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罗胖002号发布会推荐。奥巴马、李开复、余华、苗炜力荐。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内容简介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总序 了不起的葛文德
  • 自序 一介凡夫:医生也许都想错了
  • 01 独立:活到100岁的代价
  • 02 崩溃:接受变老这件事
  • 03 依赖:我们为老做好准备了吗
  • 04 帮助:适应从家到老人院生活的转变
  • 05 更好的生活: 抗击疗养院的三大瘟疫
  • 06 放手: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 07 艰难的谈话:为迎接生命的终点谋求共识
  • 08 勇气:最好的告别
  • 尾声 三杯恒河水: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5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书名《最好的告别》有点凉意,但是书中的内容真的好温暖。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等到离开的时候,如果能不受磨难那就是福气。慢慢长大,我觉得以前老人说的这大概是指善终吧。看了这本书,书里是这样讲的: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好有道理,可能这要用几世的修行换得吧。随着年岁渐长,父母也年纪越来越大,有些话题不想提及但也无法逃避。关于养老,关于临终关怀,关于陪伴,关于爱... 越是谈到这些,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活着,珍惜每一天。衰老的过程不可逆转,面对生命的老去,如何与这温暖的世界优雅告别,这本《最好的告别》,强烈推荐给大家。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愿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精彩,都值得。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衰老和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情。如何有尊严的面对衰老和死亡,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是这本书给我们的答案。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个过程,这是大自然不可违背的规律。面对衰老和死亡,我们保持从容,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最绚丽的自己。1、 当生命将要终结时,你是否真正的懂得他们的需要?当自己的生命里存在遗憾,有许多未完成的事情时,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被掩盖自己正常的情绪。即在事实面前,我们无法正确的看清自己的真实状况,不肯面对衰老和垂死的窘境,忽略了安宁缓和的善终医疗,反而让过度医疗剥夺了自身的临终关怀。当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这时候人们想到的不再是寻求更多的资源,不再是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权力,而是内心的安宁和精神上的富裕。2、 当生命到达终点,我们要做的是普通医疗,而不是过度医疗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分为:"家长型"、"资讯型"、"解释型"。"家长型"— 即医生是权威,患者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医生替患者做治疗决定。"资讯型"— 医生负责提供信息,病人负责做决定,但病人常常很茫然,很难作出正确的决定。"解释型"— 医生和病人共同做治疗决定,为此,医生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治疗目标、生命愿望,然后努力帮助病人实现。前两种的关系最终容易演变成过度医疗,即用牺牲患者现在的生存质量,但却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生命的顽强会让人们在仅有的一丝期待中保留希望,于是人们会刻意的追求治疗,这样不仅对病人无济于事,也加深了病人的痛苦。后一种关系是真正关注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一种善终的关怀,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疾病患者在当下享有可能的最充分的生活,提供存活时的质量,不是关注生命的长短。3、 真正的临终关怀需要怎么做?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有终点,我们何必去恐惧呢?找到这个时代赋予自己不同阶段的使命和意义,面对死亡,最好的方式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临终关怀就是尽可能地让疾病患者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以便帮他他们完成生命中留下的事情,让其不再留下遗憾,让尊严和价值得到延续。人生的善始善终,不是要求能够快乐的生活下去,而是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心,有勇气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面对自身将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时仍能安然自若。所以,对于自身而言,如何优雅的生活,那就需要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尽可能享受生活。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对付自身的生物学约束,以及对抗基因、细胞、血肉、骨骼所设定的种种限制的斗争。医学科学赋予我们反抗种种局限的非凡力量,但是,由于医学领域中的人不愿承认这种力量的有限而且将永远有限,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给病人造成了伤害。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85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