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81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变态心理学》结合最新研究,为国内首本以DSM-5为主线编写。
内容简介
《变态心理学》一书归纳了以往变态心理学的精华,在参阅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临床医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共同编写而成。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了最新版本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在DSM-5中,既取消了一些诊断名称,调整了一些诊断归类,也增加了一些新的诊断类别。另外,新的版本还对一些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有鉴于此,《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些诊断类别和诊断标准就有必要进行修改,以反映变态心理学领域最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所以,DSM-5的诊断分类和诊断标准贯穿修订版全书,是国内第一本以DSM-5诊断类别为主线而编写的《变态心理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论
- 第一节 变态心理的界定
- 一、变态心理的概念
- 二、心理异常的表现和类别
- 三、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与原则
-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
- 一、异常心理学的过去
- 二、异常心理学的现在
-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
- 一、观察法
- 二、调查法
- 三、个案研究与抽样研究
- 四、相关研究法
- 五、实验法
- 第二章 心理活动异常的表现
- 第一节 正常心理活动
- 一、心理过程
- 二、心理状态
- 三、心理特征
- 第二节 心理异常表现
- 一、感知觉障碍
- 二、思维障碍
- 三、注意障碍
- 四、记忆障碍
- 五、智力障碍
- 六、定向障碍
- 七、心境障碍
- 八、意志障碍
-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 十、意识障碍
- 十一、自知力
- 第三节 特殊的心理异常综合征
- 一、幻觉-妄想综合征
- 二、精神自动症综合征
- 三、类妄想性幻想综合征
- 四、疑病综合征
- 五、Cotard综合征
- 六、遗忘综合征
- 七、紧张症性综合征
- 八、情感综合征
- 九、强迫状态
- 十、病理性嫉妒综合征
- 十一、替身综合征
- 第三章 异常心理的解释模式
- 第一节 生物学模式
- 一、脑的解剖结构与心理异常
- 二、神经递质与心理异常
-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式
- 一、精神分析
- 二、阿德勒的社会兴趣学说
- 三、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 四、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 五、霍妮的神经症文化决定论
- 六、客体关系理论
- 第三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模式
- 一、人本主义理论
- 二、存在主义理论
- 第四节 行为主义模式
-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三、社会学习理论
- 第五节 认知模式
- 一、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 二、认知理论
- 第六节 家庭治疗模式
- 一、鲍文式家庭治疗
- 二、结构式家庭治疗
- 三、沟通与策略性家庭治疗
- 四、经验式家庭治疗
- 五、心理动力学家庭治疗
- 六、认知行为家庭治疗
- 七、建构主义家庭治疗
- 八、叙事治疗
- 第七节 后现代心理学模式
- 第四章 评估、诊断与治疗
- 第一节 心理评估
- 一、临床访谈
- 二、身体检查
- 三、行为评估
- 四、心理测量
- 第二节 临床诊断
- 一、诊断的目的
- 二、诊断步骤
- 三、诊断原则
- 四、精神障碍的分类体系
- 第三节 治疗策略
- 一、药物治疗
- 二、心理治疗
- 三、物理治疗
- 第五章 焦虑障碍
- 第一节 惊恐障碍
- 第二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 第三节 社交焦虑障碍
- 第四节 广场恐怖症
- 第五节 特定恐怖症
- 第六章 强迫及相关障碍
- 第一节 强迫障碍
- 第二节 躯体变形障碍
- 第三节 囤积障碍
- 第四节 其他强迫障碍
- 第七章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 第一节 躯体症状障碍
- 第二节 疾病焦虑障碍
- 第三节 转换障碍
- 第八章 分离障碍
- 第一节 分离性身份障碍
- 第二节 分离性遗忘症
- 第三节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 第四节 其 他
- 第九章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 第一节 反应性依恋障碍
-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第四节 适应障碍
- 第十章 人格障碍
- 第一节 A类人格障碍
-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
-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
- 第二节 B类人格障碍
-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二、边缘型人格障碍
- 三、表演型人格障碍
- 四、自恋型人格障碍
- 第三节 C类人格障碍
- 一、回避型人格障碍
- 二、依赖型人格障碍
- 三、强迫型人格障碍
- 第十一章 双相及相关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遗传学因素
- 二、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 三、神经影像变化
- 四、神经生化假说
- 五、心理社会因素
-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一、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
- 二、典型症状
- 三、双相及相关障碍的临床类型
- 第四节 诊断标准
- 一、双相Ⅰ型障碍的诊断标准
- 二、双相Ⅱ型障碍的诊断标准
- 三、环性情感性障碍
- 第五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 一、诊断要点
- 二、鉴别诊断
- 第六节 治疗与预防
- 一、全病程治疗原则
- 二、治疗方案
- 三、预后
- 第十二章 抑郁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
- 一、生物学因素
- 二、心理学因素
- 三、社会文化因素
-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一、抑郁心境
- 二、兴趣减退或消失
- 三、愉快感丧失
- 四、疲劳感
- 五、精神运动迟滞
- 六、食欲和体重改变
- 七、睡眠障碍
- 八、躯体不适
- 九、焦虑和激惹
- 十、负性认知
- 十一、自杀
- 第四节 诊断标准
- 一、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
- 二、重性抑郁障碍
- 三、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
- 四、经前期苦恼障碍
-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诊断要点
- 二、鉴别诊断
- 第六节 治疗和预后
- 一、抑郁障碍的治疗策略
- 二、治疗方法的选择
- 三、治疗技术的应用
- 四、预后
- 第十三章 自杀及干预
- 第一节 自杀的概念
- 一、自杀的定义
- 二、自杀的人口学资料
- 三、自杀的形式与类别
- 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分析
- 一、自杀的原因
- 二、自杀的危险因素
- 第三节 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 一、自杀的过程
- 二、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 三、自杀的预防
- 四、自杀的干预
- 第四节 特殊人群的自杀预防
- 一、精神障碍患者
- 二、大学生
- 三、其他高危人群
- 第十四章 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 第二节 妄想障碍
- 第三节 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 第四节 分裂情感性障碍
-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 第六节 感应性精神病
- 第十五章 摄食障碍和睡眠障碍
- 第一节 喂食及摄食障碍
- 一、概述
- 二、病因
- 三、神经性贪食症
- 四、神经性厌食症
- 第二节 睡眠-觉醒障碍
- 一、概述
- 二、失眠障碍
- 三、梦魇障碍
- 第十六章 性障碍
- 第一节 性功能障碍
- 一、概述
- 二、勃起障碍
- 三、早泄
- 四、女性性高潮障碍
- 五、生殖器-盆腔疼痛/插入障碍
- 第二节 性别苦恼
- 一、概述
- 二、原因
- 三、临床表现
- 四、诊断标准
-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 六、治疗
- 第三节 性偏好障碍
- 一、概述
- 二、露阴障碍
- 三、恋物障碍
- 第四节 性行为障碍
- 一、概述
- 二、性暴力
- 三、儿童性侵害
- 四、性亢进
- 第十七章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酒精相关障碍
- 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相关障碍
- 第四节 兴奋剂相关障碍
- 第十八章 成长与神经发育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智力发育障碍
- 第三节 自闭症谱系障碍
- 第四节 交流障碍
- 第五节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 第十九章 衰老与神经认知障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谵 妄
- 第三节 神经认知障碍
- 第四节 神经认知障碍的常见亚型
- 第二十章 相关法律与职业伦理问题
- 第一节 法律保障
- 一、精神卫生的立法
- 二、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
-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有关的司法体系
-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
- 二、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 三、其他相关法律问题
- 四、政府强制医疗和保安处分
- 第三节 治疗中的职业伦理和法律问题
- 一、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伦理准则
- 二、变态心理患者的权利保护
- 三、治疗中的伦理问题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