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类学家项飙的成名作,一部跨越20年的真实“北漂”史,每个个体的声音都值得聆听。

内容简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0年间,一群温州农民在北京天安门以南5公里的南苑地区汇聚形成“浙江村”,其经济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特殊面貌、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演变,成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体制形成、权利与政策变动的鲜活样本。

作者借同乡之便,于90年代中期6年时间里对“浙江村”进行实地调查,深入“浙江村人”的日常生活,细致呈现了“浙江村”这一流动群体的落地、发展和变化中的诸多细节。对于“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浙江村人”作为“外来人口”在北京的生活、生产经营、乡情民愿等等,加以极近距离的记录和分析。

本书于首版20年后修订再版,除对前版内容进行补充修订定外,于序言部分特别加入了“浙江村”和中国社会自2000年以来的变化,对“正规化”及“分割-提取”模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为便于历史比照,增绘了2017年“浙江村”疏解前分布示意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插图目录
  • 序一 (修订版序)让他们看到饱满的自己
  • 序二 正规化的纠结:北京“浙江村”和中国社会二十年来的变化
  • 序三 2005年英译版序言(节选)
  • 第一章 引论:从日常行为的角度
  •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 “奇怪”的社区
  • 现代和传统
  • 总体和具体
  • 第二章 走进“浙江村”
  • 创造中的社区
  • 在互动中认识对方
  • “温州的大学生”
  • 本书的写法
  • 第三章 周家一日
  • 看图说话:区位与扩张
  • 两拨人
  • 各人的年谱
  • 住房、设备和投资
  • 一天的生活
  • 一天中的来客
  • 两年以后
  • 小姊夫家
  • 第四章 1984:来到北京
  • 史前史
  • 哥伦布的故事
  • 来到北京
  • 松紧两条链
  • 一起干
  • 摆地摊—游击战
  • 第五章 1986—1988:站稳脚跟
  • 登堂入室
  • 进攻
  • 联手:出租和引厂进店之争
  • 执照
  • 发明代销
  • “无本生意”
  • 能人、自己人和永嘉人
  • “不宜久留”
  •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 皮夹克热
  • 定销
  • 边贸
  • 老外进村和发包
  • 批发点
  • 打通:“全国性流动经营网络”的形成
  • 为什么扩散
  • 布料市场
  • 辅料市场
  • 劳务市场
  • 资金市场
  • “家”还是“家乡”?
  • 改造家族
  • 生活体系
  • 居住格局
  • 纠纷的解决
  • “打天下”
  • 房东和房客
  • 逃跑
  • 第七章 1992—1995:乱里挣钱
  • 进入大商场:关系的艺术
  • 大转包
  • 小转租
  • 营业员
  • “京温”故事
  • 市场热和摊位热
  • 新招数
  • 办手续
  • 保护人
  • 生意圈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
  • 大院
  • 多人合作和多向投资
  • 乱极了
  • 自卫组织和公安系统
  • 帮派的形成
  • 帮派组织
  • 帮派和大人物
  • 联络处和联防队
  • 第八章 1995:波折和回潮
  • 建立爱心小组
  • “搭架子”和合同策略
  • 对弈策略的挫折
  • 刘家大院
  • 风波乍起
  • 突然的变化
  • 自拆阶段
  • 强行拆除
  • 3个月以后……
  • 大院卷土重来
  • 新热点
  • 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 分离和重叠
  • 大小相配——社区的基本格局
  • “锁住”
  • 亲友锁客户
  • 关系丛
  • 关系中人
  • 比较:开放下的聚合
  • 第十章 未来:新社会空间
  • 新空间
  • “套”
  • 跨越边界的社区
  • 后记:理解的知识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出租柜台的手续
  • 附件2 劳务聘用合同
  • 附件3 劳务委托书
  • 附件4 NCQF大院房屋租赁协议书
  • 附件5 通告
  • 附件6 关于在京温服装市场内共建爱心活动并敦请市场治安小组改善工作作风的建议
  • 附件7 联营合同书
  • 附件8 JO大院住房计划生育实施细则
  • 附件9 JO大院住房责任书
  • 附件10 JO大院通告
  • 附件11 汪饶风的检讨
  • 附件12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丰台大红门地区的通告
  • 致谢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9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现代社会学调查报告范本

    作者项飙因此书而红,在英语一般的情况下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奖学金,现在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本书也成为社会学经典(虽然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还是有差异的),作者因为是温州人,有机缘用几年时间记录了北京 “浙江村” 的兴衰,也记录了那个 “沸腾的年代” 非常细致详尽,比《工业霸主》《何日请长缨》更好的反映那个时代,具体内容推荐阅读,几点感触。在和平年代想阶层跃升,经商比科举熬资历的路更宽泛,当年北京本地人在体制内一个月拿的薪水不如浙江人一天赚的(平时一顿饭钱),这方面南北方,内地和沿海意识上差异太大,广东,江苏和浙江高考竞争也激烈,但并不是都挤独木桥。印象深刻的是浙江村后期形成的社会组织形态,联想到分布全球的唐人街,意大利的黑手党,都属于外来人不被主流社会接纳不得已形成的社群,可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在任何国家地区,如果当地政府弱时,允许社群自治,当政权稳固后都不会让这种社群存在,莫斯科也好,东南亚和南亚的排华都是如此。不要迷信和相信原有族群的团结,本书很好的展示了浙江村内部的各种争斗矛盾,提醒我们如果移居他乡,就要下决心远离老乡,无论是婚嫁还是合作都要融入本地社群,现在 “浙江村” 已经彻底消失,大红门现在是当地村委主持的著名食品蔬菜批发市场,“强龙难压地头蛇”,出海企业也应引以为戒,欧美企业在中国能成功的都是本地人管理团队,日韩等经营不好的都是坚持外籍小圈子,中资企业无论是去东南亚还是印度或非洲要想成功,融入本地人脉和文化是关键,传统温州人和福清人在欧美的小圈子也在衰落,他们的后代因教育原因,也离开了古老的唐人街,融入了当地人的社会。

      3
      1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中国发展札记

      这本书是项飚博士大学期间一项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记录了位于北京的一个外地人聚居谋生,并在服装行业产生国际商业影响力的故事。浙江村的产生与改革开放其实并无因果关系,只是勤劳的温州人民外出谋生的一个小插曲,但浙江村在北京的发展壮大,一步一步融入国有经济的过程却是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密切相关的。读完此书第一感叹勤劳的中国人民总是能找到谋生的方法,其二是中国的相亲邻里关系的存在是社会生活的基石,就算在再现代的大都市里,关系话题也被用各种形式演绎着,这不是优势或者缺点,但是需要被我们正视,这些古老的关系会被现代版本的关系替代,但是这些关系学却是西方社会很少存在的,不应该用简单的人情世故或者劣根性来概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值得一读的人类学调查

        人类学家项飙的这部 33 万字的人类学调查报告,一改我对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枯燥的认知。当时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项飙老师在丰台 “浙江村” 深入调查了 6 年,理论结合实际,内容实在是扎实。这不是去社区发几份问卷调查就能得到的,不是长期相伴,以及深入调查对象的生活,不可能获得如此细致以及 “隐秘” 的事实。书中案例、出场人物以及涉及到的理论极为繁杂,如果是我,很难想象如何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但本书从目录阶段就已经将整个研究脉络阐述得十分清晰。虽然我花了近 12 个小时才看完,但绝不是因为枯燥,是因为生动。有些案例或者有些 “经济账”,让我忍不住停下来自己拿笔来计算。温州人能够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这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同样具有参考意义。建议阅读本书前先把序言和目录看完。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8条书评

        出版方

        三联·生活书店

        2013年7月,由三联书店主管主办的全资独立出版社生活书店正式恢复运营。作为中国出版界的“老字号”,1932年7月,生活书店在上海诞生。1948年10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生活书店和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尽管经历了六十五年之久的“停顿”,但在众多读者和作者心中,生活书店仍然是极具号召力的品牌。七年来,生活书店推出了众多高品质图书,如《孩子:挑战》《恰如其分的自尊》《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谢觉哉家书》《西行三万里》《直面大转型时代》《行走的人生》等,丛书有“知心书”“知育书”“知味书”“作家与故乡”“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独立日”等。拥有包括谢觉哉、吴敬琏、马识途、费孝通、王蒙、冯骥才、邵燕祥、毕淑敏、铁凝、刘梦溪等实力强劲的作者群。 目前公司出版范围为人文社科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大众文化读物、实用生活类图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