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用户推荐指数
                        心理学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3千字
                       字数
                        20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科普的角度,用高度浓缩又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哀伤疗愈的基础知识。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丧亲之痛,失去挚亲是人生的一种巨大丧失并会引发哀伤。哀伤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深邃的痛苦情感。
人为什么会哀伤?哀伤是一种病吗?哀伤的风险是什么?哀伤是抑郁症吗?如何缓解哀伤?如何帮助哀伤者?本书从科普的角度,通过三部分内容、41个问题及其解答,用简练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哀伤疗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
本书还提供了哀伤疾病评估量表,有助于哀伤者和关怀者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
本书将有助于读者深刻地认识哀伤,学习和了解哀伤疗愈的方法,从而帮助自己及他人从哀伤之痛中坚定地站立起来,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部分 认识哀伤
 - 01 人为什么会哀伤?
 - 丧失与哀伤
 - 心理学的解释
 - 哀伤是爱
 - 02 为什么告别仪式极为重要?
 - 葬礼有助于哀伤疗愈
 - 仪式的多元化
 - 03 哀伤反应有哪些表现?
 - 哀伤的五种反应
 - 04 丧亲哀伤会成为疾病吗?
 - 延长哀伤障碍诊断
 - 05 如何适应丧亲后的变化?
 - 整合性哀伤
 - 延长哀伤障碍
 - 06 哪些风险因素可能使哀伤致病?
 - 外在风险因素
 - 内在风险因素
 - 07 哀伤是不是抑郁症?
 - 08 哀伤是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 什么是PTSD?
 - 哀伤反应和PTSD的区别
 - 相应的建议
 - 09 为什么每个人的哀伤如此不同?
 - 对哀伤常见的误解
 - 哀伤具有极强的个性化
 - 10 回避触碰伤口有助于哀伤疗愈吗?
 - 如何回避是关键
 - 11 丧亲后表现出麻木是不是病了?
 - 麻木是一种缓冲
 - 为何会有麻木反应
 - 正确对待哀伤麻木
 - 12 如何在哀伤中不忘善待自己?
 - 如何善待自己
 - 13 丧亲之痛,男女有别吗?
 - 男女哀伤,反应不同
 - 男性也有权“软弱”
 - 14 哀伤之旅有没有终点站?
 - 哀伤没有终点站
 - 15 儿童会不会哀伤?
 - 儿童的哀伤反应
 - 年龄与哀伤
 - 第二部分 应对哀伤
 - 16 如何应对创伤性哀伤?
 - 创伤性哀伤
 - 如何应对创伤性哀伤
 - 给关怀者的建议
 - 17 如何应对他人对您的不理解?
 - 新的世界
 - 如何面对高墙?
 - 18 如何调整愤怒情绪?
 - 为什么哀伤使人容易愤怒
 - 愤怒的消极因素
 - 哈佛医学院的建议
 - 19 如何应对孤独?
 - 自身因素
 - 外在因素
 - 孤独有害健康
 - 寻求社会的帮助
 - 从认知的陷阱中攀爬出来
 - 用行动去改变生活、适应生活
 - 20 如何应对自卑感?
 - 丧亲与自卑
 - 克服自卑,重建自信
 - 21 如何应对愧疚感?
 - 丧亲者的六种常见愧疚
 - 愧疚感的负面影响
 - 挣脱愧疚的锁链
 - 关怀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 22 如何应对焦虑?
 - 为什么哀伤会使人焦虑
 - 哀伤中的焦虑症状
 - 如何缓解焦虑
 - 23 该不该在急性哀伤期作重大决定?
 - 重大决定何时做?
 - 24 如何安置逝者遗物?
 - 处理遗物的方法
 - 25 比较谁的哀伤更痛是一种安慰吗?
 - 苦比苦,苦更苦
 - 26 如何在哀伤中保护婚姻?
 - 哀伤的“自私”是一种无奈
 - 沟通是关键
 - 27 什么方法有助于缓解哀伤之痛?
 - 28 重返职场需要注意什么?
 - 重返职场的益处
 - 重返职场可能面临的压力
 - 重返职场的建议
 - 29 如何疏解儿童哀伤?
 - 哀伤儿童需要帮助
 - 30 为什么要警惕“周年纪念日”?
 - 哀伤没有时间表
 - 做好情绪反复的准备
 - 31 如何与已故亲人保持健康的持续性联结?
 - “持续性联结”的提出
 - 有益于哀伤疗愈的持续性联结
 - 32 为什么“同质互助”有助于哀伤疗愈?
 - 同质互助
 - 33 如何应对亲人临终前的预期性哀伤?
 - 预期性哀伤
 - 如何应对预期性哀伤
 - 34 如何在创伤中成长?
 - “意义疗法”核心
 - 意义是什么
 - 35 丧亲者如何保持睡眠质量?
 - 失眠的主要症状
 -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 CBT-I认知疗法
 - CBT-I行为疗法
 - 安眠药的使用
 - 36 什么食物有助于哀伤疗愈?
 - 有助于抗抑郁的食物
 - 37 运动能缓解哀伤吗?
 - 运动的益处
 - 避免不适当的运动
 - 坚持运动的技巧
 - 第三部分 抚慰哀伤
 - 38 什么关怀话是适合说的?
 - 不妥当的安慰话语
 - 适当的安慰话语
 - 39 什么关怀事是适合做的?
 - 不适当的“帮助”
 - 适当的帮助
 - 40 为什么要警惕“同情疲劳”?
 - “同情疲劳”的基本知识
 - 职业倦怠
 - 替代性创伤
 - 同情满意与同情疲劳模型
 - “同情疲劳”的负面影响
 - 同情疲劳的应对策略
 - 41 “五阶段论”的问题在哪里?
 - 五阶段论中的“五个阶段”
 - 五阶段论的问题
 - 附录一 哀伤词汇简释
 - 附录二 哀伤研究回顾
 - 附录三 哀伤评估量表
 - 附录四 推荐书籍、网站及公众号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