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探讨AI与金融业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为读者剖析两者结合带来的创新红利。

内容简介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AI金融,技术不断变革,竞技者在升级和减少,市场却在扩大,金融市场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AI金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创新深度结合的产物,是金融科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业态。人工智能为强数据导向和依赖用户流量的传统金融行业的创新升级创造了契机,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的同时引领着新型服务的诞生,而AI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满足用户真正的金融需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把握住金融演变的科技趋势
  • 第一章 AI金融来了
  • 第一节 人工智能掀起浪潮
  • 乌镇的启示
  • AI大胜《星际争霸2》职业选手
  • 由智能看脸诊病想到AI金融
  • AI的价值突破口在金融业
  • 第二节 AI金融时代,中国还能领先吗?
  • 互联网是美国的,区块链是俄罗斯的?
  • 新加坡、澳大利亚是两匹黑马
  • 印度正在崛起
  • 国际化的移动支付需要AI赋能
  • AI金融发展离不开资本渗透
  • 第二章 从移动支付到智能支付
  • 第一节 没有现金的社会
  • 无现金时代正在突飞猛进
  • 境外也在狂刷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 二维码支付从暂停到“重生”
  • 银联上线“云闪付”App
  • AI赋能后的无现金社会
  • 第二节 移动支付遍布全球
  • 移动支付在香港地区为何难普及
  • 李显龙为何感叹新加坡成了“乡巴佬”?
  • 日本“J币”难敌中国移动支付“攻城略地”
  • 群雄逐鹿印度移动支付市场
  • 第三节 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 要顺应无现金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中国两大移动支付坐在金矿上
  • 支付宝与银联打造移动支付航空母舰
  • Apple Pay在中国为何被边缘化?
  • 第四节 无现金社会的进化
  • 加密货币是无现金社会的最终归属
  • 各国央行围剿加密数字货币的“阴谋与私心”
  • 为何比特币必然会诞生?
  • 俄罗斯或利用加密货币规避美国制裁
  • Facebook加密货币体系或成里程碑
  • 第五节 移动支付更加智能化
  • 移动支付智能化的过程
  • 刷脸支付技术全面进入商用
  • “蜻蜓”“青蛙”引发刷脸支付大战
  • 支付宝用AI机器人实现“秒赔”
  • 加密数字货币借记卡问世
  • 移动支付十强城市折射出了什么?
  • 第三章 传统金融机构地位岌岌可危
  • 第一节 传统银行面临窘境
  • 新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三部曲
  • 银行业5年内将有30%的岗位消失
  • 巴菲特为何减持富国银行股票?
  • 传统银行站队互联网巨头形式大于内容
  • 传统银行向AI金融转型难度不在技术
  • 第二节 人工智能冲击传统岗位
  • 人工智能金融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
  • 未来金融机构员工多数是科技人员
  • CFA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列入考试内容
  • 第三节 人工智能重新定义金融创新
  • 没有信贷员的网商银行
  • OakNorth成欧洲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独角兽
  • 香港特区发出多张虚拟银行牌照
  • 汇丰区块链完成2500亿美元外汇交易的启示
  • 香港特区推出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
  • 软银在印度布局AI金融业务
  • 日本央行力促AI金融的启示
  • 第四章 智能投顾刮起“智投”风
  • 第一节 什么是智能投顾?
  • 中国智能投顾进入实践试水阶段
  • 百度押宝智能投顾
  • 中国智能投顾不如传统投顾平台吗?
  • “监管沙盒”制度是否适合智能投顾?
  • 第二节 智能投顾的发展趋势
  • 中国智能投顾任重而道远
  • 民意难挡智能投顾的发展趋势
  • 中国智能投顾的信心来自哪里?
  • 银行业要做真正的智能投顾
  • 智能投顾监管不应设置准入门槛
  • 第五章 金融赛道下半场,科技巨头“入侵”
  • 第一节 中国科技巨头进军金融业
  • 滴滴上线“网约车金融”
  • 小米、金山打造互联网银行
  • 字节跳动进军数字支付领域
  • 360金融实现超低欺诈亏损率
  • 京东金融的“数字化”转向
  • 富士康投资区块链支付平台
  • 第二节 海外科技巨头集体转向金融
  • 亚马逊大规模进军金融业
  • 亚马逊或将成立全球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
  • Apple Card会带来移动信用的“鲶鱼效应”吗?
  • Facebook与美国大型银行合作整合用户财务信息
  • 美国科技巨头杀入印度移动支付
  • 从软银投资方向看AI金融发展
  • 第六章 AI金融时代,监管的挑战
  • 第一节 监管面临新挑战
  • AI金融创新给监管带来的挑战
  •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隐私?
  • 网络大数据征信不能延缓耽误
  • 美国个人信息产业成为“赚钱机器”的启示
  • 第二节 新金融带来新机遇
  • 新金融可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金融大幅度开放不会冲击中国金融业
  • 金融开放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
  • 第三节 监管不能让金融创新望而生畏
  • 金融监管不是消除一切金融风险
  • 监管不宜过度强调防止假创新、伪创新
  • 不必急于将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MPA
  • 英国央行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值得学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深度

    每日一书:《AI 金融时代》。AI 金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深度结合,是金融科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业态。随着 ChatGPT 的火爆,人工智能将对金融业产生多大的影响?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最早将取代哪些岗位呢?可能会是像机器一样工作的会计岗位、行政岗位,还有属于复杂劳动的金融分析师等。你的工作属于哪类?要提早做到心中有数了。成立 3 年多以来,网商银行为全国 1500 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贷款,不良贷款率控制在 1% 左右。2018 年,网商银行为小微经营者提供了超过 1 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其中 96% 发放给了贷款金额在 100 万元以下的小微经营者。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演讲。他表示,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为金融服务 “具有对经济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潜力”,可推动金融的发展。黑田解释称,金融通过对高端信息的处理支撑着经济发展。他认为,AI 及大数据分析能高速处理庞大的信息,将有助于实现更高的效率与更好的发展。智能投顾源自美国,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也是美国。2010 年智能投顾公司 Betterment 在纽约成立,一年后 Wealthfront 公司在硅谷成立,智能投顾正式诞生。从 2013 年开始,两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呈现了惊人的增长,到 2015 年年底,Wealthfront 拥有了约 29 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而 Betterment 则超过了 30 亿美元。自此,华尔街掀起一股智能投顾的热潮。典型的 Robo\|Advisor 通过在线调查收集客户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理财目标等信息,使用数据提供建议与支持客户投资。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能体现智能的环节有三个:投前,运用智能技术提供自动化投资风险倾向分析、导入场景化需求、投资人理财目标分析等;投中,实现自动化分仓交易、交易路径的最大效率或最小成本算法,以及比对市场动态所衍生的交易策略等;投后,自动化账户净值跟进、自动调仓提示、智能客服与其他可预先设定场景的服务规划等。一是央行主导的网联,要把支付宝、微信支付收编,即商业银行与支付宝、微信的直连模式将改为将两者都先接入到网联,由网联作为清算中心间接转账。这被网友调侃为,支付宝与微信修了个高速公路,结果央行在上面设了个收费站。另一件事是央行透露,要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即 MPA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互联网金融阶段主要表现在将负债筹资端简单搬到互联网上,比如各类 “×× 宝” 产品、各类网络贷款平台等。在这个阶段,资金融通跨越地域,信息变得较为透明、对称。但是其中许多产品由于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又远离了金融本质中的信用要素,从而使金融风险暴露出来。数字化金融阶段比互联网金融阶段大大迈进了一步,直奔金融的本质而去。通过大数据征信,挖掘信用使得金融更安全。数据运用到金融领域是金融业的革命性变革、创新与升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金融也可以归类到数字化金融里面,但是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我再三考虑后还是用另一个阶段来阐述。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金融业冲在最前面。一是移动支付本身的智能化发展。AI 使移动支付更安全,在移动支付系统中暗藏智能机器人守护神,随时发现网络环境变化、支付场景变化、操作人变化、密码更改、假二维码、黑客入侵等影响支付安全的情况。智能化旨在让客户体验更好,支付更加便利。从生物智能技术来看,将指纹、刷脸、声波、虹膜、静脉等应用到移动支付里,大大方便了客户使用。二是移动支付服务于智能化场景。比如在智慧城市中移动支付的作用,在智慧公交、地铁等场景下移动支付更加智能等,特别是在个人智慧理财上还大有可为。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自然语言处理等现代科技都在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高效的生活、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的同时,一个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 “机器吃人” 的时代即将到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蓝狮子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出版规模最大的民营财经图书策划出版机构。蓝狮子专注于公司案例图书和企业家传记的出版业务,整理并传播中国本土公司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