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技术全面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太阳能用多晶硅生产工艺,太阳电池用硅晶体生长工艺,硅片多线切割及测试,硅片的清洗和制绒,掺杂制备pn结,硅片表面和边缘刻蚀,减反射膜/钝化膜制备与激光消融开孔,电极的丝网印刷、烧结和载流子注入退火,高转换效率晶体硅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太阳电池及其组件的测试。本书附录介绍了太阳电池的光致衰减现象及桶理论,以及双面太阳电池/组件的光电性能测试。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1版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光伏效应
  • 1.2 阳光资源
  • 1.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1.3.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
  • 1.3.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 1.3.3 微电网系统
  • 1.3.4 大型光伏电站
  • 1.4 晶体硅太阳电池和组件的制造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太阳能用多晶硅生产工艺
  • 2.1 西门子法
  • 2.2 硅烷法
  • 2.3 流化床法
  • 2.4 冶金法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太阳电池用硅晶体生长工艺
  • 3.1 直拉单晶硅
  • 3.1.1 直拉单晶炉
  • 3.1.2 直拉单晶工艺
  • 3.1.3 直拉单晶的影响因素
  • 3.1.4 杂质的引入、分布和掺杂
  • 3.2 铸造多晶硅
  • 3.2.1 多晶硅铸造技术
  • 3.2.2 定向凝固多晶硅铸锭炉
  • 3.2.3 多晶硅铸锭炉热场数学模型
  • 3.2.4 多晶硅铸造生长工艺
  • 3.2.5 铸造多晶硅生长的影响因素
  • 3.2.6 准单晶硅和高效多晶硅
  • 3.2.7 多晶硅铸锭用坩埚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硅片多线切割及测试
  • 4.1 硅片多线切割
  • 4.2 硅晶体性能及测试
  • 4.2.1 涡流法电阻率检测
  • 4.2.2 硅块少子寿命测试
  • 4.2.3 硅块红外探伤
  • 4.2.4 无接触硅片厚度测试
  • 4.2.5 硅片分选
  • 4.2.6 晶体硅中的氧
  • 4.2.7 晶体硅中的碳
  • 4.2.8 晶体硅中的金属杂质及影响
  • 4.2.9 位错和缺陷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硅片的清洗和制绒
  • 5.1 硅片的选择
  • 5.2 硅片清洗
  • 5.2.1 硅片表面的沾污源
  • 5.2.2 化学清洗原理
  • 5.2.3 物理清洗原理
  • 5.2.4 硅片及器具的清洗
  • 5.3 硅片腐蚀减薄
  • 5.4 硅片绒面制备
  • 5.4.1 碱腐蚀单晶硅片制绒
  • 5.4.2 酸腐蚀多晶硅片制绒
  • 5.4.3 硅片制绒质量检验
  • 5.5 硅片制绒新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6章 掺杂制备pn结
  • 6.1 扩散法掺杂制备pn结
  • 6.1.1 扩散现象
  • 6.1.2 扩散层杂质浓度分布
  • 6.1.3 两步扩散法制结原理
  • 6.1.4 固-固扩散制结原理
  • 6.1.5 扩散制结的质量参数
  • 6.1.6 扩散制结条件的选择
  • 6.1.7 p型硅片的磷扩散制结工艺
  • 6.1.8 扩散制结的质量检测
  • 6.2 离子注入掺杂制结
  • 6.2.1 离子注入掺杂的原理
  • 6.2.2 注入离子的离子分布
  • 6.2.3 注入离子的离子阻滞
  • 6.2.4 离子注入的沟道效应
  • 6.2.5 离子注入损伤与退火
  • 6.2.6 离子注入掺杂制结工艺
  • 参考文献
  • 第7章 硅片表面和边缘刻蚀
  • 7.1 干法刻蚀边缘扩散层
  • 7.1.1 等离子体刻蚀
  • 7.1.2 激光边缘刻蚀隔离
  • 7.2 湿法刻蚀表面磷硅玻璃
  • 7.3 湿法刻蚀扩散层
  • 7.3.1 湿法刻蚀扩散层原理
  • 7.3.2 硅片漂浮方式湿法刻蚀
  • 7.3.3 滚轮携液方式的湿法刻蚀
  • 7.4 硅片周边表面刻蚀后的质量检查
  • 参考文献
  • 第8章 减反射膜/钝化膜制备与激光消融开孔
  • 8.1 减反射膜的减反射原理
  • 8.2 氮化硅减反射薄膜
  • 8.2.1 氮化硅减反射薄膜沉积方法
  • 8.2.2 氮化硅膜的热处理
  • 8.2.3 双层减反射膜
  • 8.3 太阳电池的表面钝化技术
  • 8.4 Al2O3减反射/钝化膜
  • 8.5 激光消融开孔
  • 参考文献
  • 第9章 电极的丝网印刷、烧结和载流子注入退火
  • 9.1 电极的丝网印刷
  • 9.1.1 丝网印刷金属浆料的作用
  • 9.1.2 丝网印刷用材料、工具和设备
  • 9.1.3 电极的丝网印刷工艺
  • 9.1.4 金属栅线电极的高宽比及其测试方法
  • 9.1.5 PERC太阳电池的电极设计
  • 9.1.6 多主栅(MBB)太阳电池的主栅电极设计及其银浆用量
  • 9.1.7 无网结网版丝印技术
  • 9.2 电极浆料烧结
  • 9.2.1 电极浆料烧结机理
  • 9.2.2 电极浆料烧结设备及工艺
  • 9.2.3 电极浆料烧结质量要求
  • 9.3 恢复太阳电池效率的载流子注入退火
  • 9.4 太阳电池质量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10章 高转换效率晶体硅太阳电池
  • 10.1 硅基异质结(SHJ)太阳电池
  • 10.2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
  • 10.3 浅结密栅太阳电池
  • 10.4 钝化发射极和背接触(PERC)太阳电池
  • 10.5 PERL和PERT结构太阳电池
  • 10.6 黑硅太阳电池
  • 10.7 叉指式背接触(IBC)太阳电池
  • 10.8 薄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太阳电池
  • 10.9 金属穿孔卷绕(MWT)太阳电池
  • 10.10 双面太阳电池及组件
  • 10.10.1 PERC双面太阳电池及组件
  • 10.10.2 PERT双面太阳电池及组件
  • 参考文献
  • 第11章 太阳电池组件
  • 11.1 太阳电池的串联和并联
  • 11.2 太阳电池组件的结构
  • 11.3 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材料
  • 11.4 太阳电池组件的封装工艺
  • 11.5 太阳电池组件的电位诱发衰减(PID)效应
  • 11.6 半片太阳电池组件
  • 11.7 叠瓦太阳电池组件
  • 11.8 双面玻璃封装太阳电池组件
  • 11.9 金属背板太阳电池组件
  • 11.10 特种太阳电池组件
  • 11.11 太阳电池组件的性能测试
  • 参考文献
  • 第12章 太阳电池及其组件的测试
  • 12.1 太阳辐射的基本特性
  • 12.2 太阳模拟器
  • 12.3 太阳电池测试
  • 12.3.1 光电性能测试
  • 12.3.2 其他性能测试
  • 12.4 太阳电池组件测试
  • 12.4.1 太阳电池组件的光电性能测试
  • 12.4.2 太阳电池组件的设计鉴定和定型
  • 12.4.3 太阳电池组件的安全鉴定
  • 12.4.4 太阳电池组件的其他试验
  • 12.4.5 太阳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测试
  • 12.5 太阳电池组件的室外测试
  • 12.6 太阳电池和组件的诊断测试
  • 12.6.1 电致发光(EL)测试
  • 12.6.2 光诱导电流(LBIC)测试
  • 12.6.3 其他诊断测试方法
  • 12.6.4 诊断测试性能分析举例
  • 12.7 太阳电池和组件的认证
  • 附录A 太阳电池的光致衰减现象及桶理论
  • 附录B 双面太阳电池/组件的光电性能测试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