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农民与中国改革的内在关系,直接地展现了当代农民在中国改革中的作用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农民与中国改革的几个基本关系,分为5编33篇,讨论国家如何处理农民问题。

本书将其主要归结为五种关系:农民与高层政治的关系、农民与基层政府的关系、农民与乡村民主的关系、农民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农民与地方官员的关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当前阶段,国家要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需要从这个层面做出具体而实在的努力,或者说是展开深刻有力的制度创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农民的终结与农民的开始
  • 1 新步履
  • 1.1 流动的羁绊
  • 一、“外出务工许可证”的产生
  • 二、农民在花钱买“流动”权
  • 三、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 四、改革旧的管理体制
  • 1.2 流动的动力
  • 一、发展型外出
  • 二、生活型外出
  • 三、特殊型外出
  • 四、外出者生活预期
  • 1.3 流动的机制
  • 一、初次流动的方式特征
  • 二、再流动的方式特征
  • 三、流动者的组织化需求
  • 1.4 流动与乡村经济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调查地社区特征
  • 三、流动基本态势
  • 四、农户收入决定因素与劳动力外出
  • 五、劳动力外出与农户经济行为
  • 六、主要启示及政策意义
  • 1.5 农民评点“民工潮”
  • 一、抽样方法和样本特征
  • 二、近两年农民外出的组织方式变化
  • 三、近两年农民外出的规模数量变化
  • 四、对城市生活和政府管理的感受评价
  • 1.6 流动的引导
  • 1.7 流动的社会支持
  • 1.8 迈开新步伐
  • 专栏文章一:民工学校
  • 2 新生存
  • 2.1 政策中的农民
  • 2.2 流动者的挑战
  • 一、半数以上的农民外出是为了抵抗生活水平下降
  • 二、流动原因中的非正常因素较多
  • 三、流动农民群体本身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
  • 四、政府的“有序化”努力绩效甚微
  • 五、农民流动有利于计划生育
  • 六、几点初步看法
  • 2.3 流动者的行为失范
  • 一、问题民工与民工犯罪率评估
  • 二、犯罪民工的实证分析
  • 2.4 流动中的“问题”人群
  • 一、城市社会秩序遇到的挑战
  • 二、民工犯罪的主要特点
  • 三、民工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
  • 2.5 流动者的别样生存
  • 一、民工对社会治安的影响
  • 二、民工在治安方面的受害表现
  • 2.6 政府的管理逻辑
  • 一、民工犯罪程度的评估
  • 二、管理部门:架构与行为
  • 2.7 探索管理变革
  • 2.8 打工子弟的课桌
  • 一、打工子弟学校发展迅速
  • 二、城市义务教育体制的问题
  • 三、打工子弟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
  • 四、政策建议
  • 2.9 边缘化基础教育
  • 一、学校概貌
  • 二、办学者群体
  • 三、流动家庭的教育决策
  • 四、流动儿童
  • 五、问题和建议
  • 结语:关注二代移民
  • 专栏文章二:超生者说
  • 超生的代价(一)
  • 超生的代价(二)
  • 超生的代价(三)
  • 3 新治道
  • 3.1 农民流动的体制环境
  • 一、就业限制问题
  • 二、身份(户籍)约束问题
  • 三、流动儿童教育问题
  • 四、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
  • 3.2 民工对政府的希望
  • 一、希望政府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 二、希望对外地人与本地人一视同仁
  • 三、希望放宽户口限制,允许农民自由进城,在有条件的地方完全可以取消户口的限制
  • 四、希望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 五、希望家乡发展得再快些
  • 3.3 农民流动与城市就业
  • 一、新阶段的基本表现
  • 二、新问题、新矛盾
  • 三、城乡就业竞争将加剧
  • 3.4 就业的城乡统筹
  • 一、外出就业的农村人口总量依然庞大
  • 二、城市的就业机会封闭趋于严格
  • 三、城市实施职业保留的双重后果
  • 四、促进城市就业应立足于城乡统筹
  • 3.5 是“劳动力”更是“公民”
  • 3.6 呼唤新治理
  • 一、关于秩序冲突的认识
  • 二、管理理念:思路的检讨
  • 三、关于治道变革的讨论
  • 3.7 政府管理的歧途
  • 一、农民流动的改革效应
  • 二、局部地区的管理行为
  • 三、全国范围的管理努力
  • 四、改进管理的几点意见
  • 专栏文章三:被收容者说
  • 我在收容站的日子
  • 4 新纪元
  • 4.1 新的政策起点
  • 4.2 新的社会需求
  • 4.3 就业新问题
  • 一、农民工自身因素
  • 二、企业因素
  • 三、政府因素
  • 结 语
  • 4.4 失业新特点
  • 一、失业新表现
  • 二、失业发生机制
  • 三、失业的社会影响
  • 结 语
  • 4.5 培训新困扰
  • 一、培训的农民工体验
  • 二、培训的政府运作
  • 三、培训的绩效管理
  • 讨 论
  • 4.6 纵观三十年
  • 4.7 组织新分化
  • 一、“政经分离”问题的发生背景
  • 二、北京市农村 “政经分离”的主要类型
  • 三、村级组织“政经分离”的动力机制
  • 四、如何看待“政经分离”
  • 专栏文章四:卖菜者说
  • 一、市场,“游击战”之花
  • 二、朋友,你从哪里来?
  • 三、“不回家的人”
  • 四、“雨天才是星期天”
  • 五、批发市场很无奈
  • 六、板车上的“摇篮”
  • 七、不想“超生”也烦忧
  • 八、关于农民进城的随想
  • 后记
  • 修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