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代表现代中西医结合水平的脊柱骨伤科学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组织全国有关骨伤科专家,在系统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伤病经验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写的一部代表现代中西医结合水平的脊柱骨伤科学专著。本书在内容上突出中西医结合,既注重体现脊柱骨伤科学的系统性和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也注重中医在脊柱伤方面治疗特色,并将中西医的治疗有机融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目录

  • 版权信息
  • 《脊柱骨伤科学》编委会
  • 前言
  •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 脊柱骨伤科学的研究内容
  • 第二节 中国骨伤科发展简史
  • 第三节 中国脊柱骨伤科学的进展
  • 第四节 现代脊柱骨伤科学的部分重要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 第五节 脊柱伤病的发病情况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脊柱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
  • 第一节 脊椎的胚胎发育
  • 第二节 椎骨
  • 第三节 椎管
  • 第四节 椎间盘
  • 第五节 椎间孔
  • 第六节 椎动脉
  • 第七节 脊柱的肌肉
  • 第八节 脊柱的筋膜
  • 第九节 脊柱的韧带
  • 第十节 脊柱的连接和运动
  • 第十一节 脊柱的受力
  • 第十二节 腰骶关节
  • 第十三节 骶髂关节
  • 第十四节 脊椎的血液供应
  • 第十五节 脊柱的生理曲度
  • 第十六节 脊髓的胚胎发育
  • 第十七节 脊髓的形态和功能解剖
  • 第十八节 脊髓的被膜和脊膜腔
  • 第十九节 脊髓的血液供应
  • 第二十节 脊神经
  • 第二十一节 马尾神经
  • 第二十二节 脊髓节段及其皮肤感觉分布
  • 第二十三节 窦椎神经
  • 第二十四节 自主神经系统
  • 第二十五节 脊柱与内脏相关疾病的神经学基础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脊柱病理学
  • 第一节 脊柱伤病的病理学特点
  • 第二节 脊柱骨骼的退行性变
  • 第三节 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 第四节 脊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
  • 第五节 脊柱韧带损伤和钙化的病理改变
  • 第六节 脊柱失稳的病理改变
  • 第七节 脊柱的无菌性炎症
  • 第八节 脊椎肌肉韧带附着点的损伤和退变
  • 第九节 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的病理变化
  • 第十节 神经根损伤的病理变化
  • 第十一节 椎动脉压迫、刺激的病理变化
  • 第十二节 脊柱的发育障碍
  • 第四章 脊柱的物理检查
  • 第一节 脊柱伤病的病史采集
  • 第二节 脊柱伤病的物理检查概述
  • 第三节 颈部的物理检查
  • 第四节 腰背部的物理检查
  • 第五节 骶髂部和骨盆的物理检查
  • 第五章 脊柱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 第一节 脊柱X线平片
  • 第二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第三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CTA)
  •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MRI)
  • 第五节 脊髓造影术与CT脊髓造影术(CTM)
  • 第六节 椎间盘造影术
  • 第七节 硬脊膜外腔造影术
  • 第八节 椎动脉造影术(VAG)
  • 第九节 脊髓血管造影术
  • 第十节 放射性核素扫描(ECT)
  • 第十一节 脊柱影像学检查的合理应用
  • 第十二节 脊柱测量术
  • 第十三节 脊柱超声诊断技术
  • 第十四节 肌电图
  • 第十五节 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
  • 第十六节 经颅多普勒(TCD)
  • 第十七节 平衡功能检查
  • 第十八节 红外热像仪
  • 第十九节 骨密度检查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脊髓损伤
  •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发病情况和病因
  • 第二节 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 第三节 继发性脊髓损伤
  • 第四节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 第五节 脊髓损伤的分类
  • 第六节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七节 脊髓损伤的急救和早期处理
  • 第八节 脊髓损伤的治疗
  • 第九节 脊髓损伤的修复
  • 第十节 脊髓损伤并发症及处理
  • 第十一节 圆锥马尾损伤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脊柱骨伤疼痛学基础及常见神经痛
  • 第一节 疼痛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伤害性感受器
  • 第三节 疼痛的传导和调节
  • 第四节 疼痛的生物化学基础
  • 第五节 产生疼痛的组织结构
  • 第六节 疼痛的病理生理
  • 第七节 疼痛心理学
  • 第八节 疼痛学说
  • 第九节 疼痛的性质和分类
  • 第十节 椎间盘源性疼痛
  • 第十一节 关节突源性疼痛
  • 第十二节 神经根性疼痛
  • 第十三节 肌源性疼痛
  • 第十四节 神经源性疼痛
  • 第十五节 自主神经与疼痛
  • 第十六节 疼痛的心理物理学测定
  • 第十七节 镇痛药物的合理应用
  • 第十八节 术后镇痛及其PCA的应用
  • 第十九节 枕大神经痛
  • 第二十节 枕小神经痛
  • 第二十一节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
  • 第二十二节 臂丛神经痛
  • 第二十三节 肋间神经痛
  • 第二十四节 隐神经痛
  • 第二十五节 股外侧皮神经痛
  • 第二十六节 髂腹股沟神经痛
  • 第二十七节 臀上皮神经痛
  • 第二十八节 坐骨神经痛
  • 第二十九节 股神经痛
  • 第三十节 闭孔神经痛
  • 第八章 脊柱创伤的急救
  • 第一节 脊柱脊髓创伤的特点
  • 第二节 脊柱创伤的初期急救
  • 第三节 脊柱创伤的合并损伤
  • 第四节 脊柱脊髓开放性损伤的急救
  • 第五节 脊髓损伤的急救
  • 第六节 脊柱创伤急救固定原则与方法
  • 第九章 脊柱骨折脱位
  • 第一节 寰枕关节损伤
  • 第二节 寰椎骨折
  • 第三节 寰枢椎脱位
  • 第四节 齿状突骨折
  • 第五节 枢椎椎弓骨折
  • 第六节 下颈椎脱位
  • 第七节 下颈椎骨折
  • 第八节 颈椎过伸性损伤
  • 第九节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第十节 骶骨骨折
  • 第十一节 骶髂关节脱位
  • 第十二节 尾骨骨折与脱位
  • 第十章 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软组织损伤
  • 第一节 落枕
  • 第二节 颈椎病
  • 第三节 颈部扭挫伤
  • 第四节 颈椎挥鞭样损伤
  • 第五节 颈椎间盘突出症
  • 第六节 颅椎间过度松弛症
  • 第七节 寰枢关节不稳
  • 第八节 寰椎沟环综合征
  • 第九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 第十节 项韧带钙化症
  • 第十一节 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 第十二节 颈腰综合征
  • 第十三节 前斜角肌综合征
  • 第十四节 项背部肌筋膜炎
  • 第十五节 肩胛肋骨综合征
  • 第十六节 平背综合征
  • 第十七节 胸椎棘突炎
  • 第十八节 胸椎间盘突出症
  • 第十九节 胸椎管狭窄症
  • 第二十节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
  • 第二十一节 胸椎骨关节炎
  • 第二十二节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
  • 第二十三节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 第二十四节 胸胁屏伤
  • 第二十五节 肋尖综合征
  • 第二十六节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
  • 第二十七节 急性腰扭伤
  • 第二十八节 腰椎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
  • 第二十九节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 第三十节 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 第三十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第三十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
  • 第三十三节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 第三十四节 腰椎失稳症
  • 第三十五节 腰椎滑脱症
  • 第三十六节 腰椎骨性关节炎
  • 第三十七节 椎间盘源性腰痛
  • 第三十八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 第三十九节 第五腰椎横突综合征
  • 第四十节 椎间盘钙化症
  • 第四十一节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 第四十二节 腰大肌下滑囊炎
  • 第四十三节 腰骶部肌筋膜炎
  • 第四十四节 腰骶部筋膜脂肪疝
  • 第四十五节 腰骶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 第四十六节 腰肌劳损
  • 第四十七节 计算机与腰背痛
  • 第四十八节 司机与腰背痛
  • 第四十九节 臀中肌综合征
  • 第五十节 臀肌挛缩症
  • 第五十一节 梨状肌综合征
  • 第五十二节 坐骨神经骨盆出口综合征
  • 第五十三节 髂嵴综合征
  • 第五十四节 髂腹股沟综合征
  • 第五十五节 髂腰肌小粗隆末端病
  • 第五十六节 骶髂关节损伤
  • 第五十七节 髂骨致密性骨炎
  • 第五十八节 马尾神经综合征
  • 第五十九节 坐骨结节滑囊炎
  • 第六十节 膝关节-脊柱综合征
  • 第六十一节 尾骨痛
  • 第十一章 先天性和发育性脊柱疾病
  • 第一节 齿状突发育畸形
  • 第二节 先天性斜颈
  • 第三节 颅底凹陷症
  • 第四节 颅颈部畸形
  • 第五节 Chiari畸形
  • 第六节 短颈畸形(Klippel-Feil综合征)
  • 第七节 脊柱裂
  • 第八节 脊髓空洞症
  • 第九节 颈椎椎弓裂与滑脱
  • 第十节 颈肋综合征
  • 第十一节 先天性高肩胛症
  • 第十二节 脊柱侧凸
  • 第十三节 先天性脊柱侧凸
  • 第十四节 特发性脊柱侧凸
  • 第十五节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
  • 第十六节 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
  • 第十七节 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
  • 第十八节 成人脊柱侧凸
  • 第十九节 Scheuermann病性脊柱后凸
  • 第二十节 黏多糖类疾病合并脊柱畸形
  • 第二十一节 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脊柱畸形
  • 第二十二节 软骨发育不全
  • 第二十三节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
  • 第二十四节 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
  • 第二十五节 水平骶椎
  • 第二十六节 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 第二十七节 腰骶神经根畸形
  • 第二十八节 脊髓畸形
  • 第二十九节 脊髓血管畸形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脊椎脊髓炎症性疾病
  • 第一节 化脓性脊柱炎
  • 第二节 椎间隙感染
  • 第三节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 第四节 伤寒性脊柱炎
  • 第五节 真菌性脊柱炎
  • 第六节 脊柱包囊虫病
  • 第七节 脊柱放线菌病
  • 第八节 脊髓炎
  • 第九节 粘连性蛛网膜炎
  • 第十节 脊柱结核
  • 第十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
  • 第十三章 脊柱相关的代谢性疾病
  • 第一节 脊柱骨坏死
  • 第二节 脊柱骨骺炎
  •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
  • 第四节 骨质软化症
  • 第五节 佝偻病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第七节 低磷酸盐血性脊椎病
  • 第八节 皮质醇增多症
  • 第九节 坏血病
  • 第十节 肾性骨萎缩
  • 第十一节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 第十二节 纤维性骨炎
  • 第十三节 骨质石化症
  • 第十四节 氟骨症
  • 第十五节 蜡烛骨病
  • 第十六节 畸形性骨炎
  • 第十四章 脊柱与内脏相关性疾病
  • 第一节 颈性头痛
  • 第二节 颈性眩晕
  • 第三节 颈性失眠
  • 第四节 颈性三叉神经痛
  • 第五节 颈性视力障碍
  • 第六节 颈性咽部异物感
  • 第七节 颈性耳鸣
  • 第八节 颈性类冠心病
  • 第九节 颈性心律失常
  • 第十节 颈性血压异常
  • 第十一节 脊源性胸痛
  • 第十二节 颈性哮喘
  • 第十三节 脊源性胃痛
  • 第十四节 脊源性胃肠功能紊乱症
  • 第十五节 脏器源性腰痛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脊柱肿瘤和瘤样病变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脊柱良性肿瘤
  • 第三节 脊柱恶性肿瘤
  • 第四节 脊柱转移癌
  • 参考文献
  • 第十六章 脊柱正骨推拿疗法
  • 第一节 脊柱手法概述
  • 第二节 脊柱手法的作用机制
  • 第三节 脊柱手法的生物力学
  • 第四节 脊柱手法的安全性问题与风险防范
  • 第五节 脊柱手法治疗的环境要求及辅助器具
  • 第六节 颈椎旋提手法
  • 第七节 清宫正骨手法
  • 第八节 新医正骨手法
  • 第九节 脊柱微调手法
  • 第十七章 物理和其他治疗方法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颈椎牵引技术
  • 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
  • 第四节 计算机控制三维电动牵引术
  • 第五节 超短波治疗
  • 第六节 中频电疗法
  • 第七节 激光治疗
  • 第八节 中药熏洗疗法
  • 第九节 针灸疗法
  • 第十节 小针刀疗法
  • 第十一节 注射治疗技术
  • 第十二节 体育疗法
  • 第十三节 作业疗法
  • 第十四节 气功疗法
  • 第十五节 磁疗法
  • 第十六节 石蜡疗法
  • 第十七节 冷疗法
  • 第十八章 脊柱手术的麻醉及相关问题
  • 第一节 术前评估与准备
  • 第二节 脊柱、脊髓手术麻醉的特殊问题
  • 第三节 脊柱、脊髓外伤手术的麻醉
  • 第四节 椎管狭窄手术的麻醉
  • 第五节 脊柱侧凸、后凸矫形手术的麻醉
  • 第六节 椎间盘手术的麻醉
  • 第七节 脊柱、脊髓肿瘤手术的麻醉
  • 第八节 脊柱结核手术的麻醉
  • 第九节 电视胸腔镜下胸椎手术的麻醉
  • 第十节 脊柱微创手术的麻醉
  • 第十一节 脊柱、脊髓手术的术中监测
  • 第十二节 脊柱手术的出血与输血
  • 第十三节 术后镇痛与镇吐
  • 第十四节 手术室准备与护理
  • 第十五节 脊柱、脊髓手术麻醉相关性外科准备
  • 第十六节 脊柱、脊髓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问题
  • 第十七节 脊柱术后外固定支具及应用
  • 第十九章 脊柱手术技术
  • 第一节 脊柱手术治疗原则
  • 第二节 枕颈融合术
  • 第三节 后路寰枢椎融合术
  • 第四节 前路齿状突切除术(经口腔上颈椎前路手术技术)
  • 第五节 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术
  • 第六节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 第七节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BryanDisc)
  • 第八节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支撑植骨融合术
  • 第九节 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
  • 第十节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 第十一节 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技术
  • 第十二节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 第十三节 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
  • 第十四节 胸廓出口扩大减压术
  • 第十五节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 第十六节 胸椎后路椎板减压术
  • 第十七节 前路经胸腔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第十八节 前路经胸腔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第十九节 胸膜后手术入路技术
  • 第二十节 胸廓成形术
  • 第二十一节 胸椎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
  • 第二十二节 脊柱侧弯的后路矫形技术
  • 第二十三节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融合术
  • 第二十四节 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
  • 第二十五节 脊髓空洞症引流术
  • 第二十六节 胸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 第二十七节 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
  • 第二十八节 腰椎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 第二十九节 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 第三十节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PLF/PLIF)
  • 第三十一节 腰椎后路非融合手术技术
  • 第三十二节 腰椎侧前方入路间盘(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第三十三节 腰骶部前路手术技术
  • 第三十四节 腰椎人工间盘假体置换术
  • 第三十五节 前后联合入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第三十六节 腰椎后路棘突间固定技术
  • 第三十七节 尾骨切除术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章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和护理
  • 第一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理论与技术
  • 第二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
  • 第三节 脊柱损伤的康复与护理
  • 第四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护理
  • 第五节 脊髓损伤的中医康复治疗
  • 第六节 颈椎病的康复与护理
  • 第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护理
  • 第八节 脊柱结核康复与护理
  • 第九节 神经泌尿功能的康复
  • 第十节 脊髓损伤后性功能的康复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骨伤科常用方剂
  • 附录2 骨伤科常用英文缩略语
  • 附录3 国内外部分骨科及相关杂志和学术机构网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3
3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