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延安文学研究述论:反映文化思潮、观念变迁,深入探究问题与价值。

内容简介

延安文学是一种较为独立的文学形态,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具有更为真切和久远的当代价值。延安文学研究自其诞生伊始就已经开始了,而把延安文学研究历程跟中国社会主义七十年的发展历程联系起来,可知延安文学研究不仅是一部有着特定研究对象的学术史,更是一部文化思潮和文学观念变迁史。本书题为“延安文学研究述论”,所选文章主要是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有关延安文学研究之研究的论文,当然也包含了一些对于延安文艺研究方法论和延安文艺当代价值认知的文章在里边。书中25篇论文,分为延安文学研究当代性、延安文学研究述评、延安文学研究问题及价值等三个部分来编排,这些成果一方面显示了对于延安文学研究历程及其成就的追踪和评述,另一方面显示了延安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不断深入探究的诸种可能性。本书不仅为人们深入而准确认知延安文学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且为人们撰写一部较为全面而富有学术分量的延安文学研究学术史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学理思考和参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引论 延安文学研究的学术史建构
  • 第一编 延安文学研究及其当代性
  • 延安文学及延安文学研究刍议
  • 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
  • 延安文学有重新加以研究的必要
  • 重新厘定延安文学传统
  • 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 延安文人: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
  • “右”与“左”的辩证:再谈打开“延安文艺”的正确方式
  • 一 《我在霞村的时候》
  • 二 《在医院中》
  • 三 《“三八节”有感》
  • 四 《野百合花》及其他
  • “人民文艺”的历史构成与现实境遇
  • 第二编 延安文学研究述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述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述评
  • 一 研究热的兴起与发展
  • 二 高校文科教材中的解放区文学
  • 三 “再批判”酿成大灾难
  • 四 “文化大革命”:悲剧与浩劫
  • 五 小结
  • 新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研究
  • 静悄悄地行进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述评
  • 延安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深化的可能
  • 一 “非平衡”状态与延安文学研究的生长困境
  • 二 延安文学在现代文学中的学术价值何在?
  • 三 政治文化与21世纪延安文学研究的深化可能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接受史研究
  • 一 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期(1942—1948年)
  • 二 激进而曲折的阐释期(1949—1976年)
  • 三 反思与多元的争议期(1977—1989年)
  • 四 成熟与拓展的“平稳期”(1990年至今)
  • 延安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视野下的延安文学
  • 二 “重写文学史”与延安文艺“再解读”
  • 三 “文学”和“政治”:重新理解延安文学
  • 对延安文艺的重新认知
  • 再论对延安文艺进行重新认知
  • 第三编 延安文学研究的问题及价值
  • 批评的偏至
  • 回到原初
  • 从《叹息三章》谈起
  • 旧事重提种种
  • 展现解放区文学活动空间的多样性
  • “重写文学史”视域中的《讲话》
  • 一 《讲话》产生背景及其适用性
  • 二 作为文学主体的农民和知识分子
  • 延安文学研究的还原性特征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延安文艺书写
  • 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延安文艺书写流变
  • 二 延安文艺书写的多元化样态及其启示
  • 论延安文学和体制化文学在打通现当代文学史中的特殊意义
  • 一 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所面临的难题
  • 二 延安文学:百年中国文学视野下的价值重估
  • 三 体制化文学: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关节点
  • 当代文学与延安文学和左翼文学: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一 相关概念内涵阐释
  • 二 对三种文学形态关系的描述
  • 三 延安文学研究的新格局
  • 四 再解读的启示与存疑
  • 附录 主要作者简介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