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部从1960年代开场的故事里,不仅有风花雪月,更有风雪里的人间烟火,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少女记忆。

内容简介

《陈丹燕的上海》,18万字,150多幅图片。全书分“不是故土,却是家乡”、“川流不息”、“永不拓宽的街道”、“海上国潮,沪申摩登:注释1960-1990年代的上海时尚”四个部分。

陈丹燕以非虚构的笔法,分别讲述了搬家与父母的八个箱子的故事,洋泾浜英语与上海买办的故事,为保护城市记忆而永不拓宽街道的故事,喜欢登高俯瞰上海的年轻爬楼党的故事,柯灵故居的故事,傅雷故居的故事,贺友直和他的老上海插图的故事,作者14岁时的地理老师的故事,1981年中国大陆第一场托福考试的故事,以及打造和维护了上海乃至全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尊严的上海老品牌的故事……这些上海百年巨变中的日常生活、民间记忆与个人历史,是一个考据严谨、书写独特的作家眼中的上海的前世今生。

上海作为十九世纪通商口岸城市最重要的码头之一、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它的来历、它的雄心、它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它对日常生活的尊重,在陈丹燕笔下,都是我们热爱它的理由。因为,热爱上海的滋味,就是热爱世界的滋味。

全书以多变的视角,冷静的感性,绵密而细腻的文字,图文并茂地将一个鲜活流动着的、具有独特精神品格的上海,呈现在读者眼前。可以说,“陈丹燕的上海”已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向中国、向世界传递着关于上海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川流不息
  • 第一章 不是故土,却是家乡
  • 一 我家的箱子
  • 二 我家的墓地
  • 三 生活记
  • 四 上海的永久居民
  • 五 自蓝色马赛克下的深深处
  • 六 桂花酒
  • 第二章 川流不息
  • 一 我家乡的河流简史
  • 二 不可能的世界
  • 三 1:20的纪念
  • 四 爬上高楼
  • 五 2019年的咖啡闲谈
  • 第三章 永不拓宽的街道
  • 一 从愚园路到江苏路:江声浩荡
  • 二 从宝庆路到复兴中路:琥珀内的气孔
  • 三 南京东路:传真
  • 四 五原路:姚姚
  • 五 湖南路:戴西
  • 六 武康路:永不拓宽的街道
  • 陈丹燕作品 外滩三部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知何时开始,我读不进去虚构的内容了?-_-||

    今天读的是陈丹燕老师【上海三部曲】的《陈丹燕的上海》是从老上海人的一些角度,解读这座城市。有陈老师小时候迁居上海的奇闻异事,有傅雷先生文革时早迫害自杀后那片小区的现状回顾,有 1990 年时和平饭店承接国际级别大聚会的焕发新生等这些年的上海风貌的展示。上一次读这个系列还是陈丹燕先生写的《外滩:影像与传奇》,当时体验感也非常好。本像一鼓作气,把三部曲读完的。结果第二本书是一本小说,《公家花园的迷宫》瞬间没了阅读的兴趣。不知道是写的那段历史我排斥,还是我现在就不能读纯文学类的作品,反正是只要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我就没有兴致读下去了。哪怕是最近风靡的《人世间》那么好的作品,我也没有阅读的兴致。然而,无论是陈丹燕老师的这两本书,还是盖伊特立斯的《邻人之妻》《被仰望的和被遗忘的》《王国与权利》又或者是贾尔斯米尔顿的《大酋长伊丽莎白》《武士威廉》《丘吉尔的非绅士战争》我都读的津津有味。好像只有真实历史事件的历史、传记、传奇啥的才能引起我的阅读兴趣。而虚构出来的故事再精彩绝伦,再感人肺腑,也无法激发我的阅读兴趣。以前我不这样啊,无论是《二号首长》还是《官路风流》这些小说我能读下去啊。包括《遥远的救世主》我也读了,没有障碍啊。不知道这是为啥。当然,推理小说出外。只要是本格推理类的,甚至就算是硬汉派推理小说我也都能读进去,这点毫无障碍。奇了怪了,可能也就是一阵子吧。如果丧失了阅读虚构小说的能力,那么多文学名著可怎么读啊。哎。最后说一句,如果你对上海感兴趣,尤其是解放后这几十年的历史感兴趣,陈丹燕老师的这个三部曲绝对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