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朗西曼奖三届得主作品,入围2020年坎迪尔历史奖,讲述希腊三百年的激昂斗志。

内容简介

我们都知道古希腊以及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但是,随着2010年后金融危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创希腊,从全世界关于希腊的报道可见,我们并不了解这个现代国家。

希腊是怎样如此强烈地与古希腊文明的遗产连在一起的?
又是怎样为希腊人和现代国家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的?
希腊过去300年的辉煌成就及文化消亡,是否决定了自2010年以来的希腊政府表现?

希腊是在基督教欧洲和奥斯曼帝国之家的冲突中浴血而生的。1718年至今的约300年来,希腊在一个已经消失的文明废墟上建设了现代民族国家。

罗德里克·比顿在开篇讲述希腊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后,就将故事的情节脉络直接引入现代,分析了希腊在经济危机发生后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恩怨情仇。通过详尽地考察希腊人如何理解他们自己共同的身份,比顿揭示了百年来希腊人在自我认识上的焦虑和不安。这不仅是希腊民族国家建设的故事,而且更为根本的,是与民族国家建设同步进行的集体身份认同的故事;不仅是重大事件和高层政治的历史,而且是文化、艺术、人民和思想的历史。

比顿把现代希腊看作一个生物体,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鼓励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曾长久纪念其辉煌过去的民族和历史。这个国家及其民族正在艰难地构建自己的未来,从而成为现代西方的一部分。
作为影响欧洲局势的重要国家、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国度,介于东西方之间的希腊有着太多的不解之谜,这本书将一一揭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关于日期和职衔的几点说明
  • 致读者
  • 前言 希腊及其祖先
  • 第一章 东方与西方相遇 (1718—1797)
  • 边疆地带
  • 跨越边界:行动中的人、思想以及商品
  • 古老土地上的旅行者
  • 农民、渔夫、僧侣
  • 第二章 种下一粒种子 (1797—1821)
  • 动荡不安的世界
  • 革命思想
  • 黑暗中孕育的东西
  • 第三章 浴血而生 (1821—1833)
  • 友谊社的灭亡
  • 什么样的自由
  • 革命之火几乎熄灭
  • 国际参与
  • 最后的推动
  • 第四章 蹒跚学步 (1833—1862)
  • 在西方的目光下
  • 东方地平线
  • 新的国家叙事
  • 现实的考验
  • 第五章 青年时代的理想和痛苦 (1862—1897)
  • 扩张的政治
  • 民族国家及其界限
  • 胜利和灾难
  • 第六章 军事行动 (1897—1913)
  • 国内的颓废
  • 国外的行动
  • 拿起武器
  • 战事纷起
  • 第七章 自我分裂 (1913—1923)
  • 站在战争的哪一边
  • 裂痕再现
  • 国家与政府
  • “伟大理想”的终结
  • 惩罚
  • 第八章 从头再来 (1923—1940)
  • 复苏和重建
  • 政客和军人
  • 政治断层转移
  • “新国家”和“第三希腊文明”
  • 最后通牒
  • 第九章 彻底崩溃 (1940—1949)
  • 国家崩溃
  • 陷入暴力
  • 新的断层
  • 战斗到最后
  • 第十章 山姆大叔的庇佑 (1949—1974)
  • 被重新发现的民族
  • 与佐尔巴斯一起跳舞
  • 政治势力的碰撞
  • 被固定在石膏夹板里
  • 第十一章 欧洲时代的到来 (1974—2004)
  • 10年“变革”之路
  • 冲突中的身份认同
  • 欧洲好公民
  • 第十二章 中年危机 (2004年至今)
  • “危机”中的政治
  • 与“危机”共存
  • 资料来源及延伸阅读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