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微观研究苏州评弹与社会,解读书场小社会与大社会互动。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书场为中心,从空间的角度对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微观研究。作者通过书场记忆结合史学解读勾勒了一幅更为鲜活丰富的苏州城市生活画卷,提供了了解近代苏州的一个侧面。作者从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的关系入手统筹全篇,认为苏州书场中的评弹艺人与各色听众,构成了书场“小社会”;而苏州书场与苏州社会的其他组成部分,构成了苏州“大社会”。书场“小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书场“小社会”不断发展,也反作用于苏州“大社会”。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之间发生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苏州“大社会”的发展制约着书场“小社会”,书场“小社会”的变迁也处处投射出苏州“大社会”的影子,是苏州“大社会”变迁的浓缩与提炼。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再版序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三 概念界定与资料情况
  • 四 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晚清以来苏州社会变迁下的书场发展
  • 一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苏州书场
  • 二 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苏州书场
  • 三 20世纪50至60年代的苏州书场
  • 第二章 晚清以来书场的空间构成与经营运作
  • 一 书场的布局与设施
  • 二 书场的人员构成
  • 三 书场的经营运作
  • 四 书场的竞争
  • 第三章 晚清以来书场空间的形塑与人际交往
  • 一 共生与互惠
  • 二 传播与反馈
  • 三 “相知”与“相惜”
  • 四 矛盾与冲突
  • 第四章 晚清以来书场内的日常生活与感官文化
  • 一 书场内听客的感官体验
  • 二 书场内评弹艺人的演艺生涯
  • 三 书场生活经验的文学再现
  • 第五章 晚清以来书场的空间重组与权力更迭
  • 一 空间的平衡:清代至民国初年光裕社与评弹商业体系的运作
  • 二 平衡的打破:民国时期传统评弹商业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 三 “光裕书场”事件:书场空间权力的更迭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苏州市区书场分布图(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建立)
  • 附录2 清代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苏州书场一览表
  • 附录3 1930至1949年苏州广播电台一览表
  • 附录4 20世纪40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场东情况一览表
  • 附录5 20世纪40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股东情况一览表
  • 附录6 20世纪40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工作人员情况一览表
  • 附录7 民国时期部分报刊中苏州城乡书场及广播书场广告一览表
  • 附录8 苏州书场行政管理支出一览表(1955年)
  • 主要参考文献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