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论证了观念和修辞的变化对现代世界实现经济繁荣的决定性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前13个章节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部分,为作者的观点搭设了一个立论的基础,特别指出,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不仅幅度惊人,而且在实践中各个阶层都享受到了更高的生活水平。此外,还对先前关于增长的各种理论做了一个高屋建瓴的综述。

接下来,从14节到38节,可被归为本书的第二部分,其间作者主要列举并评析了过去旨在解释西方崛起的种种理论,诸如新教伦理(韦伯)、资本积累理论(马克思)、制度理论(诺斯)等等。基本上每章评述一个理论,通常都会归结为“这些理论都不足以解释增长的幅度”,论理细致入微,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该书剩下的章节构成第三部分,作者在其间陈述了自己的论点。

现代化的经济离不开激励和生产,而这些因素就要求对商人、市场及创新意识的态度有所改观。按照作者的话说,西方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进步,“推手乃在于言辞,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市场、商业、企业家的态度、意见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社会经济的进步幅度。例如,当欧洲人对于商业的态度,从过去“涉足市场者十年内不许录用”的消极认识,转为“尊重商人”的积极认识后,其结果不仅促使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突飞猛进,而且人的权利、社会法治等意识也得到了良性培育。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其他
  • 繁荣来自观念和修辞的力量
  • 前言与致谢
  • 第一章 现代世界发源于经济浪潮但经济并非起因
  • 第二章 自由主义观念导致创新
  • 第三章 一种新修辞保护了新观念
  • 第四章 许多貌似有理的理论站不住脚
  • 第五章 正确的理论应赞美创新
  • 第六章 现代经济至少是16倍的增长
  • 第七章 扩大自我实现空间而增加非物质享受式幸福是关键
  • 第八章 穷人也是赢家
  • 第九章 功利主义支持“创造性毁灭”
  • 第十章 英国经济学家未意识到经济浪潮
  • 第十一章 数字会讲故事
  • 第十二章 英国(和欧洲)的领先只是一个插曲
  • 第十三章 后发国家可以跨越式发展
  • 第十四章 工业革命的浪潮不因节俭而起
  • 第十五章 资本决定论错了
  • 第十六章 贪婪或新教伦理的兴起并未发生
  • 第十七章 “无穷无尽”的积累非现代世界特有
  • 第十八章 原始积累或掠夺不是原因
  • 第十九章 晚近以前人力资本的积累也不是原因
  • 第二十章 交通或其他内部要素重组没有引发工业革命
  • 第二十一章 地理因素或自然因素也不是原因
  • 第二十二章 甚至煤炭也不是原因
  • 第二十三章 全球物价背景下对外贸易也并非致因
  • 第二十四章 贸易引擎论的逻辑很可疑
  • 第二十五章 对外贸易的动态效应也微不足道
  • 第二十六章 奴隶贸易与英帝国主义对欧洲的影响仍然较小
  • 第二十七章 无论是国内外的掠夺都不曾让普通欧洲人受惠
  • 第二十八章 纯粹增加流动性也不是原因
  • 第二十九章 掠夺剩余价值也不是原因
  • 第三十章 优生唯物主义没有效果
  • 第三十一章 新达尔文主义不能提供定量证明
  • 第三十二章 遗传论也站不住脚
  • 第三十三章 制度不仅是提供激励的约束
  • 第三十四章 所谓1689年形成的制度也无法解释工业革命的发生
  • 第三十五章 无论如何私有产权的彻底缺位与地点和历史无关
  • 第三十六章 对产权和激励的年代衡量有误
  • 第三十七章 常规的效用最大化理论不起作用
  • 第三十八章 原因也不是科学
  • 第三十九章 启蒙运动与企业家尊严和自由密不可分
  • 第四十章 原因并不是分配
  • 第四十一章 言辞才是关键
  • 第四十二章 普通人的尊严和自由是最重要的“外部性”
  • 第四十三章 这个模型可以被公式化
  • 第四十四章 反对企业家使穷人遭殃
  • 第四十五章 企业家时代证明了政治或环保悲观主义的失败
  • 第四十六章 谨慎却亲切的乐观主义
  • 附录1 参考书目
  • 附录2 人名表
  • 附录3 术语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