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何避免被环境操控,一本人人都该读的社会生存指南。

内容简介

几乎从人类出现社会活动开始,就有了“我是谁”这个亘古迷思,但至今人们都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屡获殊荣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从一个有趣又新颖的视角破解了这个问题,他提出:自我是一种大脑的幻象,本质上是由周围人塑造的,它始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这样说:“我不是我以为的我,我也不是你以为的我,我是我以为你以为的我。”

《自我的本质》结合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和前沿研究,从儿童成长、他人的影响、群体的力量、环境的塑造等多个方面揭示了不同情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帮助我们去理解以下问题:在公司和家里,我们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人们怎样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他人的看法?哪些因素能够在不经意间影响决策?如何科学地证明自由意志不存在?怎么克服群体带来的压力?自我被过度损耗后,如何恢复控制力?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身份角色?

《自我的本质》提醒我们,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他人被操控,却很少注意自己其实也同样在被其他人影响以及被我们的环境操控。通过展现大脑为了适应环境发展出来的巧妙机制和独特规律,本书帮我们解锁了社会的影响力密码。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快速了解自己,并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互动和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你以为你以为的你就是真的你吗
  • 第1章 奇妙的器官:我是大脑创造出的我
  • 《黑客帝国》的世界和我们的脑
  • 神经细胞之间的沟通方式
  • 头脑中的小矮人存在吗
  • 哪些事情大脑天生就会做
  • 大人和孩子的脑有什么不同
  • 科技互动与人际互动,谁赢了
  • 大脑天生爱八卦
  • 婴儿与蝙蝠
  • 第2章 狡猾的婴儿:我是社会摇篮中的我
  • 成人和猴子的面孔,婴儿都能辨认
  • 会传染的笑容
  • 大笑的老鼠
  • 为什么小孩子爱黏着母亲
  • 丛林中的婴儿
  • 因为爱而必须要做的事
  • 孤独伤“心”也伤“身”
  • 婴儿天生都是模仿专家
  • 猴子跟着猴子做
  • 第3章 镜中的自我:我是周围人定义的我
  • 镜子错认:当你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时
  • 回忆是改造的故事
  • 记忆就像肥料堆
  •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两岁之前的记忆
  • 心理理论: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 心盲与孤独症
  • 青春期的烦“脑”
  • 男孩蓝色,女孩粉色
  • 超级男性的攻击行为传说
  • 我有一个杀手家族
  • 不要让孩子在恐惧中成长
  • 苹果、硬币和棉花糖
  • 当身体每一个细胞被替换
  • 第4章 自由的代价:我是具有多种潜在可能的我
  • 是我的大脑让我那么做的
  • 自由意志的麻烦
  • 迷人的夸克
  • 当行动在我们意识到前出现
  • 拥有两个内心的人
  • 伟大的魔术师
  • 从现在开始,你会觉得很困
  • “转发锦鲤”背后的心理机制
  • 一个不停打扫的妇人
  • 强迫症患者的大脑
  • 为什么看恐怖片时应该喝可乐
  • 膀胱的控制力
  • 糖果店里的孩子
  • 第5章 失控的决策:我是受到无意识影响的我
  •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 蒙提·霍尔问题:如何砸中金蛋
  • 为什么我们难以预估真实概率
  • 分析停滞:选择太多的烦恼
  • 大脑中的相对论
  • 经验自我与记忆自我
  • 物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 禀赋效应:自己的东西更值钱
  • 延伸自我:外物和他人建构的我
  • 第6章 人形变色龙:我是性格多变的我
  • 引诱自杀:去个性化的真相
  • 过顶传球游戏
  • 你想要加入我们吗
  • 蓝色眼睛与棕色眼睛
  • 我们为什么会从众
  • 路西法效应:好人为什么会作恶
  • 穿白大褂的人
  • 平庸的邪恶
  • 变色龙效应:无意识模仿的秘密
  • 同步,生活的旋律
  • 请往这边走
  • 东西方的碰撞
  • 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可以改变吗
  • 如何应对不断改变的我
  • 第7章 身边的故事:我是记忆中的我
  • 如果存在生命复制机
  • 左右大脑分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巴纳姆效应:这就是在说你
  • 探索大五人格
  •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神游症与多重人格
  • 大人物是怎样堕落的
  • 第8章 被困在网中:我是未知世界里的我
  • 科技王国里的新进化论
  • 谁没有在网上搜索过自己
  • 我们为什么对社交媒体上瘾
  • 像博格人一样交流
  • 挖掘数据之山
  • 物以类聚效应:互联网中的极化现象
  • 群体性孤独
  • 我们都爱《第二人生》
  • 线上行为也会走偏
  • 结语 摆脱幻象,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2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有书把「自我」讲得如此通透#每天解读一本书

    一句话总结 “「自我」是环境沿着时间的堆积,是一个有用的幻象”。


    如果你经常读一些心理学或者脑神经科学的书籍就会知道自由意志并不存在,而这本书更进一步会向我们说明一个完整稳固的「自我」也是幻觉,更为重要的是它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幻觉,它有什么用,配上一个个的小测试让你不断对自我产生怀疑,而这正是走向真正「自我」的过程,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有两种世界观,「自洽但不能解释一切」「可以解释一切却不自洽」,大部分人停留在前者,借助认知失调把世界调整成他们脑中的样子,而有一部分人走到了后者,他们接受自身的矛盾,得以看清世界真实、复杂、痛苦,却更无垠的样子。
    一、我的收获
    本书作者在我看来有些唯大脑论,但仔细思考后,我又不得不认同他的观点,哪怕提出具身认知,最终也不过是环境对大脑影响的进一步延伸,这也让我思考 “唯我论” 的问题,就像我们常说汽车是我们腿的延伸,而我们又何尝不是方向盘的延伸?
    我们视自我主导一切,实际却是我们在很长的时间中也被一切主导,你反抗的家庭塑造了你的反抗,你讨厌的社会造就了你的憎厌,你浸染的世界早已先浸染了你。
    如果真的剔除那些我们所遭遇的人与事,我们都不会是今天的独一无二,它们和被它们塑造的大脑就像完型思考常见图中的每个缺圆,构成了那个并不存在的正方形的自我。
    二、本书概述
    本书的基础支撑没有逃开常见的那几个研究,脑神经发育的模式,镜像神经元的研究,迷信行为的动机,行为心理学,叙事自我等等,阅读的过程,就像在复习,又像在被「吊打」,当所有一切摆在面前,作者拍了拍桌面,说道 “你还没有看清楚吗?”
    接着,整个所谓自我形成的机制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是自我诞生于本能从环境中的学习。我们生下来会有一段脑神经快速发育的阶段,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各种本能让我们不断接受各种刺激,开始形成对世界预测的基本模型,不断模仿别人,直到我们觉醒了完整的「自我」意识,那个幻象开始出现。其中作者谈到人们对胎教的过分狂热,实际上平常的环境给予婴儿的刺激就足够丰富,人的发展有敏感期,但没有所谓的关键期,大脑总会适应环境,真正最有教育的手段就是社交。
    而我们的大脑可能真的就是为了社交而诞生的,蝗虫作为偏好独自行动的物种,在群居后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区域会巨大三分一。
    二是自我是对环境的不断映射。我们都认为「我」是一个稳定的概念,至少是连续的结果,可实际上「我」从来都是离散的,环境先刺激到我们的大脑,激活那个相匹配的脑区,让我们快速做出反应,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我们暴怒、失控,事后觉得那不是自己,因为我们很少见到与这个刺激相匹配的这个脑区,这也是为什么自控如此困难的原因,我们要用不容易被激活的部分去对抗更活跃的部分,就像一只乌龟想要按住兔子,而哪怕成功了我们也要付出代价,自控之后更容易在诱惑下失控,咬牙跑完几公里,随手买了瓶可乐;压抑情绪很久,大吃了一顿。
    三是幻觉的价值。虽然「我」是个幻觉,但它并非没有意义,它让我们的决策有了一个聚焦点,面对选择时「我」才能找到一个设定最优解的范围,而处理他人时也才能更便捷,虽然它让我们放弃了「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反应的思考」,但让我们可以快速得出「他很蠢」「他很坏」「他很好」的结果,为什么有的人愿意为一句甜言蜜语付出所有,因为那一刻的「ta」看到了希望看到的「ta」。
    就像书中说的「认知失调让我们免于用过去的失败反复折磨自己,正面错觉让我们始终充满斗志,自由意志让我们得到表扬或承受批评,没有这些认知幻象,我们将会被控制我们的潜在机制与加工过程的复杂性所压倒,无法再继续正常生活。归根结底,这是一件好事」。
    三、到底有没有「自我」
    我每次情绪失控时都会告诉自己「没有难过,没有快乐,只有脑生理波动」,这不会让我的情绪变好,但却能让我脱离情绪的控制,找到正确的选项。
    而今天,我想「我」找到了一个让我能保持理性的办法,「没有理性,没有直觉,这是我的哪个脑区被激活了?」,认识到自我的虚幻会让人很痛苦,却也让人很超脱,这时再看自尊、骄傲、荣誉,它们都不再沉重,重要的是现在的「我」真的符合我想要的收益吗?
    当跑完后,喝不喝可乐都没有什么,我接受自己战胜诱惑,也不羞愧自己败于诱惑,只是那个正方形既然并不存在,为什么我不能让它再扩大,拼凑一个「我」特别的形状。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的诞生

      自我的诞生,抵达自由,没有了抗拒对抗冲突,融合消融,系统整合,走向合一共生,与世界打成一片,他者视角,可以连接本我和超我,驾驭系统,这是伟大的.2023-06-29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思考如何重新勾勒自我

        借由自我来改变生命状态是环境推着我们做出的选择,我们便失去了自由但如果是我们选择了某种环境,再让其对我们造成影响有了新的决策,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选择的自由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