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1千字
字数
2022-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目前我国已进入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全面攻坚阶段,打造若干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础任务。
内容简介
北京市作为大国首都,科技资源集聚、创新人才丰富,应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上率先垂范,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战略支撑。本书以此为切入,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研究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 一、全球创新型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特征
- 二、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条件
- 三、全球创新型城市的评判标准与指标
- 四、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与类型
- 五、全球创新型城市的政府作用问题
- 六、对于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发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标与任务
- 二、研究开发内容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研究脉络和理论、方法基础
- 第一节 全球创新型城市理论发展脉络与实践研究进展
- 一、全球创新型城市的界定
- 二、全球创新型城市理论发展脉络
- 三、全球创新型城市实践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
- 一、什么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 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的背景
- 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发展
- 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国的实践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全球创新型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评判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全球创新型城市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
- 一、全球创新型城市基本理论框架
- 二、全球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
- 三、国内外知名创新指标体系关键指标对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二节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条件与评判标准
- 一、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条件
- 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评判标准的基本要求
- 三、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评判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理论框架与影响因素机理分析
- 第一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分析框架和理论支撑
- 一、分析框架
- 二、理论支撑
- 第二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
- 一、创新网络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
- 二、人力资本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动力
- 三、创新政策是影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四、创新财力投入,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财力保障
- 五、创新基础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物质基础
- 六、产业集群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
- 七、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中心创新精神的孵化器
- 八、创新服务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支撑平台
- 九、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内容与评判指标
- 第一节 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进程与趋势
- 一、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进程
- 二、世界科技创新历史趋势
- 三、世界科技创新未来的趋势
- 第二节 全球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内容与模式类型
- 一、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内容
- 二、全球创新型城市发展类型模式
- 三、小结
- 第三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内容
- 一、创新资源
- 二、创新环境
- 三、创新网络
- 四、创新可持续性
- 五、创新成果
- 六、创新辐射
- 第四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评判指标体系
- 一、理想化指标
- 二、可行性指标
- 三、精简化指标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评价与关键因素甄别
- 第一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对比评价
- 一、政府管理因素:高效的领导机构、完善的组织制度、丰富的扶持政策和多样的民间中介协调组织
- 二、区位环境因素:全球创新型城市都拥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 三、全球市场参与性因素:较强的全球参与性和对外经济联系
- 四、人才因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人才的激励
- 五、中介服务因素: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 六、文化因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
- 七、产学研因素: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 八、科技创新关键指标的国际比较
- 第二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内对比评价
- 一、上海和深圳创新与北京的对比
- 二、北京与全国重要省市创新水平比较
- 第三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因素分析
- 一、政府管理因素:政府管理不够透明,扶持政策需要完善
- 二、区位因素: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生活环境不够宜居
- 三、产学研因素:缺乏完善的产学研平台
- 四、风险投资因素:风险投资体系不够完善
- 五、科技中介服务因素:技术交易市场不完善
- 六、科技人才数量与北京的创新地位不符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全球著名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 第一节 伦敦——由工业之城到创意之都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二节 首尔——向“绿色、创意城市”转型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三节 波士顿——科教兴市的典范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四节 硅谷——硅谷变“绿谷”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五节 筑波——崛起、衰落与再复兴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六节 新加坡——从“污染重地”到“花园城市”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七节 班加罗尔——印度“硅谷”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八节 特拉维夫——沙漠中的“硅溪”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九节 纽约——世界级的金融帝国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十节 东京——亚洲经济中心
- 一、创新背景
- 二、创新中心发展历程与发展内容
- 三、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 第十一节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城市的成功经验
- 一、科创人才的培育与吸引
- 二、创新氛围的营造与完善
- 三、科技金融的发展与加强
- 四、政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五、网络组织的建立与扩展
- 六、对绿色科技的关注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与基本思路
- 一、北京的战略定位
- 二、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领域
- 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 三、高端医疗科技领域
- 四、智能机器人领域
- 五、新能源汽车领域
- 第三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
- 一、发展总体目标
- 二、具体路径
- 第四节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措施
- 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制定发展规划纲要
- 二、成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委员会
- 三、加大高科技企业资金扶持力度
-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 五、打造环首都科技创新圈
- 六、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省域创新指数原始数据
- 附录2 城市创新指数原始数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