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外科医生告诉你鲜为人知的人体冷知识,一本写给普通人的医学入门书。

内容简介

口水从哪里来的?人为什么会放屁?手肘被磕为何如此酸爽?眼见真的为实吗?

人体,美丽,又神秘。作者在学医期间,为一个事实所震惊————人体很重!一条腿有10公斤重,搬起来相当吃力;手臂,看似很轻,也有4~5公斤重,超乎想象。奇怪的是,这些每天都带在身上的“部件”,我们却对它们的重量毫无概念。这是为什么呢?能解答这一问题的科学,就是医学————结合多种现代技术,探究人体与疾病真相的科学。

在本书中,你将了解到人体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医学先贤的故事,人类与微生物的战争史,以及那些你似懂非懂的现代医疗技术。一场从古至今,从头到脚,遍览人体与医学之美的旅行,即刻出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1章 精妙的人体结构
  • 我们的身体很重
  • 你能站起来吗?
  • 宇航员与肌肉
  • 眼球鲜为人知的工作方式
  • 你的视野很窄
  • 盲点实验
  • 光适应和暗适应
  • 控制眼球运动的力量
  • 你能一边摇头一边读书吗?
  • 耳朵控制平衡感
  • 泪为何流
  • 为什么眼泪和鼻涕总是一把抓?
  • 耳朵和鼻子也是相通的
  • 舌头丰富多彩的功能
  • 味觉之外的功能
  • 味蕾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 流行性腮腺炎和唾液腺
  • 人每天要分泌多少唾液?
  • 唾液的作用
  • 头部大量出血并不一定致命
  • 头皮很容易出血
  • 当你变成熊猫眼……
  • 心跳的奥秘
  • 关于心脏的疑问
  • 心脏由肌肉组成
  • 大脑控制呼吸
  • 名为“呼吸”的奇迹
  • 即使你屏住呼吸……
  • 肺就像个气球
  • 幽门螺杆菌与诺贝尔奖
  • 胃癌的最大诱因
  •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 大便为什么是棕色的
  • 交通要道十二指肠
  • 红色便·黑色便·白色便
  • 可怕的胰腺外伤
  • 胰腺的特殊性质
  • 空腔脏器和实质脏器
  • 肠道的长度和人体的“玩笑”
  • 人体的“玩笑”
  • “盲肠炎”的误解
  • 器官也有个性
  • 屁是什么
  • 放屁与嗳气的相通之处
  • 吃完就拉的原因
  • 超乎想象的肛门
  • 实弹和空炮
  • 谨防肛门外伤
  • 什么是人造肛门?
  • 癌细胞最爱的器官
  • 肝脏是人体的“物流基地”
  • 肝脏的解毒作用
  •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 阴茎如何伸缩
  • 大卫像的逼真造型
  • 尿道的长度男女有别
  • 你能做到吗?——深部感觉
  • 你能做到吗?
  • 健康人为什么不会得褥疮?
  • 手肘被撞为什么又麻又痛?
  • 只有无名指和小指会麻
  • 血管行经之处
  • 第2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 关于死因
  • 日本的死因死亡率
  • 癌症死亡率上升的意外因素
  • 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是……
  • 不吃不喝的生存方法
  • 摄入多少水分和营养才合适?
  • “摄入不足”引发的疾病
  • 日本昔日的国民病——脚气病
  • 疾病与健康的边界
  • 出乎意料的难题
  • 癌症迷思
  • 危险因素的发现
  • 免疫系统可以区分“自己”和“非己”
  • 两种免疫方式
  • 疫苗如何发挥作用
  • 过敏的原因
  • 将无害的物质视为敌人
  • 免疫功能障碍疾病
  • 癌症与免疫的深层关系
  • 癌症与基因
  • 遗传性癌症
  • 身体的设计图与基因
  • 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发生突变
  • DNA密码
  • 发现“基因”的伟人们
  • 微观世界看“进化”
  • 独具慧眼的达尔文
  • 当生病变得“有利”时
  • 第3章 医学史上的大发现
  • 医学之始
  • 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
  • 医圣盖伦
  • 维萨里的成就
  • 血液循环往复
  • 哈维的实验
  • 医学界的革命
  • 显微镜的发明和传染病的病原
  • 显微镜下的世界
  • 18世纪之前的瘴气理论
  • 揭示洗手作用的产科医生
  • 所有的细胞都来自细胞
  • 病理学家的慧眼
  • 根深蒂固的自然发生说
  • 推广消毒的外科医生
  • 李施德林的由来
  • 微生物学巨擘
  • 魔法子弹
  • 小契机,大发现
  • 战场上的感染
  • 支援诺曼底登陆
  • 显微镜也看不到的病原体
  • 细菌和病毒大不同
  • 病毒的繁殖方式
  • 传染病和疫苗
  • 乙型肝炎病毒与诺贝尔奖
  • 技术奇迹
  • 破坏免疫的疾病
  • 奇怪的报告
  • 性病流行趋势
  • 从不治之症到可治之疾
  • 诞生于日本的全身麻醉术
  • 超乎想象的技术
  • 推广全身麻醉的牙医
  • 争议与悲剧交织的结局
  • 可怕的糖尿病
  • 失明的第三大诱因
  • 神奇的胰岛素的发现
  • 基因工程的贡献
  • 载入吉尼斯纪录的“止痛药”
  • 止痛药的历史
  • 阿司匹林止痛的原理
  • 第4章 你有所不知的健康常识
  • 你没必要知道自己的血型
  • 不可思议的血型报告
  • 多样的血型
  • Rh血型的发现
  • 日本人与血型鉴定
  • 危险的寄生虫——异尖线虫
  • 钻入胃肠壁
  • 预防异尖线虫病的方法
  • 毒性极强的肉毒杆菌
  • 强大的神经毒素
  • 38亿年前的地球
  • 自然界中的致命毒素
  • 关于鲜肉的误区
  • 所谓鲜肉……
  •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 人人都可能遭遇的经济舱综合征
  • 血栓堵塞肺部
  • 医院针对血栓的对策
  • 处理擦伤的正确方法
  • 消毒剂不利于伤口愈合
  • 漱口的作用有限
  • 医疗剧与全身麻醉
  • 常见的苏醒场景
  • “麻醉”与“镇静”的差别
  • 第5章 现代医疗常识
  • 了不起的体温
  • 体温恒常性
  • 体温计的诞生
  • 窥视身体内部的技术
  • 透视光线
  • 观察身体截面的技术
  • “MRI比CT更好”是误解
  • 听诊器与两种声音
  • 听诊器的发明
  • 死亡认定的必要条件
  • 爱因托芬三角形
  • 日本人发明的划时代的医疗器械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 载入医学史册的伟大成就
  • 氧气瓶和呼吸机
  • 空气的组成
  • 铁肺
  • 开洞做手术
  • 肚脐开洞也没问题
  • 机器人也能做手术?
  • 对内窥镜的误解
  • 最早的胃镜
  • 进步惊人的手术器材
  • 冠以人名的钢制器具
  • 缝纫和手术的区别
  • 手术刀并不常用
  • 为什么手术袍是蓝色的?
  • 减轻视觉疲劳
  • 常用的“一次性用品”
  • 令人窒息的N95
  • 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
  • 输入身体的血是透明的
  • “直接输血”并不存在
  • 令人屏气凝神的自然真谛
  • 结语
  • 读书指南
  • 参考文献
  • 监修及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笑出声的医学科普

    科普不难,让读者能笑出声就有点难度了,隔着译文依然能达到这个效果难度大大升级。在欢笑声中结束,读者脑海里也留下不少有用的科学知识。《摸着自己学人体》就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医学科普读物。打开此书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少的常识,比如人体的结构、健康常识、医疗常识等。在通俗易懂的讲解中更增加了不少的乐趣。1. 神奇人体人体的构造是非常神奇的。B 站号称屎尿屁大师的毕导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过相关解读,本书作者则是从医学从业人员的视角加以展示,看见人体不那么熟悉但很重要的一面。放屁听起来有点不雅,但却要感谢人体的肛门。正因为它可以在瞬间分清楚接近的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才不至于让我们出现尴尬的场景。当然有些个别极端情况下还是会出现打屁带出屎的窘境。人在进食的时候往往会带入大量的空气,这就导致了打嗝和放屁的出现。肛门的存在不光可以精准识别,还在可以无意识的情况下释放气体、留住固体。如此精妙的一个器官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娇嫩,有些人的不当操作常常会让它发生撕裂和出血的情况。即便如此,仍有人为了一时快感而塞进去各种异物,此类情况之多发以至于干过急诊的医生早已见怪不怪了。和人造肛门相比之后,你就更加理解人体结构的精妙。纵使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很难对那些较为基本的功能做到精准复刻,更别提达到人体本身的水平。2. 了解自己人体构造之精妙,让我们也不得不对自己加深了解。头部和四肢的重量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太重要的知识,可在医学等诸多场景下这很重要。意识到其重量的准确存在,可以免除掉许多不必要的伤害。人体自带的各种零件自出生之时就是我们的一部分,通常很难意识到它到底有多重。可要是遇到全身麻醉的病人,医生如果在搬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因其自身的重量而造成损伤。类似的场景会出现在那些经历过太空旅行刚回到地球的人,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东西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伤害。这往往就是没有意识到人体各部位的重量究竟有多少,从而没有进行相应的协同行动。在避免伤害的同时,还可能带来其他的好处。比如 “良肢位” 可以让人体的肌肉和关节负担更小一点,对于长期卧床的病患相当重要。采取一个舒适的姿势很有必要,可也不能长期保持不动,事实上很多人在睡觉的时候也会进行无意识地翻身,这对预防褥疮的出现非常有帮助。睡姿变化的重要性可能经历过伴侣长时间枕胳膊的人深有体会,“蜜月综合征” 带来的桡神经麻痹更像是个甜蜜的负担。3. 健康常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到人体构造的独特、掌握健康常识对于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很有益处。“经济舱综合征” 就是现代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长时间坐在飞机上狭小的空间里,下肢没有得到足够的运动,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凝结成血栓。重新站立之时会受到脱落血栓的影响引发诸多疾病,严重之时可能会引发猝死。有鉴于此,在坐飞机之时可以进行相应的伸展运动,并且及时补充水分,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当然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措施,比如穿医用弹力袜等弹性较大的袜子、使用抗凝疗法及间歇性气压疗法等。一些国内的短途航班可以不用重点考虑此类情况的发生,可随着旅行时间的延长,对其的重视程度就应该相应提升。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遭受伤害,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对于人体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让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场景中采取更加科学明智的行动,然而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也有了解的必要性。4. 医疗常识新冠疫情期间对于体温的格外关注让人们意识到其正常的重要性。我们人体之所以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下丘脑的调节。在尿与汗之外的水分蒸发更是保障了身体温度的稳定。X 光、CT、超声、磁共振,这些听起来略显陌生的医学名词背后是对人体更为准确的检查技术。虽各有优劣,但配合得当的话可以在具体的治疗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医生脖子上挂的听诊器可能算是一种标志。它的作用除了对心脏中声音的检查,还可以了解肺和气管的健康状况。为了更好的诊断结果,其会有具体的听诊范围。氧气瓶和呼吸机的存在对于一些病人来说尤为重要。除了常见的输氧方式,有的医院可以做到像开关自来水那么便利。不用搬运笨重的氧气瓶,患者在床位上就可以轻松实现。现代医疗的发生真可谓是日新月异,打开此书我们更会意识到其发展之迅速。这些变化对于医患来说都可以说是新时代的福音。这背后是多少代人辛苦努力的结果。5. 医学之外本书中还有对医学史的介绍,我们除了看到了医学的发展,更会在医学之外看到了它自身的局限。比如像《世纪的哭泣》里讲述了艾滋病的惨痛历史,书中也让人意识到这带来的巨大伤害。好在随着观念转变和科技发展,如今对于很多病患来说,曾经的绝症已经变成了可以适当控制的疾病。有些患者不仅得以解救,还不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在作者的介绍中我们会见证了人体和医学的强大,但也要意识到现实中有不少的情况仍旧爱莫能助。有些是前人遇到过的,有些则是近些年才开始出现的。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生也不是上帝。拥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知,既有助于自身健康,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困扰。相比于人类所要面对的,如今所能做到的依然很有限。作者在结尾的补充材料可以作为学有余力的科普读物,结合起来也会让读者对此有更深的了解。应对大多数常见的场景大致上是足够的,当然具体情况也应做适当调整。6. 写在最后感谢李智同学在直播中的推荐,得益于他的精彩讲述,我打开了这本书,并且一口气读完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能笑出声来,这是阅读同类科普读物少有的。带来乐趣是好事,在乐趣中学习到东西更加重要。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书中的知识不光可以作为段子,更可以在诸多场景中加以运用。深入地了解仍需借助更加专业的书籍和医疗人员。在和医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书中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像王兴医生在《医生,你在想什么》里思维上的同步。否则再多的知识也容易造成鸡同鸭讲的尴尬。限于篇幅,书中有些内容的介绍过于简略,作为科普来说足够,可要正确认识仍需要一些专业书籍的帮助。我们在阅读之后的运用更应该谨慎一点。在具体的治疗中更应该多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多学一点医学和人体的知识,不是为了滋生傲慢的情绪,更应该避免自以为是的心态。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拉近认知上的距离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本书中,你将了解到人体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医学先贤的故事,人类与微生物的战争史,以及那些你似懂非懂的现代医疗技术。一场从古至今,从头到脚,遍览人体与医学之美的旅行,即刻出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医生科普

        请系统性与薄世宁医生的通识有差距。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