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宗教、哲学、历法、艺术、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出发,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

内容简介

我们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是什么?

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一代代中国人美好高贵的精神、真实的人性,多不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乡村,街谈巷议、共话桑麻……从开天辟地到江湖豪侠,从男女私情到精怪现象,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代表了中国一般老百姓的喜恶与褒贬。他们的历史观,就是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的一套评价体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生活肌肤中的中国文化
  • 解题 复杂的历史变奏
  • 前言 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
  • 第一章 时空中的生活美学
  • 第二章 天地人神的世界
  • 第三章 神鬼故事的传说
  • 第四章 多元互动的秩序
  • 第五章 永远变化的宇宙
  • 第六章 生命存在的意义
  • 第七章 守护人间的众神
  • 第八章 世俗化的宗教
  • 第九章 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
  • 第十章 小说传达的境界
  • 后言 中国文化的新生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