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04千字
字数
201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方位地综合研究唐代佛教思想家圭峰宗密的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七章,本书即依十种史料对宗密的事迹、著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史学的观点叙述宗密所处中唐时代的思想背景及其与士大夫交往的情况;以翔实的学术资料阐述宗密哲学思想中“三教会通”和“教禅一致”两大组成部分;重点从华严哲学、荷泽禅以及《圆觉经》《起信论》等方面对宗密的心性思想的实质和特点进行精辟阐释,尤其是对《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作了前所未有的细致分析,弥补了中外学术界的研究空白;着重从永明延寿的《宗镜录》、宋代禅宗、高丽曹溪宗知讷禅师、日本高山寺明惠上人的思想中,归纳宗密思想对宋明理学(以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所产生的影响等重要内容。
本书资料翔实,结构谨严,论证缜密。作者能发前人未发之声,踏前人未到之域,视野之广、思路之宽、辐射之远、见解之真,为其导师方立天先生所称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一
- 序言二
- 哲学文库编委会
- 导言
- 第一节 宗密思想综述和研究回顾
- 第二节 论述重点及研究方法
-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宗密的生平事迹、主要著述
- 第一节 宗密的生平事迹
- 第二节 宗密的主要著述
- 第二章 宗密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及其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
- 第一节 宗密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
- 第二节 宗密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感遇
- 第三节 宗密在长安终南山的著述生活以及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
- 第三章 宗密的三教会通论和教禅一致思想
- 第一节 宗密的三教会通论
- 第二节 宗密的教禅一致思想
- 第四章 宗密的心性思想
- 第一节 如来藏义概述
- (一)如来种姓和如来性
- (二)众生有成佛的基因(胎儿),即如来藏义
- (三)如来出现和性起义
- 第二节 宗密的华严心性论
- 华严宗趣论
- (二)华严的“如来性起”与“如来出现”
- (三)华严宗的“唯心”义和宗密对“心”的剖析
- 第三节 宗密的荷泽宗心性思想
- (一)关于澄观的心体说——“灵知真性”
- (二)宗密心性思想的“知”的概念与含义
- 第四节 《大乘起信论》和宗密的心性思想的关系
- (一)《起信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特征
- (二)《起信论》对中国佛教思想以及华严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 (三)关于宗密的《论疏》
- (四)《圆觉经》诸疏以及其他著述对《起信论》的引用和取意
- 第五章 宗密的修持践行思想
- 第一节 宗密的顿悟渐修论
- 第二节 《修证仪》的践行思想
- 第六章 宗密思想对后世佛教的影响
- 第一节 永明延寿的《宗镜录》对宗密哲学思想的理解
- 第二节 略论宗密思想对宋代华严思想的影响
- (一)从长水子璿对《楞严经》等的注疏谈起
- (二)晋水净源的华严思想特点
- 第三节 “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宋代禅宗对宗密心性思想的误解
- (一)《承袭图》所引起的天童子凝和四明知礼的一场争辩
- (二)“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大慧宗杲对宗密哲学思想的理解
- 第四节 宗密思想对朝鲜半岛和日本佛教的影响概述
- (一)宗密对高丽知讷禅思想的影响
- (二)简述宗密对日本明惠的华严思想的影响
- 第七章 宗密心性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 第一节 北宋理学家受宗密心性思想的影响
- (一)周敦颐的思想及其《太极图说》的形成
- (二)张横渠的“气一元论”及其佛教观
- (三)二程的理学思想及其对佛教的理解和所受影响
- 第二节 南宋理学家受宗密心性思想的影响
- (一)朱熹的理学思想特点、与佛教、禅宗思想的关系以及对宗密思想的理解
- (二)陆象山的“心学”以及受佛教和禅宗心性思想的影响
- 第三节 王阳明的“良知说”以及与佛教和禅宗心性思想的关系
- (一)生平大略
- (二)王阳明的主张以及与佛教心性学的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书目
- 二、中文论文
- 三、日文书目
- 四、日文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