十六章 地中海地区、西南亚与印度 (公元前221—公元48年)
- 第三十七章 中华、贵霜、安息与罗马诸帝国 (公元前31—公元220年)
- 第三十八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诸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公元前334—约公元220年)
- 第三十九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 (约公元前400—公元300年)
- 第四十章 旧大陆文明中心的西端 (220—395年)
- 第四十一章 印度文明 (约224—490年)
- 第四十二章 4—5世纪来自欧亚大草原的匈奴冲击波
- 第四十三章 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 (395—628年)
- 第四十四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 (395—634年)
- 第四十五章 基督教会的建立与分裂 (312—657年)
- 第四十六章 印度文明 (490—647年)
- 下卷 人类与大地母亲
- 第四十七章 中国的政治分裂与她对佛教的容纳 (220—589年)
- 第四十八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 (约300—900年)
- 第四十九章 先知及政治家穆罕默德 (约570—632年)
- 第五十章 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 (633—750年)
- 第五十一章 东罗马帝国的复兴 (628—726年)
- 第五十二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 (634—756年)
- 第五十三章 东亚 (589—763年)
- 第五十四章 伊斯兰教世界 (750—945年)
- 第五十五章 拜占庭文明 (726—927/928年)
- 第五十六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 (756—911年)
- 第五十七章 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崛起 (793—1000年)
- 第五十八章 印度与东南亚 (647—1202年)
- 第五十九章 东亚 (763—1126年)
- 第六十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 (约900—1428年)
- 第六十一章 伊斯兰教世界 (945—1110年)
- 第六十二章 拜占庭世界 (927/928—1071年)
- 第六十三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 (911—1099年)
- 第六十四章 伊斯兰教世界 (1110—1291年)
- 第六十五章 拜占庭世界 (1071—1240年)
- 第六十六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 (1099—1321年)
- 第六十七章 东亚 (1126—1281年)
- 第六十八章 蒙古人及他们的后继者
- 第六十九章 伊斯兰教世界 (1291—1555年)
- 第七十章 东正教世界 (1240—1556年)
- 第七十一章 西方基督教世界 (1321—1563年)
- 第七十二章 东南亚 (1190—1511年)
- 第七十三章 东亚 (1281—1644年)
- 第七十四章 中美洲文明与安第斯文明 (1428—1519年)
- 第七十五章 人类文明世界的联接 (1405—1652年)
- 第七十六章 西方文明 (1563—1763年)
- 第七十七章 东正教世界 (1556—1768年)
- 第七十八章 伊斯兰教世界 (1555—1768年)
- 第七十九章 东亚 (1644—1839年)
- 第八十章 生物圈 (1763—1871年)
- 第八十一章 生物圈 (1871—1973年)
- 第八十二章 抚今追昔,以史为鉴 (1973年)
- 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版序言
- 第二版序言
- 第一部 高级宗教的萌芽
- 第1章 历史学家的观点
- 第2章 自然崇拜
- 第3章 人的崇拜:区域社团的偶像化
- 附录 “摩洛”和莫尔克
- 第4章 人的崇拜:统一社团的偶像化
- 第5章 人的崇拜:一个自我圆成的哲学家的偶像化
- 第6章 高级宗教的出现
- 第7章 高级宗教和偶像化的统一帝国的接触
- 附录 基督教殉教者反对罗马的兵役
- 第8章 高级宗教从精神使命向世俗任务的转变
- 第9章 高级宗教和哲学的接触
- 第10章 宗教制度的偶像化
- 第二部 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
- 第11章 近代西方文明的优势
- 附录 17世纪对当时反叛宗教狂热主义的精神代价的种种预见
- 第12章 世界抵制早期近代西方基督教
- 附录 17世纪两位西方观察家对于作为西方帝国主义工具的西方基督教的观点
- 第13章 西方基督教生活方式的式微和17世纪西方人反对西方基督教传统
- 附录 17世纪的同时代人对西方反叛西方基督教传统的表述
- 第14章 17世纪西方生活的世俗化
- 附录 17世纪同时代人关于西方反叛权威原则以及采纳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表述
- 第15章 世界对世俗化的晚近西方文明的接受
- 附录 17世纪西方同时代人关于反叛西方传统宗教不宽容的表述
- 第16章 两种希腊罗马偶像的重建
- 第17章 战无不胜的技术专家的偶像化
- 第18章 20世纪世界宗教概览
- 附录 17世纪对西方反对宗教不宽容的反应
- 第19章 将人类宗教传统的本质与非本质连生物分离开来的任务
- 第20章 自我、痛苦、自我中心和爱
- 附录 黑暗中的探索
- 一、自我
- 二、存在
- 三、恶
- 四、终极实在
- 译后记
- 文明经受考验
- 版权信息
- 总序
- 自序
- 我的历史观
- 历史的现状
- 历史会重演吗?
- 希腊—罗马文明
- 世界的统一与历史观的变化
- 欧洲的矮化
- 国际展望
- 文明经受考验
- I
- II
- III
- IV
- V
- 俄罗斯的拜占庭遗产
- I
- II
- 伊斯兰教、西方与未来
- 文明的相遇
- I
- II
- III
- 基督教与文明
- 历史对于灵魂的意义
- 神学—历史
- 一个纯粹的现世观点
- 一个纯粹的来世观点
- 第三种观点:这个世界是上帝之国的一个行省
- 译者后记
- 变革与习俗: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
- 第一部分 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
- 第一章 来自过去的智慧之光:它的价值与局限
- 第二章 人性中的固定成分
- 第三章 人类历史的进步
- 第四章 历史中的分与合
- 第五章 分裂社会结构的推进与阻碍因素
- 第六章 分裂感的加剧过程
-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中对秩序的至高需求
- 第七章 潜在的世界性国家的重要意义
- 第八章 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国家可能存在吗?
- 第三部分 宗教中保持自由的可持续性空间
- 第九章 潜在的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意义
- 第十章 各种高级宗教的融合是众望所归的吗?
- 第四部分 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 第十一章 人口、城市化与人口过剩
- 第十二章 机械化、组织化和单调乏味的生活
- 第十三章 富足与闲暇
- 索引
- 从东方到西方:汤因比环球游记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序言
- 1. 卡塔赫纳
- 2. 厄瓜多尔
- 3. 秘鲁的人与水
- 4. 普加托里奥
- 5. 阿雷基帕
- 6.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
- 7. 印加之地
- 8. 马丘比丘
- 9. 热带雨林
- 10. 北岛
- 11. 热带地区的澳大利亚
- 12. 难窥真容的大陆
- 13. 跨越大陆
- 14. 熠熠生辉的荒原
- 15. 跨越分界线
- 16. 各宗教睦邻友好之地
- 17. 婆罗浮屠
- 18. 希望之岛
- 19. 东南亚的中华潮
- 20. 越南半壁江山掠影
- 21. 乐天达观的马尼拉
- 22. 重访香港
- 23. 日本的过去与未来
- 24. 日本的宗教前景展望
- 25. 北海道
- 26. 人树之战
- 27. 吴哥
- 28. 泰国掠影
- 29. 缅甸掠影
- 30. 老法师
- 31. 动物权益
- 32. 印度新版图
- 33. 角力次大陆
- 34. 印度农民的觉醒
- 35. 印度的河流
- 36. 印度的庙宇
- 37. 印度的城堡
- 38. 锡兰六日
- 39. 斯拉瓦纳比尔戈拉
- 40. 阿姆利则和拉合尔
- 41. 犍陀罗
- 42. 消弭的边境
- 43. 摩亨约达罗和哈拉帕
- 44. 从卡拉奇一跃前往贝鲁特
- 45. 绕游以色列
- 46. 博福特堡
- 47. 浩兰和德鲁兹山
- 48. 亚喀巴
- 49. 圣塞尔吉乌斯和圣西缅
- 50. 黎巴嫩山及其诡秘莫测的姊妹
- 51. 德鲁兹派
- 52. 渐盈的新月
- 53. 亚述之所以然
- 54. 纳贾夫
- 55. 至上坦途
- 56. 安娜希塔女神
- 57. 伊朗隐秘的山谷
- 58. 伊斯法罕
- 59. 参差多态之地
- 60. 法尔斯省诸都
- 61. 伊朗苍翠的北方
- 62. 苏丹尼耶的圆顶建筑
- 63. 雪松林
- 64. 国王和精灵
- 65. 美式的特里波利斯
- 66. 不可思议的城市
- 67. 胡富夫的园圃
- 68. 魂牵巴勒斯坦
- 69. 加沙地带
- 70. 毗斯迦三眺
- 71. 约旦的城市
- 72. 骇人的倭马亚家族
- 73. 旅程的终点
-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行程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