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较之道教研究相关著作,论述较全面,观点及方法亦较新颖。

内容简介

《道教新论》第一部分为道教通论,如道教概说,道教的性质,道、道家,道教、道教史,道门文字教、身体观等。第二部分为道法分说,对天师道、灵宝道、上清道、净明道、内丹丹法等均有说明。第三部分为道教文化研究,探悉道教与儒家经学、医学书法等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三教论衡”自序
  • 一 道教概说
  • (一) 不信鬼神
  • (二) 自求多福
  • (三) 各道其道
  • (四) 教中有教
  • (五) 不主老庄
  • (六) 以气言道
  • (七) 成就生命
  • (八) 道术之分
  • 二 道教的性质
  • 三 道·道家·道教·道教史
  • (一) 各道其道
  • (二) 道与道家
  • (三) 道术各异
  • (四) 正道邪道
  • (五) 渊源互殊
  • (六) 教中有教
  • (七) 道教新史
  • 四 道门文字教
  • (一) 自然创生的天书
  • (二) 虚无气化而成文
  • (三) 文字为文明之本
  • (四) 以文字掌握世界
  • (五) 道教信仰的核心
  • (六) 道门文字教
  • 五 道教的身体观
  • (一) 心体与形体
  • (二) 身体与天体
  • (三) 男体与女体
  • (四) 身体与国体
  • 六 早期天师道
  • (一) 道教研究的基本原则
  • (二) 《老子道经想尔》残卷
  • (三) 天师道对道教的批判
  • (四) 被扭曲的天师道面貌
  • (五) 历史的异化与还原
  • 七 《黄庭经》论
  • (一) 自力的宗教
  • (二) 普传的方法
  • (三) 内外的区分
  • (四) 内不可论外
  • (五) 内多上清法
  • (六) 各种黄庭学
  • (七) 《黄庭》的理论
  • (八) 理论的渊源
  • (九) 医道关系论
  • 八 内丹学的兴起
  • (一) 服食与服气:典范间的争衡
  • (二) 内气与定观:服气论的转向
  • (三) 虚心与存神:心性论的发展
  • (四) 胎息与内丹:内丹说的出现
  • (五) 还丹与火候:《参同契》的运用
  • (六) 交媾与结胎:内炼者的拟喻
  • 九 《阴符经》叙论
  • (一) 经系唐朝以前书考
  • (二) 今本与《周书阴符》之关系
  • (三) 论今传《阴符经》作者不可考
  • (四) 《阴符经》诸注本
  • 十 净明道的道法
  • (一)
  • (二)
  • (三)
  • (四)
  • 十一 陈师道:陈侯学诗如学道
  • (一) 学诗如学道
  • (二) 学诗如学仙
  • (三) 学诗如学佛
  • (四) 诗禅不合一
  • (五) 论者当知道
  • 附论
  • 十二 黄宗羲与道教
  • (一) 博学多艺的黄梨洲
  • (二) 梨洲与道教的关系
  • (三) 梨洲辨儒佛之界限
  • (四) 论晚明的博洽学风
  • (五) 好奇者辨佛老宗旨
  • 十三 道教影响下的儒家经学
  • 十四 道医论
  • (一) 中医传统的变迁
  • (二) 由巫医到巫与医
  • (三) 经脉理论的形成
  • (四) 道医传统的出现
  • (五) 道医流传与发展
  • (六) 道医儒医之纠葛
  • (七) 道林养性与儒门事亲
  • 十五 以人为药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十六 道教与书法
  • (一) 缺乏研究的论域
  • (二) 信仰文字的宗教
  • (三) 对于书写的讲究
  • (四) 关于书写的观念
  • (五) 渐行渐疏的关系
  • 十七 张三丰武学论考
  • (一) 依托张三丰的内家拳
  • (二) 依托张三丰的太极拳
  • (三) 依托张三丰的道派
  • (四) 纳入道教体系中的太极拳
  • (五) 拳道合一的张三丰武术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4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