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城乡文化实现和谐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文化关系的性质、演变及愿景这一核心问题,历史考察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实施情况,及其对城乡文化关系的实际影响,主要研究了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基础理论及其启迪,域内外国际国内经验借鉴,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理论,城乡文化关系的现实状况,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认同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生态文明机制、城乡居民交往互动机制、政府文化治理机制等诸机制建设等9方面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价值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价值
  • 第三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与探讨
  • 一、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
  • 二、城市文化、乡村文化、城乡文化一体化、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三、城镇化与城乡文化的关系
  •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基础理论
  • 二、域内外经验借鉴
  • 三、中国特色城乡文化和谐发展理论: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
  • 四、城乡文化发展现状的实然分析
  • 五、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利益共享机制建设
  • 六、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政府文化治理机制建设
  • 七、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认同机制建设
  • 八、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居民交往互动机制建设
  • 九、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一、城乡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二、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
  • 三、城乡融合的实现途径
  • 四、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
  • 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乡关系理论的启示
  • 第二节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及意义
  •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
  • 第三节 文化认同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一、文化认同的内涵及特征
  • 二、文化认同的历史考察
  • 三、基于文化认同理论,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第四节 文化多样性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一、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及意义
  • 二、文化多样性理论的历史考察
  • 三、文化多样性理论的现实启迪
  • 第五节 共生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一、共生及共生理论
  • 二、共生理论的历史考察
  • 三、基于共生理论,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第三章 构建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
  • 第一节 共同体的概述
  • 第二节 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的生成条件
  • 一、悠久的历史传统
  • 二、深刻的现实动因
  • 第三节 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
  • 第四节 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 一、以包容性发展来扩大城乡文化认同
  • 二、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进主体价值建设
  • 三、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增强城乡居民的历史文化认同和情感维系
  • 四、以活跃城乡居民交往来增进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 五、以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来消除城乡文化的不协调不平衡
  • 第四章 城乡文化发展现状的实然分析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文化关系的逻辑演进
  • 一、以发展工业和城市工作为重点主导的城乡文化发展阶段
  • 二、城乡文化二元发展阶段
  • 三、城乡文化逐步协调发展阶段
  • 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阶段
  • 第二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实证分析
  • 一、苏州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实践
  • 二、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评价指标体系
  • 三、苏州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关系的社会调查及评价结果分析
  • 第三节 现阶段城乡文化不协调、不和谐的突出问题
  • 一、城乡先进文化的主导性、统摄性有待进一步彰显
  • 二、城乡文化利益共享的整合度、公平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 三、城乡文化生态发展的协同性、谐和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 四、城乡居民文化交往互动性、融合性需要进一步深化
  • 五、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 第四节 城乡文化发展不协调、不和谐的现实根源
  • 一、经济根源
  • 二、认识根源
  • 三、制度根源
  • 第五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核心:利益共享机制建设
  • 第一节 利益共享机制基本内涵
  • 一、利益共享的理论内涵
  • 二、内在关联
  • 三、利益共享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 四、利益共享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二节 他山之石: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
  • 一、国外实践经验
  • 二、国内实践经验
  • 三、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启示
  • 第三节 城乡文化利益共享机制的建设路径
  • 一、公众导向,畅通城乡居民文化利益表达渠道
  • 二、主体多元,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 三、以城带乡,形成公平的城乡文化利益补偿制度
  • 四、资源整合,强化城乡文化利益统筹与协调
  • 五、共建共享,寻找城乡文化主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 第六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保障:政府治理机制建设
  • 第一节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与政府文化治理
  •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治理理念
  • 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内涵
  •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府文化治理
  •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二、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第三节 城乡文化政府治理机制的实践路径
  • 一、采取积极的文化财政税收政策,强化政府文化治理的政策支撑
  • 二、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强化政府文化治理的人才支撑
  • 三、加强地方文化立法,提供政府文化治理的法治保障
  • 四、突出基层治理文化建设,构建基层文化治理良好生态
  • 第七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灵魂:价值认同机制建设
  • 第一节 认同、价值认同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第二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中的价值认同机制
  • 第三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中价值认同的实现路径
  • 一、培育城乡居民主体价值观
  • 二、传承共同的历史文化认同与情感纽带
  • 三、建立日常生活道德养成机制
  • 第八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条件:居民交往互动机制建设
  • 第一节 城乡居民交往互动的理论追溯
  • 一、“熔炉文化”与“马赛克文化”
  • 二、“双文化认同”
  • 三、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
  • 四、经典理论对城乡交往的启示
  • 第二节 城乡居民交往互动的意义阐释
  • 一、国家认同的必然选择
  • 二、文化整合的现实需要
  • 三、农民市民化的基本渠道
  • 第三节 城乡居民交往互动的要素分析
  • 一、交往互动的城乡环境
  • 二、交往互动的主体与过程
  • 三、交往互动的方式选择
  • 第四节 城市空间城乡居民交往互动机制建设
  • 一、祛除城市文化中心主义的保守观念
  • 二、增强居民交往互动的“双文化”认同感
  • 三、筑牢农民市民化的社会资本网络
  • 第五节 乡村空间城乡居民交往互动机制建设
  • 一、推动现代农业绿色科技、教育、金融和管理技术下乡
  • 二、开展跨区域“文化走亲”
  • 三、开发特色乡村旅游
  • 四、拓展以特色小镇为支撑的城乡交往
  • 第六节 正确认识城乡居民交往互动中的矛盾纠纷
  • 一、明确城乡居民交往矛盾纠纷调处的工作思路
  • 二、建立城乡居民交往矛盾纠纷预警排查机制
  • 三、整合城乡居民交往互动中的不同利益诉求
  • 四、推行城乡居民交往中的矛盾纠纷综合调处
  • 第九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环境基础:生态文明机制建设
  • 第一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机制基本内涵
  •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 二、生态文明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辩证关系
  • 三、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的原则与内涵
  • 第二节 城乡文化生态建设的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
  • 一、发达国家的文化生态发展经验及启示
  • 第三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
  • 一、实施创新驱动,打造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引擎
  • 二、确立统筹发展格局,形成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体制
  • 三、倡导绿色发展,提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环境
  • 四、坚持开放包容,开拓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空间
  • 五、鼓励多元参与,奠定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基础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相关调查问卷
  •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轮专家咨询问卷
  •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评价指标研究市民问卷调查
  • 附录2 项目中期成果
  • 治理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探究
  • 城乡文化:基于文化认同的和谐共生
  •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决策及其文化认同
  • 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道德讲堂: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有效载体
  • 价值认同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内涵
  •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 打造文化交往空间 破解文化整合困境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