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西汉灭亡启示录,争议改革家王莽登场!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这本书却因为晦涩难懂,而令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用大白话轻松解读《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本书是系列解读丛书的第四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公元前61年—公元前59年,共3年)
  • 中宗孝宣皇帝中
  • 神爵元年(庚申,公元前61年)
  • 神爵二年(辛酉,公元前60年)
  • 神爵三年(壬戌,公元前59年)
  •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公元前58年—公元前49年,共10年)
  • 中宗孝宣皇帝下
  • 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
  • 五凤元年(甲子,公元前57年)
  • 五凤二年(乙丑,公元前56年)
  • 五凤三年(丙寅,公元前55年)
  • 五凤四年(丁卯,公元前54年)
  • 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
  • 甘露三年(庚午,公元前51年)
  • 甘露四年(辛未,公元前50年)
  • 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
  •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公元前48年—公元前42年,共7年)
  • 孝元皇帝上
  • 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
  • 初元二年(甲戌,公元前47年)
  • 初元三年(乙亥,公元前46年)
  • 初元四年(丙子,公元前45年)
  • 初元五年(丁丑,公元前44年)
  • 永光元年(戊寅,公元前43年)
  • 永光二年(己卯,公元前42年)
  •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公元前41年—公元前33年,共9年)
  • 孝元皇帝下
  • 永光三年(庚辰,公元前41年)
  • 永光四年(辛巳,公元前40年)
  • 永光五年(壬午,公元前39年)
  • 建昭元年(癸未,公元前38年)
  • 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 建昭三年(乙酉,公元前36年)
  • 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35年)
  • 建昭五年(丁亥,公元前34年)
  • 竟宁元年(戊子,公元前33年)
  •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公元前32年—公元前23年,共10年)
  • 孝成皇帝上之上
  • 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 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 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
  • 建始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
  • 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28年)
  • 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
  • 河平三年(乙未,公元前26年)
  • 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
  • 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 阳朔二年(戊戌,公元前23年)
  •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公元前22年—公元前14年,共9年)
  • 孝成皇帝上之下
  • 阳朔三年(己亥,公元前22年)
  • 阳朔四年(庚子,公元前21年)
  • 鸿嘉元年(辛丑,公元前20年)
  • 鸿嘉二年(壬寅,公元前19年)
  • 鸿嘉三年(癸卯,公元前18年)
  • 鸿嘉四年(甲辰,公元前17年)
  • 永始元年(乙巳,公元前16年)
  • 永始二年(丙午,公元前15年)
  • 永始三年(丁未,公元前14年)
  •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公元前13年—公元前8年,共6年)
  • 孝成皇帝中
  • 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13年)
  • 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12年)
  • 元延二年(庚戌,公元前11年)
  • 元延三年(辛亥,公元前10年)
  • 元延四年(壬子,公元前9年)
  • 绥和元年(癸丑,公元前8年)
  •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公元前7年—公元前6年,共2年)
  • 孝成皇帝下
  • 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
  • 孝哀皇帝上
  • 建平元年(乙卯,公元前6年)
  •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公元前5年—公元前3年,共3年)
  • 孝哀皇帝中
  • 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5年)
  • 建平三年(丁卯,公元前4年)
  • 建平四年(戊午,公元前3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怕读不懂,看华杉讲透。大部头也不可以啃

    乐天知命,顺理而行领导力首先是意志力最笨的方法,往往就是上策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嫉妒之恨,往往超过血仇任官唯贤才领导者最起码的责任,就是赏罚分明看问题就像下棋,要推演棋局的发展没有价值观,就一心只有趋利避害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所有人都一样,没有自家人,也没有心腹之人。自家人会祸起萧墙,心腹之人会成为心腹大患。就像一个企业,你如果信不过 “外人”,把权柄都交给自家亲戚,那肆无忌惮搞贪污的就会是这些亲戚们如果你有一些心腹,那你就是区别对待了另一些人,这不是一个正大光明的组织应该有的。作为领导者,应该让所有人的才能都得到发挥,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制定战略要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聚焦战略重心,所有的 “手段” 和 “战略” 都要服务于最终目的。公器不可私用说话的艺术:既要给对方听你话的理由,又要鼓励对方赞美对方。也就是说,既要讲逻辑又要有修辞。逻辑与修辞就是说话的艺术。不能受不得委屈,对自己的功劳要随时清零,一切都要不断获取,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不要有怨气,因为怨气会杀人;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行走不得反求诸己:做人要心平气和,不要激进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就是致中和(三纲八目中的致中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天读完华杉讲透《资治通鉴》4

        9 月 29 日,今天看完第 4 本。这一本是公元前 61 年–公元前 3 年,共 59 年,共九卷。是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和汉哀帝刘欣执政时期,西汉已有灭亡迹象。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这是学习历史的意义。我们读《资治通鉴》呢,主要是看自己从中学到什么。摘几点记录。一、保密意识、保密原则,嘴巴要严。可以读到因为保密意识不强而被害的赵充国父子,也有因为嘴巴严的孔光。保密意识,就是要对你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保密。如果你认为跟他说没关系,而他也认为和别人说没关系,这么一个接着一个的没关系,就等于告诉了全世界。更何况,他恐怕没你这么谨慎。赵充国父子,就是教训!保密的原则,是要对可靠的人保密。保密的原则,就是不要告诉任何人,特别是不要告诉你认为最可靠的人,包括你的父母、妻子、兄弟、子侄,因为第一,他可能不可靠;第二,他有其他他也认为最可靠的人,一个最可靠的人告诉另一个最可靠的人,就传得天下皆知了。嘴巴严。我们已经读到过泄露朝廷谈话被诛杀的故事。孔光的谨慎,就值得学习!不仅不泄露皇上的谈话,连宫中有什么样的树木这样的八卦,也不说一个字。一般人能进到皇宫大内,都愿意炫耀。那来问宫中有什么树的人,一是好奇,二也是为了炫耀。今天他从孔光那里问到了,明天他就会出去吹嘘他知道温室殿有什么树,是孔光告诉他的。今天问有什么树,明天就要问有几间屋子,什么陈设,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所以孔光一言不发,从源头上彻底隔绝。二、领导力、领导者领导力首先是意志力,执行谁的意志,就是谁在领导。领导者最起码的责任,就是赏罚分明。领导者成就所有人,没有心腹之人。天下为公,天子无私,所有人都一样,没有自家人,也没有心腹之人。自家人会祸起萧墙,心腹会成为心腹之患。为什么呢?就像一个企业,你如果信不过 "外人",权柄都交给自家亲戚,结果最肆无忌惮贪污的就是自家亲戚,你以为反正肉烂在锅里,而最后会发现是锅烂了,或者是他把锅端走了,把你给一锅端了。如果有一些人是你的心腹呢,那就是区别对待了另一些人,在防备另一些人,这就不是一个正大光明的组织。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心光明,让所有人能够得到发挥,能够成就自己,带领大家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才是大家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领导者要有能力分辨下属的话。作为领导者,总是需要下属的意见的,而下属的意见,有两种立场:一种是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以老板的利弊为标准的;一种是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权力利禄安全和最大化为标准的。领导者必须有能力分辨出这两种人。想 "立功" 的人,往往给组织带来最大损失。下属想立功,鼓捣老板去占对方便宜。老板本来没想占便宜的,但是人的贪心经不起鼓动,就放手让他们试一试,结果反而把合作关系搞破裂了。比如双方谈判,已经谈妥结束。但甲方一个人想立功,他说他能让乙方再降价。老板本来不需要,但是一来能多占一点便宜也不错,二来不想打击 "忠臣" 的积极性,就默许他去试一试。那人志在必得,而对方则觉得莫名其妙,义愤填膺,于是双方就闹翻了。三、决策要避免只有决策理由,没有决策依据。1. 兵法是以多胜少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倍兵力才能打包围战,五倍兵力才能进攻,两倍兵力,可以把敌人切成几段,分而治之;兵力相当,遭遇战咱们也能不吃亏。但是,如果兵力不如敌军,就要赶紧跑!兵力差距大,更要躲得远远的。记得前面讲王翦灭楚吗?他找秦始皇要六十万兵,秦始皇嫌太多,不给。李信说他只要二十万,秦始皇就派了李信去。结果李信大败而回,秦始皇还是重新派王翦,带了六十万兵去灭了楚国。冯奉世要四万兵,前后分析很清楚,已经是最低标准的要求。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他们说一万人就够了,有决策依据吗?没有任何依据!但是他们有理由 —— 百姓秋收农忙时节,不宜多征发,发一万人屯驻,就够了 —— 理由很清楚,农忙秋收,不想多发,但是,这跟兵力够不够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任何关系,这话完全没逻辑,但是四位大臣一直没逻辑,皇上也支持没逻辑,唯一一个有逻辑的据理力争,还是争不过。这种决策过程很典型,我们经常遇到,就是根据自己的 "实际困难" 决策,而不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决策。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人性弱点,人人都很容易这样,所以要仔细体会。2. 决策总是情绪大于逻辑,即便有逻辑,也需要情绪的参与,才能完成决策,而执行动员,也是动员大家的情绪。情绪怎么来的呢,就是看到了一个他期望的理由,一个利益,他就被吸引过去了,智商立刻降到零,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没了。"花费财力不多" 就是这样一个理由。投入不够,往往是事情办不成的主要原因,而情绪总是会驱使人们选择投入最小的方案。一说 "多快好省",个个都开心,却忘记了这又多,又快,又好,还省钱,在逻辑上是不能并存的。3. 人性的弱点,是对事实视而不见。这又是一个决策故事,背后是人性的三个毛病:一是拖延症,不能及时行动,更不能提前行动;二是侥幸心理,不管问题有多严重,他都能自欺欺人认为一时半会儿出不了事儿;三是自用自专,总想推翻别人的意见,按我的意见办!许商所提的不疏通屯氏河的理由,根本就和黄河无关,因为他的结论,不是黄河没事,而是国家没钱。疏通河道花钱多,还是水灾来了赈灾花钱多呢?赈灾之后,还得把黄河收拾回去,那要花百倍千倍的钱!这个误区我们之前说过,所有的决策都有理由,但是很多决策都没逻辑。但是,从御史、丞相到皇上,都抛弃了有逻辑的冯逡,听从了没逻辑的许商。因为许商给了他们决策理由,又正符合了他们的人性弱点 —— 拖延症和侥幸心理。事实摆在那里,但决策者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国家大事,也不过如此。四、清楚自己的性格弱点。《诗传》说:‘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能审查自己的好恶,理顺自己的性情,王道就在其中了。) 而治理自己的性情,就是要注意,自己什么地方太过了,什么地方又有所不足。所以,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自己不要太明察秋毫 (不能宽容别人);寡闻少见的人,要警惕自己不要太闭塞 (被人蒙蔽);勇猛刚强的人,要警惕自己不要太狂暴 (容易伤害他人);仁爱温良的人,要注意自己不要太优柔寡断 (不能决断);恬淡安舒的人,要注意自己不要有拖延症 (耽误大事);胸襟广阔的人,要注意自己容易遗忘 (没把事情放心上)。总之,一定要审查自己该注意的性格缺点,时刻告诫自己,改正自己,然后能致中和,恰到好处,巧伪之徒,才不敢结党营私,希求幸进。匡衡的奏折,读者可以代入自己,就当这奏折是写给你的,对照检查自己的性格,是他所说的哪一类,该如何补正。性格即命运,修养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自己的性格弱点,并时刻警醒。五、生活 1. 生活中充满了私人恩怨和小心眼。最后一个问题,刘更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了,匡衡、石显还是极力阻止封赏,并且成功把一千户的食邑,减少为三百户,整整少了七百户!石显为什么阻止呢?因为他和甘延寿有私仇,他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给面子,拒绝了。匡衡为什么阻止呢?因为他之前反对,如今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他没面子,无论如何要采纳一部分,才能证明他的正确。皇上为什么把一千户的赏赐削减成三百户呢,就是给这两个大臣面子。说起来都是为国为民的工作意见,实际上都是私人恩怨和小心眼。这就是生活,我们就要和这些人打交道。2. 做人要心态平和,不要激进。《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就是致中和。杨恽和盖宽饶都是发情绪而不能中和,所以情绪致死。3. 看问题就像下棋,要推演棋局的发展。看一个问题,就像下棋一样,关键是你能往后看几步。大多数人只能看到眼前,只能看到自己,甚至连眼前这一步他也看不明白。而明智的人能往后看五步、六步,能看到别人会有什么反应,能推演棋局将来的发展。明智的人,能洞察事变于无形;聪明的人,能听到变化于无声,防患于未然,才能兵革不用而忧患不生。4. 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贪。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年戒色,不要纵欲过度。壮年戒斗,不要跟人争斗。老年戒贪,不要贪婪,老是想给自己弄点养老钱,或是为儿孙做安排,以至于晚节不保,出现 "五十九岁现象"。5. 踏实地学习,不要故弄玄虚。任何工作都需要学习,都需要训练,都需要经验。6. 人性的弱点,总是倾向于对自己正面评价,对别人负面评价。往往是记得我对别人的恩情,他怎么不知道感激?总是记得别人对我的过错,他怎么对我这样?这正是最需要戒除的毛病。7.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 我们要记得别人的功劳,忘记别人的过错;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要看他的缺点。他的缺点又对你没什么用,你看他干吗?只有把每个人的优点都发挥出来,才是领导力。8. 断章取义测试:不要给人留下话柄。别人对我们的话断章取义,我们总是很愤恨。但是,对别人的话断章取义,其实是每个人的天性。我们都习惯从别人的话里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要么找一些符合自己期望的,盲目相信;要么拿着筛子筛出对方话里的漏洞,用于辩论。所以自己的话被别人断章取义,也不算冤枉,重要的发言,必须自己先做 "断章取义测试",确保别人怎么断章,也不能曲解你的意思。9.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我的天命是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如果人不知命,那他一举一动的原则,都是趋利避害。趋利避害,就没有志向和原则,为利欲所牵引,为害怕而躲避,他的未来往哪儿去,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能成为君子呢?10. 一切都要不断获取,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所有的一切,功名利禄、权力地位,甚至人身安全,都需要不断地获取,不是一劳永逸的。包括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 "财务自由",完全是虚幻的,没有人因为钱多而获得财务自由,只有因为勤奋和善于持家获得财务自由,那勤奋和善于持家的人,无论多少钱,都是财务自由。不善于持家又不勤奋的人,爸爸留下再多钱,也过不好一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