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由鲁迅读懂现代中国。竹内好、丸山昇、伊藤虎丸之后,日本鲁迅研究第三代学者藤井省三力作。

内容简介

日本鲁迅研究第三代学者藤井省三力作。日本一直是鲁迅研究重镇,常常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参照,尤其日本还是鲁迅的留学地。"竹内鲁迅""丸山鲁迅""伊藤鲁迅""丸尾鲁迅"之后,藤井省三的鲁迅研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鲁迅解读的全新视角--都市空间的辗转与漫游。鲁迅放在绍兴、南京、东京、仙台、北京、厦门、广州、上海这些都市空间中,刻画了一个沉浸于都市文化的刺激体验中的"都市漫游者"形象,并对鲁迅的文艺活动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从鲁迅读懂现代中国,在东亚文学史的脉络中阅读鲁迅。要叙述现代中国,则鲁迅文学必定不可缺席。要叙述现代日本以及东亚,鲁迅文学同样不可缺席。当我们以鲁迅文学为坐标轴来展望现代日本和东亚时,可以清晰观察到东亚的个性与共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有邻”丛书 发现不同视角下的中国
  • 中文版序
  • 序言
  • 第一章 我与鲁迅
  • 一、我的鲁迅体验
  • 与鲁迅《故乡》邂逅
  • 丧失的物语
  • 凝视民族与自我的暗部
  • 二、《故乡》之旅
  • 绍兴之旅
  • 关于《故乡》的意外发现
  • 契里珂夫的影响
  • 《故乡》对契里珂夫的创造性模仿
  • 三、邓小平时代的绍兴
  • 时隔十六年的绍兴之行
  • 繁荣的背面……
  • 今日之绍兴
  • 阅读鲁迅之于今日的意义
  • 四、现代东亚与鲁迅
  • 文学与革命
  • 遍历东亚都市
  • 本书的写作目的
  • 阿Q形象的系谱
  • 第二章 觉醒与出走——绍兴、南京时期
  • 一、生兹江南古城
  • 历史悠久的古城
  • 顽固的父系制大家族
  • 父亲与母亲
  • 弟弟周作人
  • 二、保姆与绘本
  • 长妈的回忆
  • 插图本《山海经》
  • 三、父亲的病与传统批判
  • 周家的没落
  • 中医药方
  • 父亲的临终时刻
  • 处方笺的效能
  • 传统批判的宣言
  • 四、告别故乡
  • 走出绍兴
  • 明清时期的中国
  • 效仿明治维新
  • 第三章 充满刺激的留学体验——东京、仙台时期
  • 一、留学“帝都”
  • 革命派的登场
  • 启程留日
  • 二、时间与空间差异的消失
  • 铁路时代
  • 邮政、电信与信息化的实现
  • 三、置身“读书社会”
  • 读书阶层的形成
  • 铅活字印刷媒体的繁荣
  • 留学生之间的隔阂
  • 四、仙台学医
  • 嘉纳治五郎与弘文学院
  • 断发
  • 进入医学专门学校
  • 弃医从文
  • 五、文学运动的正式启航
  • 倾倒于夏目漱石
  • 对国语普及的高度关注
  • 加入光复会
  • 与朱安的旧式婚姻
  • 遭遇挫败的开创性探索
  • 第四章 从官员学者到新文学家——北京时期
  • 一、从杭州、绍兴到北京
  • 临时政府官员
  • 北京的内城与外城
  • 辛亥革命的爆发
  • 二、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的渊源
  • 最大的学生城市
  • 兼任北京大学讲师
  • 三、文学革命与五四运动
  • 提倡全面使用白话文
  • 《新青年》创刊
  • 成熟的近代文化都市:北京
  • 四、从官员学者到新文学家
  • 只身北上赴任教育部
  • 举家迁居北京
  • 埋首拓本搜集
  • 文学活动的重启
  • 《狂人日记》的原型
  •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 “圆熟”“深切”之作:《孔乙己》及《药》
  • 芥川龙之介的影响
  • 日本及欧美文学的译介
  • 《新青年》内部的分歧
  • 五、“彷徨”时期
  • 俄国诗人爱罗先珂
  • 爱罗先珂作品的翻译
  • “彷徨”期鲁迅的心境
  • 对于现代性的深刻省察
  • 《祝福》:技巧圆熟的杰作
  • 《在酒楼上》:归乡体验叙事
  • 《肥皂》:中产阶级中年夫妇的生活
  • 《伤逝》:遇挫的自由恋爱
  • 显克微支的影响
  • 六、“赎罪”哲学的求索
  • 诗剧《过客》的创作
  • “女师大事件”与“三一八惨案”
  • 第五章 恋爱、电影及绯闻——上海时期(上)
  • 一、北伐战争与辗转厦门、广州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逃离北京前往厦门
  • 二、免遭查禁的《两地书》
  • 《两地书》:爱的往来书简
  • 相识女师大课堂
  • “女师大事件”中的风雨同舟
  • 政治与恋爱的季节
  • “被创作”的《两地书》
  • 情书的经济效应
  • 从厦门到广州
  • 辞教职抗议险恶政局
  • 从广州到上海
  • 二战后的许广平
  • 三、共和国的发展与老上海的繁荣
  • 民国时期的快速发展
  • 教育普及的显著进步
  • 繁荣的顶点
  • 四、文化市场的高速成长
  • 成为文化中心的上海
  • 通奸流言催生的悲剧
  • 媒体的消费对象
  • 积极介绍外国美术
  • 热心从事版画运动
  • 热衷好莱坞电影
  • 电影尤爱“泰山系列”
  • 对国产电影的评价
  • “软硬电影论争”与刘呐鸥之死
  • 第六章 左翼文坛旗手——上海时期(下)
  • 一、面对独裁的无畏批判
  • 对国民党独裁的严厉批判
  • 文艺论战硝烟弥漫的城市
  • 论争的连锁效应
  • 反独裁的左翼文坛旗手
  • 二、与内山完造邂逅
  • 内山完造与中国
  • 上海的日本人社会
  • 与内山相识
  • 对内山完造的高度信赖
  • 三、自由谈:与审查的博弈
  • 频繁变换的笔名
  • 《自由谈》专栏
  • 《铸剑》的世界
  • 四、抵抗日本侵略
  • “满洲国”的独立与日本军队的侵略
  • “国防文学”论战
  • 重视文学家的主体性
  • 第七章 日本与鲁迅
  • 一、鲁迅与大江健三郎
  • 在四国的山村阅读鲁迅
  • 大江的鲁迅阅读史
  • 二、世界最早的鲁迅介绍
  • 《日本及日本人》
  • 笔名“鲁迅”的最早介绍
  • 最早的日译鲁迅作品
  • 日本人共同体
  • 清水安三的鲁迅介绍
  • 三、文库版《鲁迅选集》与《大鲁迅全集》
  • 《故乡》:日本人翻译的第一篇鲁迅作品
  • 日本读书界不可或缺的名字
  • 增田涉的《鲁迅传》
  • 促进鲁迅普及的《鲁迅选集》
  • 佐藤春夫的倾心努力
  • 中国文学研究会的鲁迅介绍
  • 四、中文教科书与鲁迅
  • 田中庆太郎的《鲁迅创作选集》
  • 宏大的文化交流构想
  • 五、太宰治《惜别》与竹内好《鲁迅》
  • 《惜别》:以鲁迅为原型的青春小说
  • 《惜别》的评价为何不高?
  • 被神化了的竹内《鲁迅》
  • 面对鲁迅的自卑情结:竹内《鲁迅》
  • 《惜别》:战争协力文学
  • 战后的太宰治与竹内好
  • 六、多元化的鲁迅研究
  • 竹内好:促进鲁迅的普及
  • 丸山昇的《鲁迅:他的文学与革命》
  • 学研版《鲁迅全集》
  • 近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 七、鲁迅文学的日译
  • 如何呈现鲁迅的文体和思想
  • 竹内翻译的问题所在
  • 大胆的意译
  • 鲁迅文学原点的迷失
  • 受众广泛的作家
  • 第八章 东亚与鲁迅
  • 一、共同的现代经典
  • 多维复合结构的历史背景
  • 二、创造性改编:香港与鲁迅
  • 三次访港
  • 重现上海之繁荣
  • 自由的近代人性观
  • 三、民主化前后:台湾与鲁迅
  • 两条接受脉络
  • 无产阶级文学领袖:杨逵
  • 鲁迅在战后台湾
  • “鲁迅心结”
  • 关注渐趋淡薄
  • 四、“狮城”的特性:新加坡与鲁迅
  • 何为新加坡
  • 与时俱变的鲁迅评价
  • 五、脉脉相承的“鲁迅阅读”传统:朝鲜、韩国与鲁迅
  • 朝鲜语译本:世界最早的鲁迅翻译
  • 以鲁迅为自我批判的参照视角
  • 鲁迅对朝鲜文坛创作的影响
  • 民主化运动者眼中的鲁迅
  • 绵延不断的传统
  • 第九章 鲁迅与现代中国
  • 一、神化鲁迅:毛泽东时代
  • 因哮喘发作猝然离世
  • 毛泽东时代的鲁迅
  • 二、作为“独立思考”的读书:邓小平时代的鲁迅
  • 鲁迅形象的巨变
  • 细读与深思
  • 个性化读书的开始
  • 疏远鲁迅的缘由
  • 以鲁迅和村上春树为两极
  • 三、暗杀鲁迅传闻的来龙去脉
  • 鲁迅遭遇暗杀之传闻
  • 主治医生须藤五百三
  • 论争始末
  • 须藤诊病:鲁迅的选择
  • 中国人心中的疑虑
  • 四、村上春树与鲁迅
  • 如何保持主体性的思考和行动
  • 后现代文化的原点
  • 村上接受的四大法则
  • 来自鲁迅的影响
  • 对中产社会的根本批判
  • 简略年谱
  • 图片出处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发现不同视角下的中国

    要叙述现代中国,则鲁迅文学必定不可缺席。要叙述现代日本以及东亚,鲁迅文学同样不可缺席。当我们以鲁迅文学为坐标轴来展望现代日本和东亚时,可以清晰观察到东亚的个性与共性。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新星出版社

    成立于1989年,新星以精品立社。旗下拥有“午夜文库”“幻象文库”两条重点产品线,是国内推理和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先平台。同时,策划推出了《重新发现社会》《传家》《失控》等一批非虚构类精品图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星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强大的作者、译者队伍。目前已经签约海内外作家、学者数百人,国际上近90%的推理小说大师均落户新星。新星拥有专业的翻译、编辑和设计团队,不懈努力,为读者持续推出图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