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你揭示风云气象卫星的“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天气预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为天气预报提供初始的观测数据,是气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共5章。第1章介绍了人类气象观测的发展历程,气象卫星的探测原理及技术特点;第2章阐述气象遥感的原理,气象卫星的观测数据及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第3章介绍气象卫星组成、研制、运输、发射和在轨运行全过程;第4章讲述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第5章描绘象卫星未来观测需求和发展前景。

全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性讲述了气象卫星相关科普知识,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适合对气象和航天感兴趣的中学生、大学生和大众读者阅读,有益于视野开阔、知识面扩展及科学兴趣培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专家委员会
  • 本书编写组
  • 丛书序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第1章 什么是气象卫星
  • 1.1 人类观测天气的方法
  • 1.1.1 用眼睛看天气
  • 1.1.2 用仪器测量天气
  • 1.1.3 飞到天空看天气
  • 1.1.4 从大气层外看天气
  • 1.1.5 天地一体观天气
  • 1.2 太空中的天气瞭望者
  • 1.2.1 气象卫星分类
  • 1.2.2 气象卫星的特点
  • 第2章 气象卫星如何观测
  • 2.1 气象卫星探测原理及要素
  • 2.1.1 遥感和辐射的基本概念
  • 2.1.2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
  • 2.1.3 地球大气及其辐射特性
  • 2.2 卫星云图对天气预报有什么帮助
  • 2.2.1 天气预报需要哪些工作
  • 2.2.2 气象卫星看到的云
  • 2.2.3 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
  • 2.3 气象卫星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 2.3.1 数值天气预报基本原理
  • 2.3.2 气象卫星观测资料数值预报“同化”
  • 2.4 气象卫星在气候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
  • 2.4.1 大气温湿度监测
  • 2.4.2 海面风场监测
  • 2.4.3 冰雪监测
  • 2.4.4 大气成分监测
  • 2.4.5 季风监测
  • 2.4.6 陆表温度监测
  • 2.4.7 植被监测
  • 2.5 气象卫星在气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2.5.1 台风监测
  • 2.5.2 闪电监测
  • 2.5.3 土壤湿度和干旱监测
  • 2.5.4 洪涝监测
  • 2.5.5 火情监测
  • 2.5.6 沙尘天气监测
  • 2.5.7 大雾监测
  • 2.6 气象卫星在空间天气监测中的应用
  • 2.6.1 什么是空间天气
  • 2.6.2 空间天气扰动源头
  • 2.6.3 空间天气预报
  • 2.6.4 气象卫星的空间天气监测
  • 第3章 气象卫星的奥秘
  • 3.1 气象卫星的组成
  • 3.1.1 有效载荷—“千里眼,观风云”
  • 3.1.2 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主结构,担重任”
  • 3.1.3 热控分系统—“知冷暖,控温度”
  • 3.1.4 能源分系统—“追太阳,供电力”
  • 3.1.5 姿轨控分系统—“知方位、调姿轨”
  • 3.1.6 图像定位与配准分系统—“防抖台,定毫厘”
  • 3.1.7 测控与综合电子分系统—“大管家,联天地”
  • 3.1.8 数据传输分系统—“通信站,传信息”
  • 3.2 气象卫星的研制
  • 3.2.1 卫星的设计
  • 3.2.2 探秘气象卫星制造过程
  • 3.2.3 气象卫星的全方位“体检与试验”
  • 3.3 气象卫星的发射
  • 3.3.1 卫星出厂运输
  • 3.3.2 发射场的工作
  • 3.3.3 气象卫星发射
  • 3.3.4 卫星在轨运行
  • 3.3.5 气象卫星退役
  • 第4章 气象卫星的“前世今生”
  • 4.1 国外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
  • 4.1.1 美国气象卫星发展
  • 4.1.2 欧盟气象卫星发展
  • 4.2 国内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
  • 4.2.1 第一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 4.2.2 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 4.2.3 第二代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 4.2.4 第二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 4.3 气象卫星发挥的效益
  • 4.3.1 国之重器支撑国家战略
  • 4.3.2 知冷知热服务国计民生
  • 4.3.3 “一带一路”彰显大国担当
  • 4.3.4 观云测雨保障重大活动
  • 4.3.5 自力更生牵引基础工业
  • 第5章 气象卫星的未来
  • 5.1 未来气象观测需求
  • 5.1.1 未来天气预报发展需求
  • 5.1.2 气候系统监测和预测需求
  • 5.1.3 大气成分和空气质量观测
  • 5.2 气象卫星技术发展方向
  • 5.2.1 综合观测能力提升
  • 5.2.2 气象观测卫星体系化发展
  • 5.2.3 智慧协同观测
  • 5.2.4 自主灵活的智能化服务
  • 5.3 我国气象卫星展望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另一张中国名片

    天上的气象卫星宛如地球家园守望者,全天不间断监测天气和环境变化,在防灾减灾、重大气象服务保障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这本《星耀中国:我们的风云气象卫星》系统性的讲述了气象卫星的相关科普知识,追溯了我国科研工作者依靠自身力量,成功研制出 “大国重器” 风云气象卫星的奋斗历程。中国自力更生研制气象卫星的道路极不平凡,在当时基础工业薄弱、航天人才紧缺、国外技术重重封锁的情况下,锐意进取的气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硬是凭着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拼搏精神,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几代人的接续努力奋斗,终于使气象卫星成为保障国计民生的 “千里眼”,这点真的值得我们尊重。风云气象卫星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随着 “风云家族” 发展壮大,卫星应用效益进一步充分发挥,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也是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到今天,作为知冷知热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创新星、联合协同的合作星和服务全球的中国星,“大国重器” 风云气象卫星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目前,有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及 2700 多家国内用户接收利用风云气象卫星传输的数据资料。书中为我们介绍了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的 “两代四型” 共 19 颗气象卫星,有 8 颗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组成了中国气象卫星业务天基监测系统,实现了组网观测业务化。历经多年的创新与打拼,风云气象卫星以先进的技术水平、高质量的遥感数据服务,与美国、欧盟的气象卫星一起,已成为全球对地观测卫星业务监测网的主力军。全书共分五章,我个人比较喜欢前两章的内容。第一章 “什么是气象卫星”,讲解了人类观测天气的方法,介绍了当今时代用先进科技手段观测复杂天象的情况。第二章 “气象卫星探测原理及要素”,讲述了气象卫星在气候监测、预测、生态环境、灾情监测、空间天气监测中的具体运用。至于后面三章内容就稍嫌深奥,不然就是有点偏向歌功颂德的套路,这部分可以加快速度翻过。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三句话读后感

      1、航天卫星领域的持续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最佳案例之一,一代代科研人员根据中长期规划路线图,一茬接着一茬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守护了壮美山河,守护了亿万家庭。2、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盯紧世界最尖端最前沿的气象卫星发展动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卫星发展之路,造福国民,造福世界人民。3、我们不仅要成为技术的追赶者,还要成为技术的开拓者,这就需要多学科协同,并打牢基础研究的地基,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应用和嵌入到新的功能模块中,使航天设备的耐用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测更加精准高效,为各行各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情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