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孙皓晖先生多年来主要文明史论著的集结。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原生文明》《国家时代》与《文明新论》三部著述,凝聚了作者数十年来对中国文明发展史和世界文明史的独特深入思考。

《原生文明》认为,中国原生文明的成长升华期在五帝、夏商周时期,轴心期为战国时期,而巅峰则为秦帝国。作者以“国家文明”为切入口,使用文明史的研究立场和方法重新发现历史,试图探寻中国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共识,发现足以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生命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人才至上、强势生存、自觉求变、统一精神、法治精神等,以重建中国统一文明的精神基础,树立对自身文明的精神信念。

《国家时代》从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基础和价值体系的危机性焦虑出发,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文明在历史实践中的兴亡法则,揭示大国文明兴亡生灭的历史经验与深重教训。在世界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对照中,破除西方文明观带给我们的思维定式,探寻中国在六千年人类文明历史实践中矗立不倒的真正根基。

《文明新论》为作者文集,包括少量的访谈与讲话,从文明史意识、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战国之兴亡反思、战国人物论、文明散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们民族面临新的文明跨越的历史转折时期,重读我们的文明历史,找准我们的文明正源,以新的价值理念寻求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必要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原生文明论:文明新论
  • 总序 中国统一文明的体系结构
  • 走出文明冲突极端化的历史陷阱 (2022版序)
  • 走出中国历史意识的沼泽地 (原版序)
  • 上篇
  • 第一编 我们的文明史意识
  • 突破史障 寻求中国文明正源
  • 确立中国文明的继承原则
  • 我们的整体困境:世界文明的沼泽期
  • 文化霸权与文明衰落
  • 第二编 大秦帝国: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
  • 秦帝国是中国统一文明正源
  • 祭秦论:中国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
  • 中华民族必须拥有强大的文明话语权
  • 历史主义是厘清中国文明史的根基
  • 文明开掘:《大秦帝国》的精神本位
  • 文明视野:历史文学创作的深化
  • 附录 散记
  • 太行巍巍话长平
  • 追梦大秦:溯洄游之 道阻且长
  • 雪意把酒话秦风
  • 万古秦风:关于秦人的时间简史
  • 下篇
  • 第三编 战国之兴亡反思:新六国论
  • 亡韩论:忠直术治而亡,天下异数哉
  • 亡赵论:烈乱族性亡强国,不亦悲乎
  • 亡燕论:迂阔固守王道的悲剧
  • 亡魏论:缓贤忘士,天亡之国也
  • 亡楚论:固楚亡楚皆分治
  • 亡齐论:战国之世偏安忘战,奇也
  • 第四编 战国人物论
  • 布衣赴难:中国文明史最绚烂血花
  • 秦孝公嬴渠梁:政治天宇的太阳
  • 吴起:为变法死难的第一个布衣巨子
  • 墨子墨家:被历史速冻的烈焰利剑
  • 吕不韦: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最高峰
  • 荀子:战国最具独立品格的思想家
  • 韩非《孤愤》:战国法家的命运预言书
  • 赵雍:战国时代最为英雄浪漫的国王
  • 赵佗:岭南文明的第一座丰碑
  • 跋 积微深掘 理我文明
  • 中国原生文明论:国家时代
  • 总序 中国统一文明的体系结构
  • 序 中国文明的历史困境
  • 01章 早期国家起源及漫长发展
  • 一 走向国家时代的历史节点
  • 二 人类文明的轴心主体:民族
  • 三 地球早期国家的出现及空间分布
  • 四 人类文明的生命之舟:国家
  • 五 早期国家的权力架构与社会形态
  • 02章 中国民族群走向国家时代
  • 一 神话体系:强大的精神因子
  • 二 远古传说时代的聚合基因
  • 三 国家雏形:中国民族群远古大联盟
  • 四 国家文明根基:洪水时代的聚合锤炼
  • 五 国家初创:大禹建立威权政治
  • 六 国家开端:夏王国正式创建
  • 03章 早期国家速亡现象与种子国家比较
  • 一 第一历史时期的五个种子国家
  • 二 早期种子国家的历史脉络
  • 三 早期国家文明比较:早期中国与古希腊
  • 04章 轴心时代:国家文明第二历史时期
  • 一 第二历史时期新出现的古典国家
  • 二 本时期国家群统计的两个特殊问题
  • 三 文明困境与剧烈的生存竞争
  • 四 轴心时期中国文明的超越性突破
  • 五 古典中国文明与古罗马文明比较
  • 05章 文明冲突:国家文明第三历史时期
  • 一 第三历史时期的国家生灭
  • 二 国家文明创造力的大幅度衰减
  • 三 生存空间竞争加剧,战争普遍多发
  • 四 文明冲突趋于强化,融合交流空前深入
  • 06章 衰减蜕变:国家文明第四历史时期
  • 一 古典国家文明最后时期的非一致性
  • 二 古典国家文明最后时期的两大历史特征
  • 三 早期文明对冲:新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
  • 四 文明对冲极端化:拜占庭帝国与新波斯帝国
  • 五 文明对冲极端化:十字军东征200年绞杀战
  • 六 拜占庭帝国的“黑色历史线”
  • 七 欧洲国家群文明对冲意识的历史基础
  • 八 文明对冲的黑马:阿拉伯帝国的横空出世
  • 九 政治精神: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创教时期)的历史特征
  • 十 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命运:一条兴衰曲线
  • 十一 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命运:关于政教合一
  • 07章 黑暗蒙昧: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政治
  • 一 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脉络
  • 二 欧洲基督教变身发展的历史脉络
  • 三 基督教精神变迁的历史解析
  • 四 宗教裁判所与火刑:基督教会镇压异端之残酷
  • 五 基督教会黑暗镇压之总体及分类状况
  • 六 基督教会专制政治之历史根源
  • 七 十字军东征的罪恶发动机
  • 八 基督教会对世俗社会的黑暗统治
  • 九 宗教治世的天赋黑暗性
  • 08章 古典中国文明的衰减僵化
  • 一 探究古典中国文明内在衰落的必要性
  • 二 古典中国文明的三次大跌落
  • 三 僵宋黄昏:宋代国家文明的解析路径
  • 四 宋代文治畸形膨胀的历史实践
  • 五 病态自用:宋代国家文明的内在变异
  • 六 宋代政权在对外战争中的黑色清单
  • 七 宋代政治文明的严重偏执性
  • 八 战争意志严重流失,国家平台严重衰朽
  • 09章 中国统一文明的历史基础
  • 一 关于中国文明的世界性困惑
  • 二 中国:一个古老的文明实体概念
  • 三 原生文明:中国文明的根基生成形态
  • 四 中国统一文明的历史基础
  • 10章 国家魂魄:中国民族精神
  • 一 国家文明生命力的主体根基
  • 二 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特质
  • 三 中国民族精神的历史实践形式
  • 四 中国民族精神的理性根基
  • 五 民族凝聚力:国家文明的生命线
  • 六 美国困局:只见人种,不见民族
  • 11章 中国古典社会的生存方式
  • 一 远古社会:公权力主导的多元生存方式
  • 二 夏:以国家统制经济为轴心的社会生存
  • 三 商:农商并重的多元社会生存
  • 四 西周:全面管制型的国家主义农耕经济
  • 五 商鞅变法:农耕商品经济社会的确立
  • 六 秦帝国之后农耕商品经济社会的演变与衰落
  • 12章 中国战争文明的历史传统
  • 一 战争文明理念
  • 二 中国古典战争文明的历史水准
  • 三 中国战争文明的价值观体系
  • 四 中国战争文明的最高战略法则
  • 13章 中国思想形态的多元根基
  • 一 重建中国文明的精神序曲
  • 二 应变突破: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 三 轴心时代之中国思想形态的历史特质
  • 四 百家同构:中国思想形态的多元均衡性
  • 14章 中国政治文明的历史传统
  • 一 政治文明是国家文明的轴心
  • 二 “大公”传统:中国政治文明的第一根基
  • 三 力行统一:中国政治伦理的第一法则
  • 四 国土神圣:对外政治的基石法则
  • 五 文明融合:中国政治文明的基础价值选择
  • 六 人才为兴国之本:中国政治文明生命线理念
  • 15章 国家时代的三次文明大危机
  • 一 生长停顿:国家时代第一次文明大危机
  • 二 古典文明僵化:国家时代第二次文明危机
  • 三 文明发展停滞:当代第三次文明大危机
  • 四 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群面临的新型挑战
  • 16章 中国文明重建的历史方向
  • 一 正在深层变化的中国社会
  • 二 当代中国文明认知的混乱状态
  • 三 认知中国文明是一个世界性课题
  • 四 中国文明病灶:保守主义独尊
  • 五 近代以来反思中国文明的误区
  • 六 在多元竞争中探索文明重建的历史道路
  • 附录 危机与希望:非理性对抗时代的来临
  • 跋 图大则缓,远不畏行
  • 中国原生文明论:原生文明
  • 总序 中国统一文明的体系结构
  • 序 文明历史的叩问
  • 第一编 远古文明与近古文明
  • 聚合基因:神话时代与传说时代
  • 1 中国神话思维的爆发性特质
  • 2 远古传说时代的人神特质
  • 3 近古传说时代的人类生存状况
  • 4 近古传说时代的英雄战争
  • 5 黄帝大联盟权力:中国政治文明雏形
  • 百年治水:走出洪荒时代
  • 1 关于中国洪水时代的真实性
  • 2 大洪水初期的经验式应战
  • 3 舜帝新政:第三度迎战大洪水
  • 4 大禹治水:近古社会走出了洪水劫难
  • 5 大禹治水奠定了国家文明根基
  • 第二编 早期国家文明
  • 夏:国家文明的开端
  • 1 大禹后期社会的新冲突
  • 2 大禹后期创建的威权政治
  • 3 夏启政变:趋向国家时代的第一次跨越
  • 4 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5 血统传承制的确立与早期君主制
  • 6 夏启时期正式迈入国家时代
  • 商:成熟的邦联制国家
  • 1 治水建功:商人的早期生存史
  • 2 商人族群多迁徙的历史奥秘
  • 3 商旅经济是商人族群的伟大发明
  • 4 商人族群多种经济活动兼容并存
  • 5 商汤革命:鸣条灭夏之战
  • 6 成熟邦联:商汤创建的国家文明
  • 7 商汤王国创建的早期法制体系
  • 8 殷商时代社会精神的奔放与厚重
  • 西周:礼治社会
  • 1 周人的早期农耕生存史
  • 2 周人与商王国的历史对抗
  • 3 牧野灭商的战争方式
  • 4 短暂邦联:周室王权的初建
  • 5 殷商复辟危机与周公摄政
  • 6 周公的大规模东征战争
  • 7 周公创建联邦制王权国家
  • 8 周公主持创建礼治文明
  • 9 周公主持创建系统化的国家官制
  • 10 周公主持创建的宗法制
  • 第三编 新文明酝酿时代
  • 周文明的衰落
  • 1 周人生活方式的基本风貌
  • 2 礼治文明的早衰
  • 3 礼治文明早衰的历史奥秘
  • 4 西周礼治文明的崩溃
  • 5 周宣王挽救礼治文明的努力
  • 6 历史折光:关于西周灭亡的神秘预判
  • 7 镐京事变:周文明的历史灾难
  • 礼治冰河的解冻
  • 1 镐京政变战争的后续演变
  • 2 秦人族群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 3 春秋发端期的生产力水平
  • 4 社会生活的求变潮流
  • 5 农耕经济的求变潮流
  • 6 工商业的求变潮流
  • 7 法律状况的求变潮流
  • 8 政治文明的求变潮流
  • 小国争霸:政治变革之发端
  • 1 春秋政治变革的历史阶段
  • 2 东周王权的无为状态
  • 3 周王权沦落的历史奥秘
  • 4 小诸侯的霸权争夺
  • 5 大诸侯国的实力扩张
  • 6 大国争霸之前的华夏格局
  • 大国霸业文明:政治变革之深化
  • 1 齐桓公与管仲登临历史舞台
  • 2 管仲全面“修齐”
  • 3 齐国霸业
  • 4 晋国霸业
  • 5 秦国霸业
  • 6 楚国霸业
  • 7 吴国霸业
  • 8 越国霸业
  • 大国蜕变与阵痛效应
  • 1 大国蜕变的历史趋势
  • 2 齐国蜕变:田氏势力的崛起
  • 3 晋国蜕变:韩赵魏三家崛起
  • 4 楚燕秦阵痛效应:三大国进入战国序列
  • 5 郑国:中小诸侯国的阵痛效应一
  • 6 鲁国:中小诸侯国的阵痛效应二
  • 7 宋卫:中小诸侯国的阵痛效应三
  • 两大时代的过渡
  • 1 春秋末期华夏文明圈的大格局
  • 2 周室王权的全面空洞化
  • 3 华夏文明圈与周边落后文明的交错态势
  • 4 过渡形态的时期确定
  • 5 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与社会精神
  • 6 过渡时期形成的普遍的尚武精神
  • 第四编 新文明爆炸时代
  • 战国社会鸟瞰
  • 1 战国时代的文明史地位
  • 2 总图景:战国时代的四大阶段
  • 3 冶铁工业:战国时代的生产力跃升
  • 4 铁器应用的普及
  • 5 农业水利的发展
  • 魏国李悝变法
  • 1 三晋集团强势崛起
  • 2 政策并进:战国初期的大国新战争
  • 3 变法直接动因:魏氏大国战争的失败
  • 4 魏文侯李悝变法
  • 5 变法后魏国之大举扩张
  • 6 魏国变法的连锁激发效应
  • 楚国吴起变法
  • 1 吴起入楚之前的生命坎坷
  • 2 吴起入楚 力行变法
  • 3 吴起变法的当时成效
  • 4 贵族复仇 吴起惨死
  • 韩国申不害变法
  • 1 韩国变法史料辨析
  • 2 申不害早期档案
  • 3 申不害术治体系的根基
  • 4 术治理论在政治实践中的变形
  • 5 申不害的韩国变法
  • 6 申不害变法在大国战争中流产
  • 齐威王驺忌变法
  • 1 田氏齐国的治国理念
  • 2 齐威王田因齐的人才理念
  • 3 整肃吏治:齐威王驺忌变法
  • 秦国商鞅变法
  • 1 秦国变法大出天下意料
  • 2 秦国在战国初期的内乱穷弱
  • 3 秦孝公集团力挽危局
  • 4 商鞅第一次深度变法
  • 5 商鞅第二次深度变法
  • 6 秦孝公在秦国变法中的历史地位
  • 7 商鞅命运的历史大悲剧
  • 赵国武灵王变法
  • 1 赵国的内忧外患空前加剧
  • 2 赵国高层的变法大论战
  • 3 军制改革:赵国变法的核心点
  • 4 赵国军事改革大见成效
  • 5 赵武灵王末期的政治大悲剧
  • 6 后期赵国依旧强大的原因
  • 燕国乐毅变法
  • 1 变法序幕:燕国的深重灾难
  • 2 变法前奏:燕昭王发愤强燕
  • 3 乐毅在燕国推行变法
  • 4 铁血幻想:乐毅的灭齐之战
  • 战争文明之巅峰
  • 1 战争文明的历史内涵
  • 2 战国:人类古典战争水准的最高峰
  • 3 战争文明的历史巅峰
  • 原典思想大爆炸
  • 1 战国思想大潮的总体气象
  • 2 春秋战国原典理论的多元化大体系
  • 3 原典思想大体系是我们的文明根基
  • 4 春秋战国原典思想大系的历史特征
  • 5 百家同构:华夏文明的多元均衡特质
  • 秦国政治危机
  • 1 战国末期的华夏世界格局
  • 2 秦国进入低谷的多维透视
  • 3 秦昭王艰难立储:低谷第一次政治危机
  • 4 太子嬴柱立嫡:低谷第二次政治危机
  • 5 孝文王早逝:低谷第三次政治危机
  • 6 庄襄王又早逝:低谷第四次政治危机
  • 7 秦王嬴政力行主导 一举粉碎嫪毐政变
  • 帝国序幕:诀别吕不韦集团
  • 1 秦王嬴政与吕不韦的鸿沟
  • 2 吕不韦主持编撰治国大百科全书
  • 3 法王之争:两种治国理念的巨大冲突
  • 富国强兵:秦国实力大跨越
  • 1 秦王嬴政面临的历史选择
  • 2 开局首战经济:大修郑国渠
  • 3 力拔新人 重整政治格局
  • 4 重建一支新锐秦军
  • 第五编 秦帝国时代
  • 统一首战:灭韩之战
  • 1 统一之战为什么从韩国开始
  • 2 秦韩新对抗的历史脉络
  • 3 韩非入秦的悲剧命运
  • 4 韩国无抵抗灭亡
  • 两强终决:灭赵之战
  • 1 秦赵关系的发展脉络
  • 2 秦王嬴政时期的秦赵对抗
  • 3 灭赵战役的战略部署
  • 4 赵国的迟滞应对
  • 5 李牧被害 赵军瓦解
  • 6 赵国灭亡的深刻历史原因
  • 和平岔道:灭燕之战
  • 1 秦燕关系之历史脉络
  • 2 大军压境 燕国的尴尬应对
  • 3 惊心动魄的暗杀:荆轲刺秦
  • 4 刺秦效应:秦国放弃和平统一方式
  • 5 灭燕战役的实际进展
  • 沉闷死亡:灭魏之战
  • 1 秦魏对抗的沧桑变化
  • 2 灭魏之战提上日程
  • 3 王贲灭魏的具体进程
  • 4 魏国灭亡的历史解析
  • 分治绝唱:灭楚之战
  • 1 灭楚之战的先期筹划
  • 2 李信第一次灭楚之战的大失败
  • 3 秦王嬴政清醒纠错
  • 4 秦国六十万兵力之历史透视
  • 5 王翦大军的第二次灭楚之战
  • 忘战灭国:灭齐之战
  • 1 统一战争最后阶段的秦齐两国态势
  • 2 齐国末期畸形政治场的历史透视
  • 3 灭齐之战的实际进展
  • 4 齐国灭亡原因的传统评判
  • 5 齐国灭亡原因的新解析
  • 6 秦灭齐之后尚未纳入统一的华夏政权
  • 秦帝国整合民生
  • 1 秦帝国统一初期的社会效应
  • 2 秦帝国的整合民生大建设
  • 3 秦帝国的人口土地新政策
  • 秦帝国创建统一文明
  • 1 统一文明之序幕:依法封赏功臣
  • 2 创建统一政治文明:中央集权制大系统
  • 3 创建国家礼法规范:典则统一
  • 4 关于诸侯制与郡县制的大论战
  • 5 全面推行统一法治
  • 6 创建统一经济制度
  • 7 文明旗帜:创建统一文字
  • “三南”之忧:秦帝国统合岭南
  • 1 中国“三南”地区的历史走势
  • 2 秦帝国统合“三南”的战略实施
  • 3 秦军在“三南”地区的统合政策
  • 4 秦军“三南”地区重回中国文明海洋
  • 胡患之战:秦帝国草原大反击
  • 1 帝国大反击的战略准备
  • 2 蒙恬大军的草原大反击
  • 3 翁仲神威:西部战线大反击
  • 4 秦帝国修筑万里长城
  • 铁血风暴:秦帝国反复辟政治战
  • 1 帝国之前历代政权的反复辟策略
  • 2 秦帝国的先朝政策检查
  • 3 秦帝国面对复辟势力的历史选择
  • 4 分封制大论战后秦帝国的铁血反击
  • 5 铁血政策之尾声
  • 结语 前三千年文明历史之反刍
  • 跋 微木填沧海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