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5千字
字数
2018-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并通过此种变迁来审视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
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与文明发生巨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外患和政治变革等显著的“历史事件”外,尚有隐现在这些“事件”的历史深处,引发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变革的媒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徘徊在帝国边缘的异类
- 第一节 马礼逊:帝国边缘的陌生人
- 第二节 洪秀全:落魄文人的天国之梦
- 第三节 边缘士人:赵烈文与王韬的传播经历
- 第二章 盛宣怀与晚清媒介网络
- 第一节 “刺马案”与晚清媒介的国际化
- 第二节 心灵的延伸:盛宣怀和他的媒介网络
- 第三节 庚子国难与盛宣怀的媒介政治
- 第三章 晚清帝国传播的政治化
- 第一节 梁启超与晚清传播的政治化
- 第二节 孙中山、华侨和“海外中国”
- 第三节 “枪手”:丁未政潮中的媒介运用
- 第四节 袁世凯及其“洹上渔翁”形象的塑造
- 第四章 民国初年的媒介与政治
-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的印刷与政治
- 第二节 黄远生与民初媒介生态
- 第三节 血路:黄远生的自我超越
- 第五章 作为媒介的北京大学
- 第一节 声名狼藉:蔡元培主政前的“老北大”
- 第二节 唤醒青年:北京大学的政治参与意识
- 第三节 读书与救国的两难:蔡元培努力遏制北京大学的政治参与
- 第六章 “一战”时期的国际传播
- 第一节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第二节 “一战”之后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第三节 威尔逊主义与五四运动的爆发
- 第七章 权力、媒介和舆论
- 第一节 “爱国者”:吴佩孚的公共形象塑造
-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吴佩孚的崛起
- 第三节 北战:直皖战争与权势转移
- 附录一 克服学术惰性:哈佛大学栗山教授访谈录
- 附录二 近代外交的“通信变革”:清末民初国际宣传政策形成之考察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