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1千字
字数
2019-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领读者领略这家成立四十年的世界五百强公司面对困境生生不息的智慧来源。
内容简介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的西方各国纷纷对华为进行制裁,华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这种逆境之下,任正非领导的华为人迸发出的勇气与力量使世人惊叹。“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垫子文化”等金句揭示了华为人奋斗与时刻自省的顽强精神。本书基于任正非的多篇讲话与文章,从中梳理出华为与任正非的管理、人生哲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伟大的磨难
- 第一章 “不能因为我们领先了就要挨打”:华为的生死对决
- 一 2019年,是“华为之年”
- 二 美国是如何极限打压华为的?
- 三 华为就受到不当手段打压的一个声明
- 四 他们为何要打压华为?
- 五 “不能因为我们领先了就要挨打”
- 六 “美国优先”症的表现
- 七 大国战略博弈将是长期的
- 第二章 “我不懂政治”:任正非的政治智慧
- 一 “打锣卖糖,各干一行”
- 二 “政治家怎么想的我真不知道”
- 三 “我最适合继续担任CEO”
- 四 坚持把华为事件与中美贸易战分开
- 五 坚持把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分开
- 六 坚持把华为产品与爱国分开
- 七 坚持把爱国与民粹主义分开
- 八 坚持把政治与法律分开
- 九 坚持把政治与市场分开
- 十 坚持把企业与国家分开
- 十一 坚持把美国企业家与政治家分开
- 十二 坚持把美国与世界分开
- 十三 华为为什么要有党组织?
- 十四 “淡”到深处即智慧
- 第三章 “以客户为中心”:华为的经营智慧
- 一 掌控不了的客户恰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 二 企业到底是以股东、员工还是以客户为中心?
- 三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 四 客户永远是华为之魂
- 五 华为的使命是实现客户的梦想
- 六 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 七 真谛就是企业一切围绕客户转
- 八 对产品、服务满意度负责
- 九 帮助客户解决未来问题
- 十 让利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 十一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 第四章 “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的管理智慧
- 一 华为人悟出的“大道理”
- 二 “不奋斗,华为就没有出路”
- 三 华为文化的核心是奋斗精神
- 四 华为的劳动者与奋斗者
- 五 “奋斗者”是有长期回报的文化现象
- 六 “芭蕾脚”就是奋斗精神
- 七 从蜘蛛、蜜蜂、萤火虫、乌龟等动物那里吸取“奋斗文化”基因
- 八 从“狼性文化”走向“人性”“灰度”文化
- 九 不能让雷锋吃亏
- 十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引导队伍冲锋奋斗
- 十一 颇具特色的集体领导制度
- 十二 群体化的股权结构
- 十三 奋斗者是群体的奋斗
- 十四 忘却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背弃华为文化
- 十五 凡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的艰苦奋斗
- 第五章 “做有高度的事业”:华为的理想情怀
- 一 这个青年为什么后来成了哲学家?
- 二 华为的远大理想,是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服务
- 三 华为视理想为至上价值
- 四 拒绝机会主义的诱惑
- 五 华为的目标理想是要“站在世界最高点”
- 六 华为的“方向大致正确”
- 七 “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
- 八 任正非是一个现实的行动的理想主义者
- 第六章 “傻傻地走自己的路”:华为的工匠精神
- 一 华为的成功就是阿甘的“傻”
- 二 华为没看“路两旁的鲜花”
- 三 多“戴帽子”不能证明我能做好5G
- 四 华为“坚持只做一件事”
- 五 “下一个倒下的也许就是华为”
- 六 小公司都可以复制的三大“真经”
- 七 华为未来仍将为人类信息化服务
- 第七章 “无人区的生存法则”:华为的创新逻辑
- 一 华为成功的最大密码是科技创新
- 二 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必须有自己的科技支撑
- 三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四 “任式”的创新观
- 五 华为开始有能力进行“前瞻性研究”
- 六 任正非倡导开放式的自主创新
- 七 把钱变知识与把知识变钱
- 八 华为在“无人区”的“迷航”中“领航”
- 九 “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 十 在全球建立“强大的能力中心”
- 十一 “思想火花研究院”
- 第八章 “强者在均衡中产生”:华为的灰度艺术
- 一 任正非为什么倡导“开放、妥协、灰度”?
- 二 华为不能做“黑寡妇”
- 三 “华为开放就能永存”
- 四 妥协是一种“丛林智慧”
- 五 “宽容是一种美德”
- 六 “方向大致正确”就是灰度
- 七 “领袖就是要掌握灰度”
- 八 “深淘滩,低作堰”
- 九 独霸世界的终将灭亡
- 第九章 “很荣幸成为乔布斯的同学”:华为的竞争风范
- 一 “我们家都是乔布斯的粉丝”
- 二 我是拉宾的学生:对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要友好
- 三 我们把竞争对手叫“友商”
- 四 为什么“备胎”备而不用?
- 五 我们还在向美国公司下订单
- 六 我们不买美国供应商的产品就“没有良心”
- 七 华为能自己生产还会再购买美国公司的产品吗?
- 八 “华为不需要美国芯片”吗?
- 九 诺基亚、爱立信多赚钱也是为人类服务
- 十 华为手机为何要卖高价?
- 十一 共同为人类服务
- 十二 任正非的文明竞争观
- 第十章 “唯有惶者才能生存”:华为的忧患意识
- 一 华为的冬天总会到来的
- 二 华为早有“极限生存假设”
- 三 迟早会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
- 四 华为“备胎”是多方面的
- 五 华为完全能补上“备胎”中的漏洞
- 六 美国恐怕一时建不成先进的信息网络
- 第十一章 “功劳簿的反面就是墓志铭”:华为的自我批判
- 一 有自我批判的公司才能生存发展
- 二 “只有自我批判才会成为强者”
- 三 华为红旗能打多久取决于自我批判
- 四 成功的模式“不可能复制”
- 五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 六 “英雄是有一定时间性的”
- 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八 自我批判是为了提升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 九 “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
- 十 新员工年终的“神秘的礼物”
- 十一 华为有一支蓝军
- 十二 “2012实验室就是批判的武器”
- 十三 “屁股对着老板的人”反而会提拔
- 十四 华为“不是以老板为中心”
- 第十二章 “我手里提着一桶糨糊”:华为的哲学智慧
- 一 哲学是什么?
- 二 “文件里面充满了哲学”
- 三 把生命注入企业,企业要防止“熵死”
- 四 “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 五 华为文化的“四大支柱”及其他
- 六 客户至上:华为的生命之本
- 七 奋斗为本:华为的生命之力
- 八 诚实守信:华为的生命之基
- 九 开放创新:华为的生命之道
- 十 妥协灰度:华为的生命之圈
- 十一 自我批判:华为的生命之源
- 十二 “糨糊哲学”:华为的生命之核
- 第十三章 任正非的心灵内核
- 一 任正非创造了“三个华为”
- 二 任正非是企业思想者
- 三 任正非的企业本体论
- 四 任正非的企业理想论
- 五 任正非的企业主体论
- 六 任正非的企业战略论
- 七 任正非的企业动力论
- 八 任正非的企业危机论
- 九 任正非的企业生态论
- 十 任正非的思想是有力量的
- 十一 任正非的心灵内核
- 结束语 玫瑰花与大蛋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