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剑桥中国史”系列作品,讲述西方历史学家眼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容简介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第14卷的中译本,描述了1949—1965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遇到的问题。

本书共两编,第一编记录了新政权将苏联模式运用于中国尝试,第二编论述了为寻求本国发展模式而做的努力。两编都分析了该时期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发展状况,以及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的话
  • 总编辑序
  • 第14卷序
  • 第一章 中国的再统一
  • 历史地了解中国的几个阶段
  • 中国统一的成就
  • 现代化的作用
  • 地方控制的问题
  • 第一篇 模仿苏联模式,1949—1957年
  • 第二章 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 总论
  • 巩固和重建,1949—1952年
  •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1953—1956年
  • 调整新的社会主义制度,1956—1957年
  • 第三章 恢复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 经济背景
  • 战后的恢复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 第四章 新秩序的教育
  • 民国时期的遗产
  • 共产党边区的遗产
  • 学习苏联
  • 50年代透析
  • 第五章 党与知识分子
  • 知识分子和政府之间的历史关系
  • 党和知识分子在1949年以前的冲突
  • 党对知识分子的控制的确立,1949—1955年
  • “百花运动”
  • “反右运动”
  • 第六章 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 总的考察
  • 一边倒:毛泽东和斯大林
  • 朝鲜战争
  • 万隆方针
  • 第二篇 寻求中国道路,1958—1965年
  • 第七章 “大跃进”和延安领导的分裂
  • 综述
  • “大跃进”的根源
  • 庐山会议,1959年7月
  • “大跃进”以后:刘邓纲领
  • 林彪地位的提高
  • 整风
  • 第八章 重压下的中国经济,1958—1965年
  • “大跃进”的经济策略
  • 中国饥荒的范围
  • 党对饥荒危机的对策
  • 经济恢复,1963—1965年
  • 第九章 教育的新方向
  • 教育“大跃进”:1958年
  • 余波:1959—1960年
  • 两条腿走进60年代
  • 第十章 党和知识分子:第二阶段
  • “大跃进”中给知识分子所做的努力抹黑
  • 在“大跃进”余波中对知识分子的放松
  • 对毛的思想上的阶级斗争的抵制
  • 激进的知识分子
  • 党的整风,1964—1965年
  • 第十一章 中苏分裂
  • 第一阶段:1958年
  • 第二阶段:1959—1960年
  • 第三阶段:1961—1962年
  • 第四阶段:1963—1964年
  • 后记
  • 参考文献介绍 政治挂帅:略论1949年后的中国研究
  • 基本资料及其局限
  • 英文第二手文献
  • 各章参考书介绍
  • 第一章 中国的再统一
  • 第二章 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 第三、八章 经济
  • 第四、九章 教育
  • 第五、十章 党与知识分子
  • 第六章 对外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 第七章 “大跃进”
  • 第十一章 中苏分裂
  • 会议与领导人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