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9千字
字数
2014-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究风险传播管理,适应媒介技术转变,促进社会健全发展。
内容简介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作为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化的趋势中不仅将面对现代风险和传统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同时还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控制风险的关系。而风险传播是风险本质、影响、控制等因素与其他相关信息的意见交换过程,是控制风险向危机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书从风险传播的系统结果人手,分析了风险传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等要素,通过对风险传播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从而发现如何更好地克服风险传播的障碍。
同时,书中还探讨了当媒介技术环境由以“播放性传播模式”为主体的“第一媒体时代”转变为以“双向去中心化交流模式”为主体的“第二媒体时代”时,风险传播管理应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变化,以期找到能够使风险传播系统健康运行的机制,由此来完善传播学领域中针对风险传播的基础研究,同时帮助推动风险社会健全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反思现代化:风险社会下的风险传播
- 第一节 风险概述与分类
- 一、关于风险的各种认识与分类
- 二、风险与危机
- 第二节 风险社会及其特征
- 一、风险社会的描述
- 二、风险社会的特征
- 第三节 风险传播的界定与功能
- 一、风险传播的界定
- 二、风险传播的分类
- 三、风险传播的功能与作用
- 第四节 风险传播系统概述
- 一、风险传播的系统环境
- 二、风险传播系统的传播者
- 三、风险传播的传播内容
- 四、风险传播的传播渠道
- 五、风险传播的受众
- 第二章 谁在参与:风险传播系统中的传播者
- 第一节 风险传播者所处的传播制度环境
- 一、集权主义传播制度和国家控制
- 二、自由主义传播制度和“撒谎自由”
- 三、社会责任传播理论下的媒体责任
- 四、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下的风险传播环境
- 第二节 风险传播中的利益关系人
- 一、博弈中的利益关系人
- 二、利益关系人的类型
- 第三节 风险传播者的议程建构过程
- 一、风险传播议程建构的类型
- 二、风险传播议程建构中的障碍
- 第三章 无处不在:风险传播系统中的信息
- 第一节 风险信息的形成与发展
- 一、风险信息的表象和本质
- 二、风险信息的形成过程
- 三、特殊的风险信息
- 第二节 风险信息的动态特征
- 一、全球性
- 二、不确定性
- 三、人为性
- 四、双重性
- 五、制度性
- 第三节 风险信息的动态特征带来的传播挑战
- 一、全球信息系统导致风险和风险信息的不平衡传播
- 二、精神与物质财富的不平衡中蕴藏风险流动
- 三、科学决策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信息自身瞬息万变
- 第四章 媒介化:风险传播系统中的信道
- 第一节 风险传播与媒介文化
- 一、媒介文化的内涵
- 二、媒介文化全球化与风险全球化互相影响
- 三、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人文关怀在风险传播中和谐共生
- 第二节 媒介对风险的建构
- 一、风险的媒介性
- 二、媒介建构风险的能动性
- 第三节 媒介传播风险信息的三种模式
- 一、自然历史模式
- 二、公共场域模式
- 三、大肆宣传效应模式
- 第四节 风险报道的争议问题及解决方式
- 一、媒体风险传播的尴尬处境
- 二、报道的悖论争议
- 三、媒体进行风险报道的策略
- 第五章 从被动到自觉:风险传播系统中的受众
- 第一节 复杂的受众
- 一、受众类型
- 二、受众的可说服性
- 第二节 受众的风险认知
- 一、风险认知形成的几种模型
- 二、风险认知的影响因子
- 第三节 公众理性与认知偏差
- 一、公众理性
- 二、认知偏差
- 第四节 风险社会与公众自觉
- 一、公共领域与后现代性社会
- 二、公民自觉与风险社会
- 第六章 新媒体环境下的风险传播
-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风险传播新变化
- 一、网民当道,微博流行
- 二、新媒体时代的风险传播新变化
- 三、新媒体时代的“风险话题”制造
-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风险传播新特征
- 一、交互性放大效应促使传媒风险加大
- 二、信息流动的随意性增加风险控制难度
- 三、受众主体意识膨胀,媒介公信力下降
-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风险传播
- 一、微博快速、及时沟通信息使得风险传播频率加快
- 二、微博的注意力积聚效应导致风险扭曲化和虚拟化
- 三、微博上把关人缺失使得风险传播更需“眼睛雪亮”
- 第七章 风险传播系统的影响因子
- 第一节 风险传播的结构主义视角
- 一、结构主义社会学中的系统理论
- 二、系统理论与风险传播的特色
- 第二节 风险传播系统的内在影响因子
- 一、有关风险的层次和机制
- 二、风险认知的文化取向
- 三、媒介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
- 四、公众的媒介素养
- 第三节 风险传播的外在影响因子
- 一、“社会竞技场”:风险传播的资源分配
- 二、“情境场”:风险传播的媒介环境
- 三、“放大站”:风险传播的连锁效应
- 第八章 参与式:风险管理的新趋势
- 第一节 什么是风险管理
- 一、风险管理概念的由来
- 二、风险管理的传播学视角
- 三、风险管理的社会学视角
- 第二节 风险管理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一、多媒体时代,信息监控和把关的难度增加
- 二、公众风险意识参差不齐,热衷围观易引发社会集群行为
- 三、多方利益博弈,使得风险信息更加扑朔迷离
- 第三节 参与式管理
- 一、参与式风险管理的必然性
- 二、参与式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
- 三、参与式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
- 第九章 参与式风险管理的特色与策略
- 第一节 参与式风险管理的特色
- 一、风险管理系统的模式
- 二、应对风险的主体
- 三、舆论风险的控制
- 四、公共管理形态
- 第二节 参与式风险管理的策略
- 一、政府传播层面
- 二、媒介管理层面:提高公信力重塑信任
- 三、信息管理层面:优化网络信息监管体系
- 四、受众管理层面:培养网络媒介参与能力和素养
- 第三节 起步过程中的参与式风险管理
- 一、政务微博
- 二、政务微博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