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于理解和探讨当前及未来法德特殊双边关系的韧性及其对欧洲事务的作用和影响,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史学价值。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和德国从“世代仇敌”变成合作伙伴,被喻为欧洲一体化的“引擎”。法德关系如此特殊且重要,但并非自然而然,值得深度研究。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嵌入式双边主义”,对过去半个世纪(1963-2013年)以来法德特殊双边关系的构建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代领和塑造作用进行了理论解读和实证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理论关于法德双边主义本质阐释相对不足的缺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其他一
  • 其他二
  • 中文版序言
  • 译校者序 法德“嵌入式双边主义”的韧性
  • 前言
  • 引言 法国和德国在欧洲
  • 塑造欧洲Ⅰ:变革与转型中的双边关系韧性
  • 塑造欧洲Ⅱ:欧洲历史中的法国与德国
  • 嵌入式双边主义
  • 嵌入式双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理论
  • 本书的结构
  • 第一章 区域双边政治与政策的形成
  • 区域政治中的领导角色
  • 双边制度结构与对权力的考量
  • 国内差异与共同行动
  • 地区与世界:欧洲逻辑与国际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规制化双边政府间主义
  • 规制化政府间主义
  • 作为主框架的《爱丽舍宫条约》
  • 不同政策领域中的规制化政府间主义
  • 影响与局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加洛林符号与含义
  • 象征性行为与实践
  • 法德关系的意义和目的:它意味着什么又为何是重要的
  • 意义的起源
  • 重现、延续和佐证
  • 意义:塑造标准与绑定预期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边关系的准公共基础
  • (法德之间的)准公共互动
  • 前所未有规模的人员互动
  • 镇、市与地区间的结对关系
  • 研究机构与协会
  • 效果与局限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政体塑造Ⅰ:区域制度建设
  • 起点:“邦联模式”还是“欧洲合众国”
  • 意识形态分歧严重的戴高乐时代
  • 制度务实主义:赫尔穆特·施密特和吉斯卡尔·德斯坦
  • 1985—2009年间的条约改革:走向混合制度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政体塑造Ⅱ:扩大的政治
  • 英国的成员国申请与1973年的欧共体北扩
  • 1981年和1986年欧共体在地中海方向上的扩大
  • 1995年“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加入欧共体
  • 2004年和2007年欧盟两次东扩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创建、塑造和限制欧洲市场
  • 经济思想与物质利益
  • “共同农业政策”的核心问题
  • 创建和塑造共同市场
  • 限制市场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货币合作与一体化
  • 法德之间的分歧
  • 首次失败:维尔纳计划
  • 首次成功:欧洲货币体系
  • 从合作到一体化:经济与货币联盟
  • 规则制定与规则破坏:《稳定与增长公约》
  • 危机期间的领导力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外交与安全政策
  • 战略取向和安全利益
  • 渐行渐远:戴高乐时期
  • 塑造欧洲外交政策机制
  • 给欧盟加上防务维度
  • 欧洲外交政策和ESDP(进行中的)行动
  • 本章小结
  • 结语 欧洲的嵌入式双边主义
  • 团结在一起:双边关系的韧性和适应性
  • 对欧洲政治和政策的影响
  • 法国、德国和欧洲的嵌入式双边主义:过去、现在和未来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