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文化礼制、艺术人文、空间营造、日常生活、潮流风尚五个方面,甄选出100个深刻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中华物质文明领袖,图文并茂展示中华历史文化,解析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演变与进化。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是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从文化礼制、艺术人文、空间营造、日常生活、潮流风尚五个方面,甄选出100个深刻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中华物质文明领袖,图文并茂展示中华历史文化,解析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演变与进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中华好物,在生活里
  •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物质文明?
  • 书的命运
  • 当代中国物质文明的厚度
  • 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 大卫王的诗,交与伶长
  • “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 物质文明的颂歌,由谁唱起?
  • 经典的诞生,由谁掌控?
  • 经典的“标准的约束力”,由谁确定?
  • 壹 文化礼制
  • 做人,需要一点仪式感
  • 进食、行走,都有礼仪规范
  • 冠礼、婚礼、丧礼,为古代三大人生礼仪
  • 仪式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唤醒我们内心对自己、对生活的尊重
  • 中国礼的演变史
  • “仓廪实而知礼节”礼的当代复兴
  • 礼的物化
  • 礼的复兴
  • 20重器
  • 差点被当废铁卖掉的“中华第一龙”
  • 中国最早的龟甲“图书馆”
  • 世上唯一的商代犀牛尊
  • 史上最大的一套书
  • 秦始皇的地下军团
  • 藏书家韦力藏书楼里藏文脉
  • 议修《四库全书》,失传古籍得以流传;发现甲骨,古老文字免于湮没
  • 有人私藏敦煌古卷遭非议,有人废纸堆中发现全本《金石录》
  • 有人“以楼换书”,有人“以书换楼”, “两汉书”的故事如藏书界神话
  • 收藏家马未都经典是一种精神力量
  • 即便是古董,也不都是经典
  • 经典的背后是文化
  • 经典将日益稀缺
  • 台湾文化学者、出版人郝明义越 经典就像高墙, 过去便豁然开朗
  • 经典会一直存在
  • 错过经典是我们的损失
  • 网络是跑车,经典才是风景
  • 国博讲解员袁硕以自然科学的视角破解文化谜团
  • 古籍修复人范晓榆如何让一本古书宛若新生?
  • 修书如研发
  • 修书的三个关键
  • 补书其实是艺术工作
  • 贰 艺术人文
  • 中国人的艺术修为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 古代帝王收藏是“秘玩”,文人雅集是“品鉴”,当下大众观展是“打卡”
  • 门派林立、延绵千年的绘画武林
  • 20重器
  •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 《反弹琵琶图》 敦煌最优美的舞姿
  • 《瑞鹤图》 最有帝王之气的名画
  • 《清明上河图》史上人气最高的宋画
  • 《富春山居图》 元代文人画的最高杰作
  • 从王希孟、赵孟頫到黄公望宋元山水趣味之变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回到传统,回到山水
  • 在国内美术史理论几乎还是一片混沌的20世纪80年代,找到了贡布里希
  • “回到传统去,等待塞尚!”
  • 中国文人的笔墨之所以微妙,是因为当中存在诗意,诗是绘画内在的筋骨
  • 艺术批评家杨小彦不看几幅原作,你都不好意思和人聊艺术
  • 原作展览让我们看到美术史如何丰富、一个画家的作品风格如何丰满
  • 中国传统社会的高明之处在于,政治空间和文艺空间相互平行
  • 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未来的经典须是今日的创新
  • 我们今天可能看不懂未来的经典
  • 艺术家死后才被发现的经典会越来越少
  • 复古复的不是经典
  • 书法家邱振中先破除旧的神秘,再书写新的神秘
  • 书写与人是什么关系?
  • 今人写不过古人怎么办?
  • 笔触与笔墨是一回事吗?
  • 做王羲之做不到的事
  • 雅昌高仿真复制研究室下真迹一等
  • 高仿真就是连霉点也要照做
  • 数据是如何采集的?
  • 为书画做DNA鉴定
  • 叁 空间营造
  • 中国空间精神进化史
  • “一桥、一塔、一寺、一城”让空间走向多元和整体
  • 一座城市的建筑越高大越另类,城市参与全球化过程中所秉持的底气就越足
  • “因为建筑而产生的城市问题、因为城市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当然难以避免。”
  • 20重器
  • 中国古代最高级的殿堂室内顶棚
  • 世界上最庞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 中国古代最流行的智力玩具
  • 中山大学教授冯原中国人走出大院,住进小区
  • “梁陈方案”和中国营造学社为建筑把脉,让空间发声
  • 建筑师马岩松最经典的东西是我们的传统
  • 复古只是换换口味的情感倾诉
  • 四合院的空间本身是一种经典
  • “民艺系列”App开发者孙勇过去玩榫卯,今天玩折扇
  • “榫卯”没有商业模式
  • 从“榫卯”到“折扇”
  • 雕塑家傅中望我要把榫卯变成一种精神符号
  • 用现代思维看待传统资源
  • 榫卯是关系
  • 榫卯来自生活又接入生活
  • 肆 日常生活
  • 哪个朝代的人最会生活?
  • 我最愿意生活的时代
  • 宋代的城市,是日夜向市民开放的
  • 追逐时尚的明朝人
  • 20重器
  • 世界上唯一一把五弦琵琶
  • 送给新娘子的礼物
  • 汝窑器难得,无纹者尤佳
  • 只有上帝之手才能创造的元代青花瓷
  • 材美工良,不静不喧
  • 历史学者伊永文中国人的市民生活始于宋代
  • 茶楼和酒楼是宋代市民最重要的信息集散地
  • 宋代的快餐,只要你说得出菜名来,马上就给你做
  • 宋代的货币流通量,元、明、清都比不上
  • 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些还不如宋代
  • 唐代人教给我们的好生活
  • 唐代人的海淘生活
  • 在唐代,长安和洛阳这两座城市是胡风极为盛行的地方
  • 杨贵妃是怎么吃到新鲜荔枝的?
  • 唐朝权贵的家里,都散发着一种热带木材的芳香气味
  • 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学者张颐武生活方式研究是对人类科学文明的整合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方式病
  • 香港生活方式评论家欧阳应霁我是永远站在鸡蛋那一头的
  • 艺术家方力钧去景德镇烧一堆让人心疼的陶瓷
  • 伍 潮流风尚
  • 美人在骨不在皮中国人的审美变迁
  • 从看脸到看身材,从以胖为美到瘦成一道闪电
  • 无论服装多裸露,中国人其实骨子里都是含蓄的
  • 20重器
  • 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
  • 最冷艳最凄美的点翠工艺
  • 中国最美的古代珠子
  • 世上最美的百子游龙旗袍
  • 游牧民族头上盛开的金色花朵
  • 作家孟晖中国人要香起来
  • 香气意味着性暗示
  • 香还是社会阶级地位的体现
  • 作家止庵和时间里不灭的东西击掌相笑
  • 回头看到遥远的同类,他跟我们是同一个人
  • 不读《论语》,你意识不到这句话别人早就说过
  • 我不太愿意说当下,时间会淘汰掉不值一提的东西
  • 《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诗歌会改变你对命运的看法
  • 喜欢诗词、选择文学,是他“作为一个乡下孩子不得已的选择”
  • 古典文化把人变得不切实际,却也给了比别人丰富许多的精神空间
  • 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皆浮云,只有时光流逝才算得上大事
  • 香云纱染整技艺传承人梁珠晒莨是门古老的手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