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作品。

内容简介

在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安妮·埃尔诺以此为契机,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一生。

他出生于世纪之交,不得不早早离开学校,先是当农民,然后在工厂做工,后来成为诺曼底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直到1967年去世。他自我克制,勤奋工作,谨言慎行,努力维持着一个男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滑落回下层社会的恐惧。

作者用冷酷的观察揭示了困扰她父亲一生的耻辱,以及因阶层限制带来的父女之间的疏远和痛苦。

这本父亲的传记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女儿背叛的故事——背叛她的父母、她的成长环境,在亲情和耻辱之间,在归属和疏离之间的分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媒体赞誉
  • 一个男人的位置
  • 追求“再现真实”与“内心流亡”的安妮·埃尔诺
  • 一、坚持写实主义风格:追求“再现真实”
  • 二、女性视角下的心理描写:解析“内心的流亡”
  • 三、简洁与朴实无华的语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6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安妮・埃尔诺是当代法国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和简洁细腻的笔触展现了 “二战” 后法国的平民生活,尤其是当代法国女性的内心世界。《一个男人的位置》荣获 1984 年勒诺多文学奖,并由此进入了大学的课堂,成为学者们研究的课题。《一个男人的位置》属自传体小说。它们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我” 既是叙述者又是女主人公,作品的 “女性特征” 可谓直截了当。这两部小说分别讲述了出身贫寒的 “我” 与父亲、母亲之间既亲近又隔膜的复杂情感。她在《一个男人的位置》中是这样说的:“我要以我的父亲为主题,书写他的生活,书写我在青春期时与他之间的距离。虽然这种距离是一种阶级距离,但它又是极其特殊的,不可言说的,就像爱的分离。” 小说以真实平实的笔触,记录了 “我” 在父母的期望与呵护下,在渐渐朝资产阶级阶层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之间出现的不平衡。通过叙述 “我” 与父母亲逐渐产生隔膜的过程,写实性地再现了法国 “二战” 后时期下层百姓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作者在其作品里给我们展示的真实情景,首先表现的是当时人们贫穷的社会生活状态:“他们住在一间很矮的茅屋里,屋顶是用草盖成的,地面是泥土的。在扫地前,必须洒上水。…… 人们总是提前几个月就会想到亲朋的婚礼或是领圣餐活动,他们带着空了三天的肚子参加,以便更好地享受机会。村里有一个患猩红热的小孩病情刚有所好转,由于大人拼命地给小孩往嘴里喂鸡肉,孩子在呕吐时呛死了。” 安妮・埃尔诺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创作书写的大多是个体的感受,讲述的是女性人物自己的故事,但同时,她的叙述也涵盖了一般社会意义上的个人和群体。在她的作品里,个人和社会的维度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运用个人的故事去理解和展示其赖以生存的社会,这种手法拓展了传统女性文学狭隘的视野。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来源于她同时生活于两个阶层。她在平民阶层里长大,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同时她又跳出了出身阶层的桎梏,迈入了一个更高的阶层,然后以一个全新的视角俯瞰她所曾经生活过的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白描的手法记录父亲的一生

      《一个男人的位置》作者用自然的语气,白描的手法记录父亲的一生,较《一个女人的故事》更像一本小说,少了一些平淡朴素,多了一些清新简约。读这本书,最被触动的地方是赊账,同为贫苦人民,所以没有拒绝,如果我是他父亲,或者当事人就会拒绝,一家人的生存更重要😂,可能带有一些私人情感在里面。   这个作品比较短,读起来也没有啥压力,就是开始要逼自己读一下,跳出舒适区,不管读什么书都能把这本书读完,减少自己阅读的偏好和限制,这也许就是阅读的意义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男人”是一个尊称

        静静地读完了这部小说。回头,静静地看着书的封面,不由地想起身边走过路过的一个个男人,他或他们值得被称为 “一个男人”。

          2
          评论
        • 查看全部17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