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28千字
字数
2020-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巫鸿古代美术研究文稿编年收录,本辑为1999年至2019年共44篇论文与讲稿。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含以下三本。
《无形之神》为“巫鸿美术史文集”的第四卷,本卷收录作者1999—2003年的15篇论文与讲稿,从战国时代的城市形制到明清皇城的钟鼓楼,从敦煌石窟到《女史箴图》,探究艺术品的物质性与历史性,领略中国古代美术的“无形之神”。
《残碑何在》本卷收录作者2005—2011年的14篇论文与讲稿,从时间性、空间性和物质性等多个角度探讨古代视觉文化中“复古”“废墟”观念的体现、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生器”与“明器”的理论和实践等,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兼具学术思辨和可读性。
《比较场所》收录作者2012至2019年的15篇论文和讲稿,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绘画,六朝艺术,美术史方法论等方面,以独特的“细读”方式深入分析了宝山辽墓、马王堆汉墓、中山王厝墓等古代墓葬中隐藏的细节,找寻礼器的意义,追溯山水画的起源,提取出了大量被忽略的信息。
目录
- 无形之神
- 版权信息
- 43 汉代道教美术试探
- 一、方仙道之流行和对神仙信仰象征符号的创造
- 二、西王母图像的发展与群众性宗教组织活动
- 三、道教信仰和对“主神”与“群神”的图像表现
- 四、“求仙”的考古美术证据
- 44 战国时代的美术和建筑
- “现世”的美术和建筑
- 建筑:城市与宫殿
- 美术品:器物、装饰、绘画和雕塑
- 墓葬美术和建筑
- 建筑:墓葬和墓园
- 美术:墓葬陈设
- 45 汉画读法
- 46 《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前言
- 47 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道”美术传统的重构
- 画像崖墓和石棺
- 钱树和三段式神仙镜
- 神像
- 结论
- 48 战国城市研究中的方法问题
- 49 敦煌323窟与道宣
- 50 “华化”与“复古”——房形椁的启示
- 一
- 二
- 三
- 51 无形之神——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中的“位”与对老子的非偶像表现
- 52 《礼仪中的美术》序
- 53 何为敦煌艺术
- 54 说“拓片”:一种图像再现方式的物质性和历史性
- 两种拓片:碑和帖
- 拓片的属性
- 碑帖鉴定
- 55 时间的纪念碑:巨型计时器、鼓楼和自鸣钟楼
- 传统中国的计时与报时
- 北京的钟鼓楼
- 尾声:西式钟楼
- 56 重访《女史箴图》:图像、叙事、风格、时代
- 图像志、图像学(Iconography, iconology)
- 风格、手法(Style, technique)
- 年代
- 57 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三种典型中国艺术传统
-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
- 残碑何在
- 版权信息
- 58 玉骨冰心
- 一、中国艺术中“仙山”的开创
- 二、仙山绘画及其发展
- 三、仙山在中国绘画中的“个性化”
- 四、黄山摄影
- 59 说“俑”
- 一、代替品(Substitution)
- 二、角色(Role)
- 三、场面(Tableaux)
- 四、框定(Framing)
- 五、象征性材料(Material Symbolism)
- 六、体与面(Body and Face)
- 七、个案研究:秦始皇陵陶俑
- 60 动物、祖先和人:再思早期中国艺术中的意义
- 一、阐释的条件
- 二、“古人之象”
- 三、从“物”到征兆
- (1)“物”作为特定动物牺牲
- (2)“物”作为神的助手和信使
- (3)“物”作为朝代、地区和方国的象征
- (4)“物”作为图像
- 四、从祖先到人
- 61 明器的理论和实践
- 62 镜与枕:主体与客体之间
- 63 东亚墓葬艺术反思
- 引言
- 一、空间性
- 象征性环境
- 为灵魂设位
- 二、物质性
- 明(冥)器
- 材质、尺寸和媒材
- 三、时间性
- 宇宙时间、个人历史、“生器”
- 时空之旅
- 结论
- 64 墓中的“活者”: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
- 灵座
- 死后画像
- 65 “生器”的概念与实践
- 一
- 二
- 三
- 66 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复古”模式
- 一、“复古”的源起
- 二、再造“古人之象”
- 三、复古的语境
- 四、对往昔的“历史化”
- 五、“意图”的模式
- 六、尾声:复古和历史叙事
- 67 石涛和中国古代的“废墟”观念
- 丘:荒芜之墩
- 墟:虚空之境
- 枯树:活者的废墟
- 奇迹:作为奇异现象的废墟
- 68 1644:残碑何在?
- 69 引魂灵璧
- 70 北齐艺术之再思
- 一、京畿地区的佛教窟龛
- 二、北齐墓葬美术的标准化与多样性
- 三、粟特移民墓葬的画像石
- 附录:相关考古发现和图像材料
- 一、北朝石葬具
- 二、西魏壁画墓
- 三、东魏壁画墓
- 四、北齐壁画墓
- 五、北周壁画墓
- 71 关于“不可移动文物”
-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
- 比较场所
- 版权信息
- 72 比较场所:纪念碑性、废墟、时间性
- 历史内部的比较
- 历史之间的比较
- 对比较架构的反思
- 73 汉代石棺:外观、深度与原境
- 肉体与灵魂,表面与纵深
- 汉代石棺的知觉性/概念性模式
- 绘画作品
- 图标(icons)
- 通道(passages)
- 死后之境
- 中国汉代石棺的原境
- 结论
- 74 宝山辽墓的释读和启示
- 墓葬
- 图像程序
- 画者、手笔、情思
- 结语
- 75 超细读:马王堆1号汉墓中的龙、璧图像
- 76 礼器的艺术:话语与实践
- 东周礼器话语
- 礼器的时代
- 尾声:礼器的遗赠
- 77 无形的微型:中国艺术和建筑中对灵魂的界框
- 微型化的通道
- 魂瓶所映射的微型宇宙
- 作为微型建筑的墓葬
- 78 墓葬考古与绘画史研究
- 引言
- 作为随葬品下葬的真实书画作品
- 特制的丧葬绘画
- 墓葬中模仿现实绘画的画面
- 手卷
- 屏风
- 画幛
- 挂轴
- 79 中国墓葬和绘画中的“画中画”
- 引言
- 初唐:“画中画”在墓葬壁画中的出现
- 盛唐:墓葬中“画中画”的流行和多样化
- 五代:墓葬中“画中画”的持续发展
- 五代:墓葬和绘画中“画中画”的关系
- 80 “黑画”小史:中国绘画中的一个反传统
- “笔”与“墨”:协作与张力
- 非正统水墨画家的遗产
- 现代中国艺术中的“黑画”
- 返回当代“墨象”
- 81 墓葬中的通道:对“不可视性”的阅读
- 东周晚期:墓葬中的门与窗
- 璧:开合的通道
- 阅读中国墓葬中的不可视性
- 82 实践与话语:中山王墓中器物的安置与象征意义
- 墓葬
- 祭器
- 敬祖器物
- 墓祭用器
- 儿子的供奉
- 器皿和家具
- 明器
- 实践与话语
- 83 死亡之为纽带:佛教礼拜与祖先尊崇
- 84 六朝时代的艺术与视觉文化
- 丧葬艺术
- 宗教艺术
- 绘画与书法
- 85 画屏的世界
- 屏、建筑空间、身体
- 屏上之画
- 画中之屏
- 86 全球视野中的美术史研究:变动的格局与未来的展望
- 本卷所收论文出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