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来听一曲学术界的“山歌”。
内容简介
县乡政府是如何运作的?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如何在县域社会落地的?县级党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如何互动?县级党委政府如何调动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县域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权威?乡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工作?县域中的基层干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
本书深描中国政治的实际运行,对上述问题做了抽丝剥茧、入木三分的剖析,是一本展现县乡政治生态的写实白描书。
书中真实再现、集中探讨了县乡政治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经验,涉及中央与地方、顶层与一线、领导与干部、政治与治理、属事与属地、跨级与上级、监督与自主等基层治理的基本主题。
书中讲述了大量人们耳熟能详又耐人寻味的真实案例,揭示了县乡政治运作的深层逻辑和机理,抓住事物本质而又生动形象,尝试学理分析而又深入浅出,是“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的范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篇 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
- 条块关系:博弈与均衡
- 悖论现象:“条条专政”与“块块扩权”并存
- 以政治的名义:块块对条条资源的整合
- 常态治理中的条块博弈:达成两个均衡
- 条块天平的倾斜:块块对条条的整合能力增强
- 条块之变:从条块结合到条块合一
- 资源与考核:条块体制中的支配关系
- 工作落实中的部门与乡镇
- 部门对乡镇的资源支配
- 部门对乡镇的考核支配
- 部门对乡镇的支配类型及结果
- 县乡关系:从共谋到卸责
- 如何理解从共谋到卸责
- 共谋的制度情境
- 卸责的制度条件
- 县乡关系变化的深层结构
- 从“乡镇没有两个一把手”说起:县乡党政关系实践形态
- “乡镇没有两个一把手”
- 乡镇部门不健全不独立
- 乡镇党委书记的硬作风
- 县级党政关系
- 领导的权威如何树立:单位政治与一线政治
- 单位政治:谁有前途跟谁走
- 一线政治:谁有能力听谁的
- 上下关系的实践逻辑
- 片线结合:不变体制变机制
- “片线结合”的基本情况
- “片线结合”的必要性
- “片线结合”的机理
- “片线结合”的功能
- 体制的稳定性与机制的灵活性
- 河长制是个好东西
- 运动式治理的不足
- 运动式治理机制化
- 党政体制是基础
- 监督下乡:问责成为主要的激励方式
- 责任与监督
- 督查督事
- 督察督职
- 巡察督责
- 从“共谋”到“卸责”
- 第二篇 县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 基层工作与政治任务
- 为什么乡镇要重视所有部门的所有工作
- 考核分值设置:项目越少,越可凸显重点
- 纳入考核:每分必争
- 细化考核:不能应付
- 其他工作:未敢马虎
- 通报排名:技术施压
- 政治任务与过程管理
- 理解县域治理中的形式主义
- 治理事务:从政治任务少到政治任务多
- 治理方式: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
- 县域治理结构变革:政治任务与过程管理的分析框架
- 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约束
- 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地区差异
- 乡镇机制创新的四大基础
- 几个地区的案例
- 乡镇治理机制创新的逻辑
- 注意力内卷:基层“创新”泛滥的逻辑
- 为什么都在工作创新
- 综合考核中的加分项与扣分项
- 领导注意力的分配与竞争
- 领导注意力内卷
- 基层党建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 基层党建形式主义的表现
- 基层党委政府的大口径党建工作
- 组织部门的小口径党建工作
- 党建政治任务化+小口径党建=党建形式主义
- 加强党的领导 遏制村级贿选
- 党管选举是遏制村级贿选的关键
- 只抓选举程序的官僚主义
- 基层官僚主义是如何放任村级贿选的
- 谁选上都得听乡镇的
- 加强党对选举工作的领导
- 基层安全生产治理:管理比执法更重要
- 安全生产在管理不在执法
-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层情境
- 安全生产管理的辩证法
- 安全生产管理要害在细节
- 基层治理中的防“二次事件”
- 案例
- 差异
- 功用
- 逻辑
- 县级执法权怎么下沉
- 解决责权利不匹配问题
- 执法权下沉乡镇要解决的问题
- 变体制还是创机制?
- 如何做好非中心工作:以项目为抓手
- 公共政策分类
- 重要政策
- 一般政策
- 一般综合性政策的推动
- 一般综合性政策推动的逻辑
- 第三篇 县域治理的自主空间
- 基层治理要有自主空间
- 基层治理面对的情境
- 县一级的政策转化空间
- 乡镇一级的机制创新空间
- 村一级的村民自治空间
- 基层自主空间的辩证法
- 自主性激励:让基层干部把工作当事业
- 不再变通:只管落实,不管效果
- 自主性激励:基层干部之所求
- 自主性弱化:案例与原因
- 自主性缺乏:后果与改进
- 自主性差异:包干制与科层制
- 政策沟通与政策谈判空间
- 层层加码
- 政策沟通
- 谈判空间
- 形式主义
- 基本逻辑
- “领导出面”与“解放领导”
- 领导会在哪儿出面
- 作为特殊注意力分配的“领导出面”
- “领导出面”的逻辑
- 亟待“解放领导”
- 基层领导开展工作的支持结构
- 上级主要领导支持
- 单位内部班底建设
- 政治支持结构
- 迎检、暗访与加码
- 问题
- 迎检
- 暗访
- 加码
- “体现工作”:基层虚事实做的逻辑
- 为什么要虚事实做
- 如何“体现工作”
- 为什么要“体现工作”
- “体现工作”带来体制僵化
- 乡镇人事权的限度与突破:以普通干部选聘岗位为例
- 普通干部跨单位流动
- 人事建议权的限度
- 人事上的“八仙过海”
- 人事权的突破
- “县官”不如现管:多层级视频会成负担
- 会议为什么会越减越多
- 为什么要召开多层级视频会
- 下级为什么要召开同样的视频会
- “县官不如现管”的逻辑
- 第四篇 基层干部的激励与发展
- 综合考核变“全中心”工作考核:激励功能弱化
- 部门考核
- 综合考核
- 单项考核
- 观摩考核
- 忙闲不均:职级并行制度亟待健全
- 现状
- 原因
- 后果
- 对策
- 领导用人的艺术:隐性层级与曲线流动
- 主要领导怎么用好干部人事权
- 省厅处室间的隐性层级
- 内设机构与下属单位间的隐性层级
- “曲线流动”:领导如何制造和推动隐性流动
- 中层配备与事业编激励:让大多数人看到希望
- 中层干部的级别与配备
- 事业编激励的制度安排
- 年轻干部职场里那点事:“努力就有机会”
- 新条件下的新认识
- “努力就有机会”
- 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
- 年轻干部职场外那点事:拮据的经济与健康的社交
- 经济生活相对拮据
- 经济拮据的影响
- 社会交往较为健康
- 对知识学习近乎渴求
- 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与工作
- “我是谁?”
- 做了什么
- 该做什么
- 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成长
- 从管理好一个班级开始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伯乐提携,成为办公室副主任
- 如何在机关里出亮点
- 考核优秀是“跑出来的”
- 踏实做事是第一位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