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类型
6.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42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电影具备城市性,体现城市与电影互动关系。
内容简介
电影其实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即从其城市母体因袭的城市禀赋、城市韵味、城市属性、城市文化痕迹等多样化特征。这一属性既表现为电影与城市的亲密关系,又表现为“城影互动”现象。它主要建基于四个维度。从电影历史来看,电影向城而生,据城而长,因城而变,城市空间形构了电影历史。从电影作品来看,电影影像中总有“显在”或者“隐在”的城市因素,城市因素存在和作用于电影作品。从电影文化来看,电影属于城市文化范畴,是一种市民文化,它尤其鲜明地体现了城市文化的现代性和公共性。从电影产业来看,城市构成其发展平台和市场,电影产业与城市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电影的“城市性”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城市与电影的互动性。在“城影互动”现象中,电影的“城市性”文化逻辑始终在场。城市孕育电影,电影反哺城市;城市生产电影,电影表现城市;城市滋养电影,电影涵养城市;城市消费电影,电影塑造城市。电影文化、电影产业处于城市而又围绕城市,城市综合环境催生电影文化产业并且促动电影文化产业。城市与电影在整个大的电影文化产业系统中互相滋养,互相传播,互相生产,互相消费,互相塑造。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 总序
- 序言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论
- 一 选题来源
- 二 研究基础
- 三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五 主要概念界定与说明
- 第一章 影向城生:电影的“城市性”
- 第一节 电影的“城市胎记”
- 第二节 电影的“城市性”理论
- 第三节 “城影互动”现象与电影的“城市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影因城变:城市境遇与电影命运
- 第一节 被遮蔽的哈尔滨:中国专业影院之诞生与早期电影文化格局
- 第二节 北京与《定军山》:城市文化地理与中国电影之诞生
- 第三节 长春与上海:电影摇篮与电影发祥地的地位沉浮
- 第四节 城市境遇与电影命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中城像:电影作品与银幕城市
- 第一节 电影作品的“城市光晕”
- 第二节 银幕城市修辞:电影作品中的城市“显在”
- 第三节 银幕空间美学:从现实城市到银幕城市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随影动:电影塑造城市
- 第一节 电影塑造城市的促动因素
- 第二节 电影塑造城市的三大路径
- 第三节 电影影响城市创意产业的机制与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影互动:电影文化产业的实践智慧
- 第一节 城影互动典范的产业启示
- 第二节 意义、现状与路径:电影文化遗产保护
- 第三节 双赢发展:城影互动之要旨
- 本章小结
- 结语与余论
- 一 城影互动现象的文化逻辑、产业意义及其关系
- 二 城影互动现象研究面临的新情况
- 三 城影互动现象研究的拓展领域
- 附录一 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FIAF)会员单位名称及所在城市
- 附录二 中国现有主要电影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统计表
- 附录三 哈尔滨现存60年以上历史老电影院建筑统计表
- 附录四 上海现存60年以上历史老电影院建筑统计表
- 附录五 广州现存60年以上历史老电影院建筑统计表
- 附录六 中国大陆主要影视拍摄及娱乐基地统计表(一)
- 附录七 中国大陆主要影视拍摄及娱乐基地统计表(二)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