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贯通中西论中国古代伟大成就,熔古铸今发文化自信新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数十年对中外科学技术史深入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技术文化的一系列专题论述,全书共36个专题,涉及中国古代技术的各个重要方面。作者在论述中避免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力求深入浅出言之有物。针对中国古代技术史中许多存在争议或误解的问题,作者廓清迷雾,厘清思路,并从各种角度帮助读者思考中国古代技术成就背后的理论问题。本书适合广大教师、学生、历史研究者及爱好者等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换一种思路看待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
  • 古代的技术成就靠什么理论支撑?
  • 中医呵护了中华民族健康几千年
  • 从理论上为中医辩护的路径
  • 从屠呦呦的青蒿素到霍金的《大设计》
  • 辑—
  • 钓鱼城: 战争史诗中的技术
  • 都江堰: 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
  • 《营造法式》: 古代第一部建筑工程官方规范
  • 火药及其西传: 究竟是谁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 司南: 迄今为止只是一个传说
  • 司南神话的基础
  • 究竟有没有人造出过一具真的司南?
  • 中国科学史上“四大奇器”之命运列表
  • 造纸: 优先权争夺中的求全之毁
  • 中韩印刷术发明权争夺战
  • 韩国人疯狂争夺发明权
  • 中国人在雕版印刷术上的优先权无可争议
  • 活字印刷术的优先权韩国人也夺不走
  • 朝鲜半岛对金属活字的青睐
  • 活字印刷术在古代难以商业化
  • 重新评选中国“四大发明”
  • 三大奇器及其复制: 水运仪象台、候风地动仪、指南车
  • 水运仪象台: 神话和传说的尾巴
  • 水运仪象台真的存在过,但如今已成神话
  • 水运仪象台“擒纵器”之争
  • 希腊“Antikythera机”和欧洲的有关背景
  • 郑和下西洋
  • 七下西洋概述
  • 关于郑和舰队的编制、装备及技术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
  • 郑和发现了美洲和澳洲吗?
  • 珠算及其命运
  • 辑二
  • 《周髀算经》中惊人的宇宙学说
  • 《周髀算经》中宇宙模型的正确形状与结构
  • 和古代印度宇宙的惊人相似
  • 谁告诉了中国人寒暑五带的知识?
  • 《周髀算经》中的寒暑五带知识
  • 这些寒暑五带知识后人都不相信
  • 《周髀算经》中的寒暑五带知识来自希腊?
  • 古代中国宇宙有希腊影子吗?
  • 古代中国宇宙理论中的一个谜案
  • 神秘的“北极出地三十六度”
  • 向西向西再向西
  • 古代中国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
  • 中国古代地圆学说的文献证据
  • 西方地圆学说的两大要点
  • 中国人接受地圆观念的困难
  • 望远镜在中国的早期谜案和遭遇
  • 为什么孔子诞辰可以推算
  • 周武王伐纣时见过哈雷彗星吗?
  • “武王伐纣,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 天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差别
  • 周武王伐纣时没有见过哈雷彗星
  • 梁武帝: 一个懂天学的帝王
  • 奇特的《梁书·武帝纪》
  • 对印度佛教天学的极度痴迷
  • 成也天学,败也天学
  • 回到明朝看徐光启
  • 引进番薯和编纂《农政全书》
  • 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 领导编纂《崇祯历书》
  • 练兵和造炮
  • 徐光启的精神
  • 徐光启的悲剧人生
  • 疯狂的恶棍与天才数学家: 秦九韶与一次同余式理论
  • 勾股定理: 陈述与证明,特例与通例
  • 古代历法: 科学为伪科学服务?
  • 天文年历之前世今生
  • 日食的意义: 从“杀无赦”到《祈晴文》
  • 再谈日食: 科学意义之建构与消解
  • 辑三
  • 《黄帝内经》: 中医究竟是什么?
  • 那部传说中的千年秘籍《医心方》
  • 中国炼丹术: 永生、黄金和性爱
  • 中国炼丹术概要
  • 炼丹术与永生
  • 炼丹术与炼金术
  • 炼丹术带来的副产品
  • 从“外丹”到“内丹”
  • 炼金术与化学
  • 上古长寿之谜: 西方和东方的故事
  • 我们的身体是“客观存在”吗?
  • 医学与人类身体故事的不同版本
  • 身体的故事是一个罗生门
  • 怀孕是另一个罗生门
  • 中国古代博物学传统发微
  • 博物学重出江湖
  • 《博物志》和中国博物学传统的表现形式
  • 中国博物学传统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 尾声
  •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争论及其意义
  •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论战
  • 科学的定义和起源
  • 争论的现实意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