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于进化论的壮丽史诗,还原《物种起源》的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进化论和它的创造者之间的那些事。进化论并不仅仅是在查尔斯·达尔文的头脑中发展起来的,它也是很多人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作者在本书中,将轶事、哲思和敏锐的观察编织在一起,通过耐心细致的分析,用诗一般的语言,介绍了进化论的出现历程,阐明被称为“达尔文主义”的那个思想组合是从什么地方、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

同时,作者还分析了各种各样的配料如何凝结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成为当今西方思维的根源所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大发现的时代
  • 1 航海家
  • 2 两架梯子和造物标尺
  • 3 自然史研究中的培根主义和人文主义传统
  • 4 林奈
  • 5 物种不变
  • 第二章 时间里的远航者
  • 1 非凡之旅
  • 2 伯努瓦·德梅耶
  • 3 布封伯爵
  • 4 拉马克与伊拉斯谟·达尔文
  • 5 初次窥见生态适应
  • 第三章 海盗的藏宝图
  • 1 时间与有机体变异
  • 2 异教与基督教的时间
  • 3 藏宝图
  • 4 灾变说初兴
  • 5 詹姆斯·赫顿的世界机器及均变说
  • 6 威廉·史密斯
  • 7 居维叶:陈尸间的魔术师
  • 第四章 进步主义与进化论
  • 1 地质学预言
  • 2 查尔斯·莱伊尔爵士和均变说的复兴
  • 3 非进步主义
  • 第五章 次要的进化论者
  • 1 分枝进化
  • 2 威廉·威尔斯
  • 3 帕特里克·马修和罗伯特·钱伯斯
  • 第六章 贝格尔号的航行
  • 1 巨人的时代
  • 2 伊拉斯谟·达尔文的影响
  • 3 达尔文的知识背景
  • 4 航海之旅
  • 5 南美之行
  • 6 加拉帕戈斯群岛
  • 第七章 《物种起源》是怎样写成的
  • 1《布里奇沃特论纲》
  • 2 达尔文与马尔萨斯
  • 3 趋异律
  • 4 初试笔锋
  • 5 达尔文与设计论
  • 6 达尔文与拉马克
  • 第八章 手握进化钥匙的神父
  • 1 格雷戈尔·孟德尔
  • 2 前孟德尔遗传学
  • 3 泛生论
  • 4 人工选择与进化论者
  • 5 孟德尔的贡献
  • 6 约翰森与变异
  • 第九章 达尔文与物理学家
  • 1 开尔文与残余热力
  • 2 生物学的撤退
  • 3 德弗里斯和跳跃式进化
  • 4 时间与放射性
  • 第十章 接受最初的缺失链环
  • 1 人的进化
  • 2 猿类与霍屯督人
  • 3 头小畸形
  • 4 顺着梯子下到过去
  • 5 爪哇猿人
  • 第十一章 华莱士与大脑
  • 1 达尔文偏见
  • 2 艾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1823—1913)
  • 3 达尔文与人类进化
  • 4 退化还是发展
  • 5 华莱士与人类的古老性
  • 6 “潜能”说
  • 7 大脑与时间
  • 第十二章 结语
  • 1 时间:循环的和历史的
  • 2 前达尔文时代
  • 3 部分之间的斗争
  • 4 进化与人类文化
  • 5 非决定论的作用
  • 名词解释
  • 鸣谢
  • 常用出处代码表
  • 译者附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退化还是发展

    在我们的历史或生物课本上,进化论就是达尔文的创造性发现,但其实历史的真相并不像教科书上那么简单。进化论并不仅仅是在查尔斯・达尔文的头脑中发展起来的,它也是很多人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进化论就像一个意蕴无穷的新大陆,是由那些科学界的航海大师们,穿过层层浮草,透过茫茫海霾,冒着重重危险而辛苦发现的。当然,这座新大陆的发现最初并不受人待见,被贴上了种种可怕的标签。因为进化论对传统宗教思想的颠覆性,必然让它饱受争议。达尔文出生于 1809 年,直至 1859 年旷世巨著《物种起源》出版,因此十九世纪被称为 “达尔文的世纪”。但这个思想璀璨的世纪,可不只有达尔文。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启蒙思想,其实也是站在如拉马克、华莱士、孟德尔、莱尔等这些 “巨人的肩膀上” 提出来的,只是这些人的名字,在达尔文的巨大光芒垄罩下,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作者洛伦・艾斯利在这本《达尔文的世纪》中,就将其所搜集的轶事、哲思和敏锐的观察编织在一起,试图向我们捋清这些 “巨人” 的思考,通过耐心细致的分析,及像诗一般优雅的文笔,介绍了进化论从无到有,一步步的出现历程。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788 年,赫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也是最紧凑的作品。其时,德国地质学家维尔纳的学说风头正劲,而大众由于自身的基督教传统,也的确偏爱大洪水的故事。当时,赫顿已然认识到化石的重要性,可不幸的是,他生得太早,未能意识到动物的形态渐变和大规模生物灭绝,这些要等到晚些时候才为科学所发现。生物的灭绝,从其性质上来说,本就是不能推知,而只能靠实证手段得出的。于是,尽管赫顿看到了无尽的时间远景,了解到行星表面乃是由自然之力所塑造,但他却是彻底的均变论者。他没能看到有机体的形态渐变;他察知到世界机器自行运转和自我更新的主要机理,便心满意足,停步不前了。对于生命,他所知甚少,罕有疑问。因此,他的学说中便含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东方意味。万物的离去,只为有朝一日的重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这样的学说,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自然响应者寡,盖因那是一种专一于独一无二惊悚泪奔大戏的文化,毕竟,基督教世界的气质本就是专一倾情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系中南传媒旗下子公司。出版社以“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发展”为出版宗旨,推出一大批高品位、高格调、重实用、讲实效的科技佳作,如《时间简史》《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