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汉语方言调查分区与研究的新成果。

内容简介

从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算起,汉语方言的调查与研究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已发表的方言描写、分区、历史、接触等方面的论著不计其数。但对边界方言的共时描写及其演变、方言边界性(边缘性/过渡性)的具体表现、边界方言研究的理论价值等问题,尚未引起充分关注。

本书首次对该论题做了全面探讨,研究对象涵盖吴、闽、粤、客、湘方言及北方官话、晋语、湘南土话等;内容方面,除了结合方言实例,对方言接触等问题进行理论阐述,也有对某个或某一区域方言的声、韵、调等音节结构成分进行描写或探源等;研究方法多样,既有传统描写与比较,也有田野语音的实验分析与统计、建模等。

本书为2015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演化与计算研究中心(筹)主办的“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变”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郑张尚芳、游汝杰、朱晓农、陶寰、郑伟等24位语言学专家学者撰写的21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覆盖了对吴语、闽语、湘赣粤桂等地的方言,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方言的语音与音系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变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关于边界方言与方言边界(代前言)
  • 皖南方言中强送气弱通音声母的分布及变异
  • 1 古全浊声母的一种特殊读法
  • 2 强送气声母的分布
  • 3 並母、奉母和定母的读法
  • 4 群母、匣母的读法
  • 5 从邪崇澄船禅六母的读法
  • 6 结语
  • 江苏省溧水县方言述略
  • 1 溧水方言调查研究历史回顾
  • 2 溧水县的移民背景
  • 3 在城镇方言的江淮官话性质
  • 4 吴语区的语音特点
  • 5 溧水吴语内部及与高淳话的比较
  • 6 溧水县境内的河南话方言岛
  • 7 结语
  • 边缘吴语:通泰方言案例
  • 1 引言
  • 2 边缘吴语
  • 3 通泰声调
  • 4 结论
  • 苍南蛮话的浊音声母及相关问题
  • 1 引言
  • 2 问题的焦点
  • 3 他控音变和蛮话浊音声母的产生
  • 4 蛮话中其他的他控音变
  • 5 余论
  • 作为边界方言的中心城市方言
  • 1 边界与方言节点传播模型
  • 2 上海市区方言浊擦音现状初探
  • 3 总结
  • 上海话异读的语义限制与语音偏好
  • 1 问题
  • 2 理论背景:演化语言学与涌现音系学(emergent phonology)
  • 3 从语义限制看上海话的演化单位
  • 4 上海话异读的语音偏好(phonetic bias)
  • 5 小结
  • 浙江古杭州府和严州府交界地带的富阳东梓关吴语
  • 1 引言
  • 2 东梓关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 3 东梓关方言的音韵特点
  • 4 东梓关方言部分音韵特点的成因
  • 5 总结
  • 从吴语古阳声韵韵尾的分布推测移民路线
  • 1 引言
  • 2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3 相关问题的讨论
  • 4 结论
  • 大田前路话在闽语中的位置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 1 背景
  • 2 大田话的系属问题
  • 3 区域视角底下的大田话
  • 4 讨论和结论
  • 论祭、支两韵在闽语中的分合关系及其拟测
  • 1 前言
  • 2 闽南语祭、支两韵的表现
  • 3 闽东语祭、支两韵的表现
  • 4 闽北语祭、支两韵的表现
  • 5 汉语音韵史中支、祭二韵的表现
  • 6 结论
  • 桂北平话的声调及其演变
  • 1 桂北平话声调与中古音的对照
  • 2 桂北平话古平声的今读
  • 3 桂北平话古去声的今读
  • 4 桂北平话古入声的今读
  • 苏州方言中的官话成分
  • 1 引言
  • 2 工作程序
  • 3 语音
  • 4 基本词汇
  • 5 余论
  • 湘南土话帮、端系声母的特殊读音
  • 1 帮系字的特殊读音
  • 2 端系字的特殊读音
  • 3 帮端系声母特殊读音的时间及演变过程
  • 兴国县潋江方言tɕ组和tʂ组声母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 1 引言
  • 2 tɕ组与tʂ组声母的区别
  • 3 tɕ组与tʂ组声母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 4 余论
  • 都斛话咸摄深摄的读音层次与四邑方言的性质
  • 1 引言
  • 2 都斛话咸摄读音类型与音韵特征
  • 3 都斛话深摄读音类型与特征
  • 4 咸深摄韵字中的辅音韵尾
  • 5 四邑方言与其他方言咸摄、深摄读音层次比较
  • 6 结论
  • 凤凰县沱江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类型与层次
  • 1 引言
  • 2 沱江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类型
  • 3 沱江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的层次
  • 晋豫边界鹤壁地区“子”变韵的音系理据
  • 1 引言
  • 2 语料
  • 3 “子”变韵还是“头”变韵
  • 4 “子”变韵是“子”缀音节的标记性弱化
  • 5 结论
  • 从音类格局看方言接触导致的音系演变
  • 1 几个核心概念
  • 2 案例:淮河流域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过渡区的入声演变
  • 3 相关问题的讨论
  • 汾河片中原官话梗摄三四等白读的早期形式
  • 1 引言
  • 2 梗摄白读在汾河片中原官话和晋语中的表现
  • 3 晋语梗摄开口三四等白读并入蟹止开三四之前的形式
  • 4 中原官话汾河片梗摄三四白读的早期形式
  • 5 结论
  • 接触与汉语方言声调的演变
  • 1 方言声调接触性变化的类型
  • 2 易于引发方言声调接触性变化的因素
  • 3 深度接触引发声调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 4 结语
  • 入声音节在方言接触中的表现
  • 0 引言
  • 1 官话方言寒韵字锐钝分韵的舒入之分
  • 2 吴语咸山摄三四等字文白消长的舒入之分
  • 3 吴语与官话曾梗摄文白消长的舒入之分
  • 4 吴语与闽语通摄字重韵有别的舒入之分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一家以工具书出版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8月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称现名。主要出版各类综合性辞典、语文辞典、专科辞典、方志、年鉴等,以及各类学术与大众读物。编辑出版辞书学专业期刊《辞书研究》,以及时尚住房装潢类杂志《家居主张》。《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标志性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