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讲述欧洲与中东近代历史的拐点事件的作品。

内容简介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争端入侵今属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两公国。随后,摇摇欲坠而勉力维持其欧洲势力的奥斯曼帝国、担心俄国扩张的英国,以及想要重塑辉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陆续对俄宣战。持续18个月的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并彻底改写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费吉斯大量引用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文献资料,全面展现了民族主义情绪、帝国势力博弈和宗教冲突是如何影响各国介入战争的。从国王与大臣、报道战争的记者与作家,到战场上的军官与士兵、围城内的妇孺,费吉斯不仅从多个视角还原了战争的全景,也为今天理解19、20世纪的“东方问题”,黑海地区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世界裂痕提供了新的入口。

目录

  • 版权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地图列表
  • 日期及专有名词说明
  • 日期
  • 专有名词
  • 序言
  • 第一章 宗教战争
  • 第二章 东方问题
  • 第三章 俄国威胁
  • 第四章 欧洲和平的终结
  • 第五章 虚张声势
  • 第六章 土耳其人首尝胜果
  • 第七章 阿尔马
  • 第八章 秋天的塞瓦斯托波尔
  • 第九章 一月将军和二月将军
  • 第十章 炮灰
  • 第十一章 塞瓦斯托波尔的陷落
  • 第十二章 巴黎与新秩序
  • 结语 有关克里米亚战争的神话与记忆
  • 缩略语说明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8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春秋无义战

    要理解欧洲目前的国家和民族矛盾,了解俄土战争是必不可少的,俄土近代战争是指沙皇俄罗斯帝国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从 1676 年到 1917 年 241 年间发生的战争:1. (1676 年 - 1681 年):俄胜,俄罗斯占领第涅伯河左岸地区(包括基辅)的乌克兰地区。2. (1686 年 - 1700 年):俄胜,俄罗斯占领亚速和延展到米乌斯河和亚速海沿岸。3. (1710 年 - 1711 年):俄败,放弃上次战争侵占的领土。以上 3 次战争是沙俄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争取黑海出海口,虽然第三次战争奥斯曼帝国胜利,但奥斯曼帝国已经由盛转衰,俄罗斯帝国依靠庞大的资源腹地,屡败屡战,不断扩张帝国的版图,当时宗教民族矛盾还是伊斯兰教和东正教之间。4.(1735 年 - 1739 年):这次战争是俄罗斯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在奥地利的协助下,俄罗斯大胜再次占领亚速,战争期间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失利,战争停止。5. (1768 年 - 1774 年):俄罗斯大胜,打通了黑海出海口,控制了克里木汗国(1783 年并入俄国),奥斯曼帝国割地赔款,1783 年塞瓦斯托波尔这座被叶卡捷琳堡娜命名的 “至尊的城市 “成为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所在地直到今天。6. (1787 年 - 1792 年):俄罗斯兼并了克里木和格鲁吉亚,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黑海不冻的出海口。1793 年现在的乌克兰首都基辅并入俄罗斯。以上三次战争俄罗斯是叶卡捷琳哪大帝(1729-1796)执政,真正让俄罗斯成为列强,奥斯曼帝国继续衰落,大片属地丧失,法国拿破仑(1769-1821)开始崛起。7. (1806 年 - 1812 年):俄罗斯获得英国的支持对抗法国支持的奥斯曼帝国,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不是俄罗斯的对手,帝国获得了伊斯特拉半岛和多瑙河以北的土地。而 1812 年 6 月拿破仑率领法国,波兰,奥地利和德国的联军入侵俄罗斯,11 月遇到严寒兵败莫斯科。8. (1828 年 - 1829 年):这次战争已经是欧洲列强瓜分奥斯曼帝国领地,俄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内部希腊等地的造反运动,俄罗斯帝国获得了高加索地区的土地。9. (1853 年 - 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俄罗斯惨败。10. (1877 年 - 1878 年):俄罗斯帝国痛定思痛卷土重来,取得了胜利,得到克里米亚和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从这以后奥斯曼帝国已经不能单独迎战俄罗斯,需要依靠其他列强的支持。11. (1914 年 -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支持奥匈帝国和德国对俄罗斯的战争,虽然最终协约国胜利,但因为内部的 “二月革命” 俄罗斯帝国先行覆灭被苏维埃联邦取代,奥斯曼帝国拿回高加索。12. (1917 年 - 1923 年),俄罗斯 “十月革命” 后,协约国 14 国帮助白军联合干涉苏维埃政权,土耳其也出兵干涉,最终苏维埃共和国和凯末尔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国签署了《苏土友好条约》。以上大略是 241 年间,俄土之间发生的 12 次战争,最终成立 600 年,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奥斯曼帝国被肢解,分裂为现在的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国家,俄罗斯帝国被苏维埃共和国继承,二战后领导华沙条约组织达到顶峰,乌克兰成为苏联一部分,克里米亚 1953 年被出身乌克兰的赫鲁晓夫划给乌克兰。1991 年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2014 年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公投重回俄罗斯,到 2022 年俄乌重燃战火,乌东四州并入俄罗斯并入宪,这场战争将不死不休。土耳其虽然和有俄罗斯百年的深仇大恨,可是对基督教昂撒族的狼子野心也时刻忌惮警惕,大伊斯兰也有重新崛起的雄心,在俄乌战争中脚踩两条船。说到本书详细讲述(1853 年 - 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在奥斯曼帝国领土上的瓜分争夺之战,俄国想完成占领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斯拉夫人的复兴,但这引起了英法的警惕,奥地利也做壁上观,这样英法联军参战,标志是占领了克里米亚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尔后,签订了《巴黎条约》。    《巴黎条约》没有让俄罗斯丢失大量领土,却让其备受挫折。一直要到 1945 年,俄罗斯才恢复了其在欧洲的主控地位。以这场战争为标志,英法成为西方的一哥,之后 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和 1900 年领头八国联军对中国的入侵。    战争才是科技进步的原动力,在克里米亚惨败的俄国人,却横扫中亚和远东,这场战争虽然是俄罗斯失败,但受到最大打击消弱的是穆斯林,撤军的俄军报复了保加利亚的穆斯林,奥斯曼帝国的弱化,也让塞尔维亚等地的斯拉夫人走向独立,悲剧的是波兰人被英法牺牲并没有复国,起义被镇压。    到了 1871 年,在《巴黎条约》签署后的十五年间,国际局势已面目全非: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取得了统一,而法国则刚刚战败。在德国的支持下,俄罗斯可以开始重建黑海舰队了。拿破仑三世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推翻,流亡到了英国;奥地利和法国的势力和地位下降了;两个新兴国家德国和意大利成立了;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种种考虑和激情已经烟消云散。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死亡 45 万人,其中 25 万人被埋葬在塞瓦斯托尔周围的万人坑,这里成为俄罗斯人的圣地。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克里米亚战争有点类似家族吵架,请了外人来打同族的人

      南丁格尔长期被认为是现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战争爆发后,南丁格尔实际上是监督改善战区英军医院的运作管理,她作为 “提灯女士” 夜探伤员的神圣形象已成为其 “现代护士先驱” 神话的一部分,她的贡献并非在救护伤员本身,而是在系统化改善医院管理上,她是一个以统计数字科学化管理医院的先驱。克里米亚战争不管是对英国社会和欧洲格局,或是对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在当今发生在欧亚地区的许多冲突中,都可以看到这场一百六十多年前战争的影子。2014 年,俄罗斯 “志愿者” 武装入侵克里米亚,驱逐了当地的乌克兰政府和军事人员,随后举行的克里米亚 “全民公决” 同意将 “克里米亚共和国” 并入俄罗斯,由此完成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地区的并吞,对于这场冲突,外界对俄罗斯动机的理解普遍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位置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内对外宣示力量等因素上。这些看法都有道理,克里米亚确实是俄罗斯控制黑海、出师地中海的基地,黑海舰队就一直驻扎在克里米亚半岛西南角的塞瓦斯托波尔。在前苏联解体之后,克里米亚归乌克兰所有,但是黑海舰队继续以租借方式使用这个港口。当乌克兰渐渐向欧盟靠拢,与俄罗斯的对抗公开化,甚至双方陷入武装冲突后,不管从战略、民心士气还是向西方示威方面来看,俄罗斯都有夺回克里米亚的强烈动机。然而,对照发生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却显示出其中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冲突过程中宗教因素所起的作用。在这场战争中,天主教国家法国和奥地利,联合新教国家英国,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携手,共同对抗东正教国家俄罗斯。俄罗斯一直以东正教领袖自居,认为上天赋予了自己神圣的宗教使命,要把同样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从奥斯曼帝国手中 “解放” 出来,被其视为上天赋予的神圣宗教使命。但在欧洲列强看来,虽然同属基督教家庭,一个野蛮、不开化、具有扩张性的俄罗斯所带来的威胁,甚至超过了已是奄奄一息的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和美国看来,21 世纪的俄罗斯依然是一个具有扩张性的民族,还未摆脱其 “野蛮” 和不可理喻的特性,必须对其进行遏制。对于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让他们觉得被西方列强所背叛,其深深的伤害和敌意,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苏联解体之后,依然存在。虽然东正教已不再拥有无上的权威,但是在列强环伺下重现帝国昔日光辉的前景,对一些俄罗斯人来说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克里米亚半岛本身,除了其战略位置外,还与俄罗斯的历史息息相关。对俄罗斯人来说,克里米亚是一块圣地。根据俄罗斯编年史记载,古代罗斯人的领袖、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就是于公元 988 年在克里米亚南岸的赫尔松涅索斯、也就是现代的塞瓦斯托波尔城外接受洗礼的,从而带领基辅罗斯人接受了东正教。塞瓦斯托波尔的坚守和失利却被塑造成不屈不挠的俄罗斯精神的体现,在俄罗斯国家身份认同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乌克兰转向西方,在一些俄罗斯人看来,却是西方国家再次图谋夺走塞瓦斯托波尔,而从实现打击俄罗斯的目的。比如南丁格尔创建现代护理职业的事迹,英国人常常提及的 “轻骑兵冲锋” 所代表的士兵忠勇、这是最后一场依然遵从 “骑士精神”、交战双方会在战斗间隙停火以便各自处理死伤者的大型战争;这又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各种新技术例如新型来复枪、电报、蒸汽机船、火车等纷纷投入军事用途,改变了战争格局;对英法两国来说,这还是第一场官方政策被公众舆论左右的大战,在出版自由的英国,第一次出现了战地记者这一职业。费吉斯的文笔清晰流畅,能将复杂的情况讲得简明生动,书中引用大量参与各方的叙述,大部分来自当事人的回忆录、书信、记者报道等第一手材料,与作者的叙事编织起来,给予读者身临其境之感,却并未因此影响叙述的流畅。克里米亚战争缘起于巴勒斯坦,19 世纪时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但是两座被基督徒视为圣地的教堂:伯利恒的圣诞教堂和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都是由基督教教士控制的。问题在于教士们分为两派:由法国支持的拉丁人和由俄罗斯支持的希腊人教士,双方各以自己为正统,长期为谁是圣地的真正守护者这一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最终结果是让两派的后台卷入了一场直接对抗的大战。而交战的每一方在上战场时,都认为自己是被迫发动一场捍卫信仰的正义之战,而上帝是在自己一边。费吉斯把各方世界观的差别、看问题的局限性,以及自以为是的天赋使命感梳理得非常清楚,对各方行为动机进行剖析、做出指责时亦毫不留情。著名厨师亚历克西斯・索耶在克里米亚英军中,推行了建立战地食堂集中供餐制度,他为军队设计的野战炉子直到 20 世纪下半叶还在使用。为战地救护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并非来自英法两国,而是俄罗斯医生尼古拉・皮罗戈夫。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最早采用了一套战地手术管理系统,而其他国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跟上。与英法联军相比,俄罗斯军队遭受的损失更大,医疗条件更为落后,战地医院根本无法应付大批伤员,皮罗戈夫为此创建了一个伤员分流系统,最大程度地救治仍有希望救活的伤员,同时积极使用麻醉术,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他采取措施防止手术后感染,对护士的作用也极为重视。在他的领导下,俄军医院内伤员存活率远远高于英军和法军医院。英法联军终于开始强攻城堡,牺牲了大量士兵 —— 那句著名的 “雄狮却被驴子指挥” 就是源自此役,而不是普遍认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意料之外

        和克里米亚战争一样,英法俄土四方都没想到,会打成最终的样子。原本计划上周末两天读完,结果发费一周多,十几个小时才终于啃下这个大部头。对克里米亚这场战争本身就很熟悉,关于本书得到听书也听了好几遍,本周顾师《顾衡讲好书》再次详解。作者费吉斯幸亏是英国人,也只有英国人,才会对作为对手大鹅的坚决抵抗、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主要是最底层的农奴)不吝笔墨。鹅粉也可以读一读(如果它们读书的话)。

          1
          1
        • 查看全部35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