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册在手,洞悉公司资本制度。

内容简介

公司资本制度一直受到理论研究的关注。但是,现有文献对我国资本制度的实践情况尚缺少比较全面客观的“画像”,对我国资本制度的历史演进和观念基础也未进行系统的批判研究。

本书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公司资本制度进行全面检讨:通过大量实例分析,评估现行规则的实际效果,讨论实践中的创新和探索,揭示现行法律规范的系统性问题。作者基于利益冲突视角,尝试提出一个分析公司资本制度的基本框架。通过对法律实践和理论观念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出改进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设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凡例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本与资本制度
  • 1.资本的含义
  • 1.1 资本与公司资本
  • 1.2 注册资本:登记的出资承诺
  • 1.3 实收资本或股本:会计确认的资本
  • 2.资本的功能
  • 2.1 一种筹资渠道
  • 2.2 吸收经营损失
  • 2.3 调和利益冲突
  • 3.资本制度的演进
  • 3.1 古代的“本”与“利”
  • 3.2 十七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
  • 3.3 十九世纪美、英、德资本制度
  • 3.4 二十世纪中国资本制度的激变
  • 第二部分 资本形成(股东资产投入公司)
  • 4.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 4.1 认缴制的注册资本及其会计确认
  • 4.2 资本认缴制的实际效果
  • 4.3 资本认缴制与债权人保护
  • 4.4 资本认缴制与筹资灵活性
  • 5.出资类型管制
  • 5.1 出资类型管制的理由
  • 5.2 类型管制的扩张
  • 5.3 变通、迂回和规避
  • 6.出资真伪审查
  • 6.1 出资审验
  • 6.2 顾雏军虚报注册资本案
  • 6.3 安邦集团循环注资案
  • 7.股份基本规范
  • 7.1 股份的形式
  • 7.2 股份的每股面值(或每股金额)
  • 7.3 股份的类别
  • 8.股东的出资义务
  • 8.1 出资义务能否减免或延后
  • 8.2 出资义务应否强制提前履行
  • 8.3 违反出资义务的责任
  • 第三部分 资本报偿(公司资产流向股东)
  • 9.规制资本报偿的两种方法
  • 9.1 资产负债表检测法(资本维持规范)
  • 9.2 实际偿付能力检测法
  • 9.3 两种检测法的差异与兼容
  • 9.4 我国资本报偿规范的特点
  • 10.抽逃出资规则
  • 10.1 抽逃出资的语义变迁
  • 10.2 抽逃出资的认定标准
  • 10.3 “侵蚀股本”:更好的认定标准?
  • 10.4 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及其实际功用
  • 10.5 抽逃出资规则的未来
  • 11.利润分配规则
  • 11.1 利润分配的基础和条件
  • 11.2 利润分配规则的实施效果
  • 11.3 分配规则与公司实际偿付能力
  • 12.减少注册资本规则
  • 12.1 目的各异的减资
  • 12.2 支付型和非支付型减资
  • 12.3 同比例的和不同比例的减资
  • 12.4 债权人保护机制
  • 12.5 减资规则的未来
  • 13.股份回购规则
  • 13.1 《公司法》规则的演变
  • 13.2 债权人保护的现有措施
  • 14.改进资本报偿规范
  • 14.1 现行规范的系统性缺陷
  • 14.2 选择结合模式的理由
  • 14.3 结合模式的基本构造
  •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5.主要发现
  • 15.1 资本含义与分析框架
  • 15.2 资本形成规范
  • 15.3 资本报偿规范
  • 16.观念更新与制度改进
  • 16.1 反思成见,更新观念
  • 16.2 改进资本形成规范
  • 16.3 改进资本报偿规范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