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3千字
字数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近距离领略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大师罗兰·巴尔特的文学格调。
内容简介
1966年,罗兰·巴尔特访问日本。此后,他又两次到访东京。对巴尔特而言,日本之旅充满想象、体验以及愉悦。“我得到了一种完美的、强烈的、既深沉又微妙的快乐。”在1970年成书的《符号帝国》中,巴尔特把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均看做是日本文化的各种符号——语言、膳食、游戏(柏青哥 )、城市、文具店、诗歌(俳句),甚至眼皮,这些“能指符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
在巴尔特看来,日本文化现象的精髓便是具有禅宗意味的空无性。追随巴尔特独特的思想脉络,在全书26篇随笔式的叙述中,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巴尔特作品中鲜有的文学格调,体会苏珊·桑塔格所说的“巴尔特也是位唯美主义理想者”,也可以对日本社会及其背后的文化本质有崭新的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未知的语言
-
无言
-
汤水与薄片
-
筷子
-
无中心的膳食
-
空隙
-
柏青哥
-
城市中心,空无中心
-
无地址
-
车站
-
包装
-
三种书写
-
有生命与无生命
-
内在与外在
-
鞠躬
-
破门而入的意义
-
免除意义
-
小事
-
如此
-
文具店
-
写出来的面孔
-
百万身躯
-
眼皮
-
暴力的书写
-
符号之屋
展开全部
符号帝国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48 本)#2024 年读书主题(七)人类学 - 符号学《符号帝国》(193)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人类学的领域开始,选择符号学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二本是《符号帝国》,近距离领略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大师罗兰・巴尔特的文学格调。1966 年,罗兰・巴尔特访问日本。此后,他又两次到访东京。对巴尔特而言,日本之旅充满想象、体验以及愉悦。“我得到了一种完美的、强烈的、既深沉又微妙的快乐。” 在 1970 年成书的《符号帝国》中,巴尔特把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均看做是日本文化的各种符号 - 语言、膳食、游戏(柏青哥)、城市、文具店、诗歌(俳句),甚至眼皮,这些 “能指符号” 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在巴尔特看来,日本文化现象的精髓便是具有禅宗意味的空无性。追随巴尔特独特的思想脉络,在全书 26 篇随笔式的叙述中,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巴尔特作品中鲜有的文学格调,体会苏珊・桑塔格所说的 “巴尔特也是位唯美主义理想者”,也可以对日本社会及其背后的文化本质有崭新的认识。2、精彩内容:如果我要想象一个虚构的民族,我可以给它起个杜撰的名字,明确地把它说成是空想的对象,创立一个新的伽哈巴涅,并且在我的幻想中不牵涉任何真实的国度(然而因此,我在文学的种种符号中侵害的正是这个幻想本身)。只有当人们尝试在历史、哲学、文化和政治上拉近和对立东西方时,东方和西方才会在此被看做 “现实”。我并非钟情于某种东方本质,东方于我无关紧要,它只是为我提供了一个保留着诸多表达方式的地带,这些表达方式的汇集以及人们臆想的[这个保留地带的]活动,“抚慰” 了我对闻所未闻的、完全被我们[西方人]丢弃了的那个符号系统的构想。写作是以自身的方式进行的悟(satori):悟(禅宗事件)是一种或多或少强烈(绝不是隆重)的大震荡,它会撼动认知和主体:它实施一种话语空白。而这也是一种构成写作的话语空白,禅宗在免除一切意义中,书写花园、姿态、房屋、花束、面孔和暴力的种种表达方式,正是从这个空白出发的。[言说]主体是通过种种预防、复兴、延迟和强调而在表述中前进的。这时,人们再也不知道如何说一句简单的话,表述的最终体量完全将[言说]主体变成言语的巨大空壳,而不是那个被看做从外部和高处支配语句的充分核心,以至于那些在我们看来是主体性泛滥的东西。当我们[西方人]的所有技术在气喘吁吁地决定幻想物之 “生命” 和 “真实性” 时,日语的结构本身就将这些事物置于或固定在其作为产物的特质上,它们是一些断绝了参照物这个典型借口的符号,而这种参照物的典型借口正是有生命物的符号所必须具有的。微小和可食用在这里汇合:事物微小只是为了被吃掉,但它们是可食用的,也是为了实现它们微小的本质。东方食物与筷子的协调不只是功能性的、工具性的。切割食品是为了能够用筷子夹取,但筷子的存在也是因为食品被切割成了小块。同一个活动、同一种形式穿越了材料及其工具,那就是划分。柏青哥是一种孤独的集体狂欢。机器排成长龙,每个人站在自己的台子面前玩儿自己的,尽管摩肩接踵,可谁也不看谁。只能听到各种滚球的声音(装弹的节奏是非常快的),整个游戏室就像蜂箱或车间,玩家则像流水线上的工人。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势不可挡的感觉,即苦工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感觉。每天,出租车敏捷、高效、迅疾地驶过,就像射出的轨线,绕过这个圈:它屋脊低沉,以不可见的可见形式藏匿着神圣的 “无”。最强大的两个现代性城市之一,就这样建造在围墙、水、屋顶和树木构成的不透光的环形周围,其中心本身只不过是一个化作烟气的观念,它存续于此,不是为了散布权力,而是通过迫使交通永久改道而给整个城市的运动以中空的支撑。可以说,如此一来,想象之物就能通过绕弯回转,围绕着某个空无的主题,循环展开。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